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條朋友圈暖到了:
這是一位醫生的朋友圈,文字間提到的早產兒叫毛毛,出生後不久就被發現小腸全部壞死,肚子漸漸鼓脹得像一面小鼓,家人只好帶他接受臨終關懷治療。
圖片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而醫院的新生兒科醫生朱興旺見到毛毛了解病情後,並沒有嘆息放棄,而是希望再努力一把。他將毛毛的病情和相關檢查照片發在了自己的朋友圈,等待一線生機的出現。
3月11日晚,朱醫生發出了朋友圈,當天晚上11點,浙大兒院新生兒外科主任鈄金法就在微信上聯繫了他,表示去年成功救治了一名類似案例。
經過仔細研究病情後,第二天凌晨2點,朱醫生陪著毛毛連夜從重慶坐救護車趕往杭州,進行搶救。
一路上,兩位醫生都在就毛毛的病情進行溝通:
圖片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1600多公裡,18個小時,毛毛安靜地睡著,其他人幾乎卻都不曾合過眼。3月12日晚上8點毛毛順利到達浙大兒院,浙大兒院的醫生早已做好搶救準備。
晚上10點,在鈄金法的帶領下,手術開始。醫生們發現,毛毛的腹腔嚴重粘連,組織液、大便和小腸都粘在一起,已是岌岌可危,在經過一場驚心動魄與死神的搏鬥之後,晚上12點,手術順利結束。
目前,毛毛已經撤離了呼吸機,生命體徵穩定。
忍不住想起曾經在網上看到的一張圖片:
@胡遠東
輕描淡寫間功德無量,強行塗改生死簿。
謝謝你,沒有放棄我。
生活中總能聽見有人抨擊埋怨指責醫生,說他們冷血、不盡責、只看錢......肆意叫囂咒罵,甚至動用暴力,卻仿佛自動忽視了醫生也是個普通人,忽視了他們為這個職業做出的努力,為生命做出的付出。
每次去醫院,我媽都說以後學醫吧,當醫生多好,然後每次都是正在安靜低頭寫病歷的醫生突然來一句「千萬不要學醫」。(@RATATATATATA)
實習完和老師吃飯的時候,他說我要是有女兒,我一定不讓她學醫,這個行業太苦,我心疼。(@噎死青春)
學醫是什麼感受?
選擇學醫,就是選擇一輩子「讀高三」。
我有故事和酒,你願意陪我一起複習系統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局部解剖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寄生蟲學外科學內科學藥理學兒科學精神病學神經病學診斷學傳染病學嗎?
學醫的漢子傷不起,學醫的妹子惹不起。
學醫之後,再膽小的姑娘也能夠在深夜穿梭醫院各個角落;在解剖室裡雲淡風輕討論中午吃什麼?
然而既然選擇了這一條路,就不要輕言放棄。
醫學生收到的畢業祝福:
作為—個醫生,首先,你要有仁心,其次才是仁術。
我是120跟車護士,全科那種,每次搶救成功,內心都是自豪感爆棚,無所謂工資待遇低,無所謂工作量大,各種加班熬夜,只是單純的喜歡這個職業,哪怕前面的路再難走,我們依然負重前行,勇往直前。(@小團不高興)
醫術的習得和心靈的成長並行,這一路我們路過悲慟也收穫喜悅,努力成為一名有溫度有能力的醫者,為能幫助更多的人而存在,而堅持。(@陳翀:上海第一人民醫院)
這一路,並不容易,但只要穿上白大褂,就要對生命負責。
98歲的胡佩蘭退休20多年還堅持坐診,逝世前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一日為醫,終身為醫。
他們在死亡的荊棘叢裡拼盡全力,為病人殺出一條血路。
一名男子心臟驟停,已無脈搏及自主呼吸,然而醫生卻沒有放棄,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搶救,醫護人員累計為患者胸外心臟按壓約15000次,從死神的手裡搶回了患者。
所謂奇蹟,不過是有人不肯放棄。
病人生命垂危,醫生輪流進行心臟復甦,男醫生手沒有力氣,女護士立刻化身女漢子。
只要一息尚存,定當竭盡全力。
為了患者順利進行心臟移植,醫生自己開私家車連夜來回500裡,去外地取來供體心臟。
在你看不見的角落裡,他們做的比你想得要多。
