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報導:美國科研環境有毒,MIT學者抗議

2020-12-13 騰訊網

這給在美國工作的華人學者帶來莫大的心理恐慌。

麻省理工學院學者支持在美工作的華裔學者,圖片來自nature

編譯 | 茅幸、王卓、董增軍

責編 | 葉水送

美國對有華人標籤的學者審查日趨緊張,這給在美國工作的華人學者帶來莫大的心理恐慌。7月2日,《自然》雜誌對此進行了報導。

今年5月,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的免疫學家陳建柱(Jianzhu Chen)從新加坡回到美國時,遭到美國海關人員的特別審查,海員人員問他,「有無為外國政府效勞」?

陳建柱是一位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了25年。他經常往返於亞洲,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這非常令人反感」,陳建柱表示,「任何華裔都可能會成為嫌疑人」 。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前主任、美國工程院院士陳剛(Gang Chen)表示,「當前的氣氛造成了很多心理恐懼。」今年早些時候,他縮短了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他在MIT停薪留職,常規七年一度的學術休假)工作時間,返回麻省理工學院,以防止人們認為他可能向中國同事洩露智慧財產權或科學知識。

「只要有中國關係,任何行為都是可疑的。」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Nicholas Fang說,「那是種族形象(racial profiling),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只要有中國背景的科學家,包括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往往都是政府調查的焦點。

越來越多的人表示,美國政府對外國影響的鎮壓正在不公平地指向在美國校園工作的華裔科學家。作為回應,世界頂級學府麻省理工學院已經和其他著名大學一起表示支持他們的華裔學者。

6月25日,麻省理工學院校長Rafael Reif發表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寫道,「(我們)必須非常慎重,不要製造一種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的惡劣氣氛。」

對華裔學者的審查源自何處?自去年8月份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向美國61家研究機構發出了100多封信,內容涉及據稱未能披露外國資金的情況,在大多數(但不是所有)的案例中,相關研究人員都是華裔。目前,公開的信息顯示,美國大學至少解僱了5名由該研究院資助的華裔研究者,但據《知識分子》了解,實際的數字遠遠不止5名。

審查也給在美工作的華人學者帶來困惑和諸多不便,如在美工作的華裔科學家籤證申請延遲時間加長;進入美國時,海關人員強制詢問,以及校園執法官員的突然造訪。

「這太可怕了,」一位曾是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博士後,目前在北京大學的(學者)說,他去年兩次接受聯邦特工的問詢。他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參與了中國的海外研究人員招聘計劃,「我覺得我因為是中國人,而不公平地成為目標,這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對的。」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蛋白質生物化學家張曙光在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發表公開信之前向Reif提出了擔憂,現在他希望更多的機構站出來說話。

他已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了30多年,正在完全放棄美國政府的資助,他的科研經費將來自私人公司。不過他擔心,其他的擁有中國血統的科學家,可能將徹底離開這個國家。

