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說:生娃疼,帶娃累,沒娃最輕鬆。
養育寶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肚子裡的這個小傢伙,從在媽媽的肚子裡開始就一直給孕媽製造很多的「小麻煩」。哪怕是順順利利地出生,後續的養娃過程也足能讓寶媽「身心俱疲」。
「娃太難帶了」幾乎已經成為每一位寶媽的共同心聲。
每一個沒有生過娃的寶媽在生育前想像的產後場景一定是這樣的:在一片陽光下,自己推著寶寶的小推車在外面曬太陽,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和親情的溫暖。
而現實的情況卻往往是這樣的:沒有溫暖的陽光和安安靜靜睡著的乖寶寶,只有躥上躥下,恨不得爬到屋頂上的「活力寶寶」。
一整天都是從寶寶的哭聲中開始,再從哭聲中結束。等到寶媽終於能夠抽出點空爬回床上,卻發現渾身就像是散了架一般,就連玩會手機的欲望都消失殆盡。
這種生活似乎是天下寶媽的共同場景。章子怡也曾經在某社交平臺上大發牢騷:「真的好想睡一個懶覺啊。」這句話似乎也道出了大多數媽媽的想法。
實際上,忙碌給寶媽帶來的其實只有身體上的勞累,但如果這時候再遇上一些「難帶寶寶」,那可就真的是身心俱疲。
特別是那些剛出生的寶寶,從剛開始的不會說到2歲左右的叛逆期,0~3歲帶娃的每一步,對於寶媽來說都走得很艱難。
第一階段:3~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用「熬人」來形容。寶寶常常是晚上睡到一半就突然哇哇大哭,吵鬧著想要喝夜奶,寶媽甚至要一晚上要從床上來回爬起很多次,才能將這個「不定時鬧鈴」給關掉。
為此不少寶媽都會有這麼一個疑問:每隔一會就吃一些,難道是寶寶沒吃飽的原因嗎?
實際上,寶寶習慣吃夜奶可能並不是因為飢餓,寶寶吮吸奶水的過程,其實也是獲得安全感的過程,餵奶能夠有效地為寶寶提供安撫作用。
第二階段:一歲半左右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用「黏人」來形容。不管什麼時候總是喜歡黏著父母,就連媽媽做飯的時候都緊緊圍著媽媽轉。
心理學家鮑爾比認為,父母和孩子存在著天然的依戀關係,一旦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距離,孩子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慌情緒,甚至父母稍微離開一會兒,孩子都會出現明顯的不適與緊張感。
第三階段:2~3歲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用「煩人」來形容。這個階段的寶寶會變得相當叛逆,不管寶媽說什麼,他們首先都會說「不」,然後用稚嫩的嗓音提出自己的獨特意見。
心理學上將這個階段稱為寶寶的個人意識初步覺醒的時期,又被稱為「Terrible Two」,即為可怕的兩歲。自我意識的覺醒讓他們突然之間變得很有主見,常常做出頂撞父母的舉動,毫無疑問,這個階段的寶寶無疑是最難帶的時候。
1)寶寶的高需求
這種高需求即指生理上的需求,同時也指的心理上的需要。
●生理上
寶寶出生後的一段時間會進入身體快速發育的時期,這就要求父母必須要著重看待寶寶的營養補充的問題。變著法地為寶寶做營養豐富的營養餐成為對父母的最直接的要求。
同時,為了保障6月齡寶寶口腔發育的需要,父母需要適當地為寶寶添加輔食,減少夜奶的食用。這也會在客觀上增加寶媽的工作負擔,讓寶媽忙得不可開交。
●心理上
隨著寶寶生理髮育的成熟,寶寶心理狀態的發育也會到達一個新的時期。寶寶會進入敏感期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會出現咬指甲(口腔敏感期),情緒暴躁(性格敏感期)等現象,會給寶媽的帶娃過程帶來不小的麻煩,從而讓寶媽產生「娃難帶」的感受。
2)媽媽的緊張情緒
對於一些初次當媽媽的女性來說,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她們感到緊張:寶寶從床上掉下去怎麼辦,寶寶吐奶怎麼辦?寶寶沒吃飽怎麼辦?這些問題就像是一條條繩索勒得寶媽喘不上氣來。
寶媽不妨首先將自己從這種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適當放鬆心情,通過請過來人幫助,看書學習的方式,逐漸掌握帶娃訣竅,相信帶娃也就不會是一個難事了。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