連續9個小時的手術,這位醫生的脖子累到不能動,但手術還在進行,他立刻要求麻醉醫生幫他打一針封閉,順利完成手術。
拿起手術刀,就決不允許自己倒下。
大年初二,當別人還在歡度假日時。這位醫生和同事連軸轉完成了10臺手術,迎接了8個小生命的到來,並完成兩臺其他外科手術。
若非累到極致,怎麼會靠著牆就睡著了。
主刀醫生從早上9點開始做消化道腫瘤內鏡下挖除術,一直到下午5點半沒下臺,沒時間上廁所,也來不及吃飯、喝水,直到護士拿來麵包,才匆忙吃上幾口。
這對於他們來說,或許已經習以為常。
晚上突然接到手術的通知,作為父親的醫生給熟睡的女兒留下了這張紙條,隨後就直奔醫院。
既然選擇醫生這條路,就註定風雨兼程。
兩年前不慎墜樓……送到醫院的時候還有一點點神志。自己嘀嘀咕咕地說了句:「我是不是要死了……」忽然聽見特別渾厚的聲音:「死不了,我在呢!」| ω `)瞬間淪陷!後來認識了這位大夫,如果不是他兒子都比我大了……(╯°Д°)╯︵┴┴這院我可以住到天荒地老……(@弦歌無言)
我在icu,科裡有個溺水的2歲小女孩,爸媽都想放棄了,但是主管醫生一直在說服他們。前兩天給那小女孩試著脫離呼吸機讓她自主呼吸,主管的醫生就搬張凳子一直坐在她床邊,一直看著她的生命徵和表現…主管醫生剛值完一個無眠的夜班…但是他還是堅持一直看著小女孩的情況…現在小姑娘已經轉到普通病房了。(@得閒睡覺_)
然而醫生不是神,他們也無法保證每一次搶救都能成功。
一位急診室的醫生,在自己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默默地走到了醫院外面,痛哭出聲。
直面死亡和失敗,是每個醫生都必須要經歷的一堂課。
我爸是一名神經外科的醫生,二十多年前沒把一個喝醉酒騎摩託車出車禍的19歲小夥子救回來,悔恨到現在。(@_Lovejustfornothing)
那個晚上未滿一歲的小孩被汽車撞到兩次。送來時已經瞳孔散大。不到兩個小時小孩就不行了。不管怎麼搶救小孩兒的心跳波形拉成直線。孩子的爺爺拿著被子拿著小孩兒的洋娃娃把孩子緊緊的抱在懷裡。步履蹣跚的向著太平間走去。那是我唯一一次讓自己哭。(@煎蛋先森是男神)
在上海多家三甲醫院拍攝的紀錄片《人間世》,直面醫院中的失敗。一個24歲的小夥子吃變質海鮮中毒,臟器衰竭,經過5個小時的搶救還是沒能救回來。手術室外是痛哭聲,手術室內也是一片死寂。
「我們組織過成百上千次的搶救,我們成功,我們也失敗。正是能體會這種切膚之痛,我們才能毅然決然地守護著心裡的最後一畝田。醫生是人,不是神。」
面對死亡,他們的難過自責不比任何人少,但他們深知自己的悲傷是無力的,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擦乾眼淚,趕赴下一個戰場,繼續下一場戰鬥。
醫生和病人從來就不該是對立的,請對彼此都多一點耐心和包容。
患者突發躁狂,拔掉引流管衝出病房,很多醫生、護士、家屬都攔不住,主治醫生一到,立刻上前擁抱住他,病人馬上就安靜了。
患者最信任的本該是醫生,多麼希望醫患關係能夠定格在這一刻。
一位患者留下遺囑,感謝曾經救治過自己的醫生,醫生看到後,忍不住淚流滿面。
醫患之間本應沒有矛盾,醫患是同盟,共同的敵人應當是疾病,什麼時候這種關係變了呢?
3歲小男孩突發高燒,牙關緊閉,為避免孩子窒息,醫生將手指伸進孩子嘴裡,幫他抵住舌頭,即使被死死咬住,也忍著疼痛幫孩子治療直到他轉危為安。
一周後男孩前來醫院複診時,向醫生鞠躬致謝,而醫生也深深鞠躬回禮。
而這一幕也發生在100年前,當醫生查房時,小患者突然鞠躬致謝,而醫生也深深鞠躬回禮。
請別再拿醫生嚇唬孩子了,我們希望,他們生病、痛苦的時候,知道醫生是最想幫助他們的人,而不是視醫生為惡人。
醫生毛恩強說過一句話,至今印象深刻:
「一些病人對你的理解信任,讓你恨不得掏空所有知識去幫助他。」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
請對他們多點耐心和包容,善待每一位病人,也善待每一位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