相關焦點

  • 美媒:學術界排華浪潮將損害美國科研環境
    導致人才流失 損害創新能力打壓華人學者,美國損人不利己(僑界關注) 美國奧維德治療公司執行長傑裡米·萊文8月21日在「自然研究生物工程社區」網站上發表一份聲明指出,美國政府機構和高校最近針對中國和華裔科學家採取的種種行動
  • 為何歐洲的科研學者看不起美國的科研雜誌?影響因子美國人說了算
    歐洲雜誌和美國雜誌的區別在一些科研論壇中大家都會詢問這麼一個話題,投稿選擇《nature》還是《science》,針對這兩個綜合性科技頂級期刊來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像美國科研學者更喜歡《science》,歐洲人科研學者更喜歡《nature》,不過對於中國講究發文速度的科研工作者來說,選擇美國期刊是最佳選擇
  • 日本衝繩美軍基地舊址發現放射性毒廢棄物 引發民眾抗議
    據日本琉球新報等多家日媒報導,近日在位於日本衝繩縣國頭村的駐日美軍基地內,發現了美軍此前遺棄的含放射性物質的毒廢棄物。報導說,日本研究蝴蝶的生物學家宮城秋乃於今年10月發現了這些含放射物質的有毒廢棄物。當時,這些廢棄物是被埋在數十米深的地下,且被混凝土包裹住。上面寫著美國製造等字樣。
  • 哈佛想授予曼寧訪問學者身份 遭美國中情局局長抗議後取消
    【文/觀察者網 王驍】據英國《衛報》報導,當地時間14日,美國哈佛大學撤銷了原本授予切爾西·曼寧(Chelsea Manning)的訪問學者身份,原因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長蓬佩奧(Mike Pompeo)取消訪校活動以示抗議。
  • 民眾忍無可忍提出抗議,危害程度重大
    報導稱,日本研究蝴蝶的生物學家今年10月發現了這些含放射性物質的有毒廢棄物,當時,這些廢棄物是被埋在數十米深的地下,且被混凝土包裹住,上面刻有美國製造的字樣,後來,經琉球大學科研人員專業檢測確認,廢棄物上含有放射性物質「鈷60」,是駐日美軍數十年前就放置在這裡的。
  • 美國CNN團隊報導抗議活動被逮捕 美媒體評論員:這不是第一次
    美國CNN團隊報導抗議活動被逮捕 美媒體評論員:這不是第一次 編輯:李晴    來源:央視新聞    2020-05-30 19:23
  • 訪學招聘 |美國麻省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
    訪學招聘 |美國麻省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簡稱UMass Amherst),根據其讀音又音譯安姆赫斯特分校等,始建於1863年,坐落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阿默斯特鎮(Amherst),是享譽世界的美國著名公立大學系統麻省大學系統旗艦校區
  • 何亮亮:學者抗議詞典收錄英文縮寫沒必要
    據中國內地媒體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敏生、「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翻譯家江楓等超過百名的專家和學者發起了連署,抗議今年出版了第六版,也就是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NBA」「WTO」等英文的縮寫詞。
  • 美國抗議示威活動繼續,白宮外成立「黑宮」,耶魯大學也危險了
    當地時間22日,華盛頓示威者聚集白宮附近的拉斐特廣場,試圖拉倒一座美國前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的雕像。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白宮附近豎起臨時路障,成立了一個「黑宮自治區」。而就在示威者在白宮外抗議時,美國特勤局通知白宮新聞團成員立即離開白宮。
  • 美國學者發布城市汙染報導:新德裡汙染為北京兩倍 印媒反駁
    請看以下報導。說新德裡比北京空氣差?印媒集體抗議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學者日前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14年環境表現指數(EPI),在全球178個調查對象國中,印度排在第155位,遠低於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國(118名)、巴西(77名)、俄羅斯(73名)和南非(72名)。
  • 全球5000多名科學家罷工一天聲援黑人,《自然》《科學》也響應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延燒至學術界。6月10日,全球各地有超5000名科學家及組織展開為期一天的罷工活動,他們高喊「關停學術界」、「關停STEM(理工領域)」的口號,來抗議學術界存在的種族歧視現象。
  • 現身說法:為什麼日本學者要來中國搞科研
    「破格提拔,高薪待遇,日本科研人員『投奔』中國的動向引人注目。」前不久,有日本媒體報導稱,中國正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日本的科研人員因在本國難以就職流向海外,而在華開展研究的日本人持續增加。《環球時報》記者最近聯繫數位在中國高校做研究的日本學者,聽他們講述來中國搞科研的故事。
  • 學者抗議日本人用「獨」字代表德國 日本網友:去找中國說啊!
    施米茨是一位漢字研究學者,現居住在東京。不過喜歡漢字的施米茨有個討厭的漢字,那就是代表德國的「獨」。 報導截圖 在日語中,很多國家的日文縮寫,都可以用一個漢字來代表。比如最常見的美國,便可用「米」字來代替。即「米」字在日語中,有美國的意思。
  • 驅逐中國學者,暴露美國的虛弱與不自信
    不久前,北德克薩斯大學發公開郵件,要求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簡稱「留基委「,英文簡稱為CSC)資助的中國學生、學者、研究人員在一個月內離開美國,實質上是變相驅逐中國公派留學人員。類似的事情不僅存在於北德克薩斯大學,其它的科研機構與大學或公開、或變相地開展類似的行動已經較長時間了。甚至早在2019年,就有不少學校以各種理由拒絕發放籤證用表,事實上拒絕了相關的申請。
  • 日本學者、大學生等陸續創建抗議新安保法案的團體
    連日來,日本國會周邊的抗議集會和遊行不斷,新安全保障相關法案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對。自去年7月,日本政府通過了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以來,除了工會等原有的組織,由有識之士以及年輕人組成的新團體不斷湧現。
  • 外交部「靈魂質問」:還有多少中國家長放心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美國大學突然驅逐中國訪問學者
    15名在北德克薩斯州大學訪學的中國訪問學者,被要求離開美國國境。據悉,這15名中國訪問學者由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北德克薩斯州大學以郵件告知的形式,要求他們在一個月內離境。截至目前,該校並未對實施這項舉措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釋。而這些訪問學者將面臨學業、科研項目的中斷。
  • 《自然》增刊:目前中國科研產出已接近作為全球領先者美國的一半
    今天(20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8上升之星」顯示,在全球100家指數表現上升最快的機構中,有51家來自中國,其中28家自2015年以來的增幅超過50%。美國許多機構起步基數較高,但仍有20家位居上升之星100強之列,排名第二。德國和英國分別只有4家和2家機構入圍。
  • 臺灣反「萊豬」醫師赴「美國在臺協會」抗議
    臺灣反「萊豬」醫師赴「美國在臺協會」抗議 央視網消息:反對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的臺灣醫師蘇偉碩
  • 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科研經費削減、川普催促疫苗研發,Science...
    科研經費大幅削減正如上文所述,相關學者早就對政府有不滿情緒了。但與此同時,2021 財年預算提案也大幅削減了美國主要科研機構的經費預算,而且多為兩位數的削減——而這也是 Donald Trump 連續第 4 年提議大幅削減聯邦科研經費,引起了學界不滿,當時 Science News 也報導了這一提案。
  • 美國發明除毒布料 可輕鬆擦掉皮膚上有毒物質
    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美國科研人員發明一種能擦除化學物如芥子氣的新布料,可抹掉皮膚和儀器上的有毒物質,方便軍人戰場上使用。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應美國軍方要求,發明了這種抹布,讓軍人更容易消除身上及儀器的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