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琴報導
簡淨智能創始人、簡啟信息聯合創始人、沙烏地阿拉伯華人集團中國網際網路事業部總裁、燕園商學院特聘導師、北京深孵加速器合伙人……1998年出生,年僅22歲的江西省南昌市流量經濟孵化園聯合創始人兼CEO 管奇備,有著多重身份,也有著這個年紀極少有的沉穩和認知。談及創業的初衷,管奇備說:「我創業的唯一目的就是想通過創業去幫助和影響更多人。」
創業初期猶如「闖關」
管奇備的父母很早就從事進出口商貿生意。受父母的影響,「我很早就開始接觸一些小商品交易生意,幫助父親去聯繫廠家、談價、發貨等。」
2016年,還在讀大學一年級的管奇備開始了第一次創業,成立了南昌簡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並成為中國首個將自主彙編「蟻群式」人工智慧算法應用於無人船的企業。
談到大學期間的創業經歷,管奇備笑著說,那時候更像是在「闖關」。一邊是學業,一邊是創業,要如何兼顧?管奇備說,他很快便找到了學業與創業間的平衡點,併合理規劃時間。
在創業途中,管奇備在學業上一點也沒有落下,甚至在公司發展高峰期,他以第五名的成績考上了深圳大學哲學系的碩士研究生。
闖過第一關,管奇備又遇到了創業中的第二關:資金問題。
「創業第一年,公司幾乎都是在虧錢的。我還記得去外地籤合同前,和合伙人一起眾籌車票的場景,那時我們一心研發、打磨產品,為了生存必須不斷尋求融資。這段過程非常難忘,它讓我意識到商業環境的複雜性,並不是琢磨一款好產品就能賣出去,最關鍵的還是要符合市場需求。」管奇備說。
「我十分喜歡這種創業的感覺,不斷尋求外部資源的滋養,不斷提升自己,拓寬認知圈,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迎接新挑戰。」管奇備說,畢業那一年,公司成功被深圳一家企業收購,破解了資金的難題。
「今年3月,我和合作夥伴一起創立了江西省南昌市流量經濟孵化園,把我之前積累的項目資源、社會資源投放到這裡。當初我成立第一家公司就是在這裡,只不過以前只有一間28平方米的辦公室,現在我是管理這一幢樓,感覺還是挺奇妙的。」管奇備說。
從創業者到「孵化者」
對於現在從事的產業園區管理及運營,管奇備有著自己的理解:「曾經的產業園區運營方更多是建設方、物業方或者『房東』的角色,更多從事的是水電、招商、安商這些比較基礎的工作,而未來的產業園區運營將會發生一個質的飛躍。」
「現在我選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項目投資、產業引進上。」管奇備認為,如今的產業園區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空間,企業是否願意進入一個產業園區發展,除了園區經營者為企業提供的房租及稅務等配套服務外,企業更看重產業園是否有實力孵化出某個行業的明星企業,以及這些明星企業是否能夠引領產業園走向更大的發展。
如何做好產業園區運營?管奇備有著清晰的構想和規劃,「我認為企業也是有社交屬性的,怎麼能把產業園這個『大盤子』裡的企業串聯在一起,讓企業之間形成互通互聯是我一直思考的事。」
管奇備說,流量經濟孵化園將於8月17日開園運營。「目前,在還沒有任何招商動作的情況下,已經有10餘家企業慕名而來等待入駐。未來,我們將把這裡打造成為一個『產業社區』,這裡除了包含一些商業配套、融資配套和雙創服務外,我們也在產業園區創建了文化展廳,我認為一個好的產業園是需要具備一定文化積澱的。」
對公益的另一番解讀
長期以來,除了創業,管奇備還熱衷於公益事業。到底什麼是公益?在管奇備看來,最簡單也是最有價值的公益是,將柴米油鹽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而不是在某種利益目的驅使下的刻意行為。
對於公益的形式,管奇備認為也包括精神方面的,例如通過寫作、演講或者言語這種正面思想的傳達,也算是一種公益。早在大學時,管奇備就組織過一個「what’s your name你叫什麼名字?」的公益活動。他說,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往往會根據他人的外表或者片面的言行舉止,就去判斷一個人。「我當時組織這樣一個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種族歧視,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標籤』印象。」管奇備說。
「前些天,一名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在長沙被汽車撞了,需要幾萬元錢的手術費,我們就發動了身邊的力量籌款,去幫助她,我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從事公益活動,我更希望通過發展電子商務等方式,幫助處於貧苦的人找到脫貧致富的方法,我認為這個難度比自己創業要大多了。」管奇備說,這也將是他為之奮鬥的方向。
在產業園區運營規劃中,也無處不體現著管奇備的「公益思維」。「例如,孤兒有創業需求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免息的小額貸款和免費的創業培訓。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公益。」管奇備說。
(責任編輯:韓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