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人生的出發點。
童年像彩虹一樣,色彩斑斕,五彩繽紛,美好又歡樂,令人回味無窮。
童年應是美好快樂的,但是現在由於時代的發展,孩子從小學開始就有很大的學習壓力,導致不能無憂無慮的玩耍,有一堆的作業要完成。
前幾天在小區裡看到一個小女孩,長得特別甜美可愛,但是卻耷拉著腦袋,跟媽媽說:「我想回到嬰兒的時候,沒有這麼多的作業要寫。」
我就想起我上學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想法,回到嬰兒時期,就不用上學了,不用每天寫這麼多作業,也不用面臨最恐懼的考試...
孩子討厭上學,有厭學情緒是很多父母都為之發愁的,因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如果有厭學情緒就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習成績的好壞。
根據調查,一般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對學習是很感興趣的,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學習有厭倦心理,不喜歡學校或者不喜歡某位老師和學科。
是的,厭學心理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會遇到的,家長要尋找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
1. 陌生的環境
如果是剛入學或者轉學,就厭學的話,可能是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難以適應,父母要安慰孩子,孩子放學後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的表現,多與孩子談談心,溝通溝通,聊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讓孩子適應學校,適應新環境,這個適應的過程中父母要多關心陪伴孩子。
2. 與同學之間相處不愉快
學校就像個大家庭,同學多了,會發生一些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很容易會因為一些因素導致不愉快,父母要從中找出原因,並解決這一問題。
(1)孩子的性格內向
有的孩子性格內性,不善於溝通,在學校沒有可以處得來的好朋友,導致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很孤單,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家長可以幫孩子出出主意,多多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試著放開,也可以邀請同學到家中做客,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與同學之間互相了解,促進友誼發展。
(2)孩子受到不公平對待
現在校園凌霸事件越來越多,有些孩子是因為在學校受到了不公平對待,而導致厭學。家長要跟孩子詢問清楚事情的全部經過,如果確實不是自己的過錯,家長會站在孩子這邊,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討回公道。
不能孩子遇到問題就一味的指責孩子的不是,傷害了孩子的心,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永遠是孩子的保護傘,有任何不愉快與壞事情都要告訴父母,父母會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3.孩子在學習上吃力
孩子在學習上吃力,對於老師課堂上講述的課程,孩子聽不進去,考試成績不理想,來自老師、家長各方面的壓力太大,慢慢地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就像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喬英子她並不比別人笨,並不比別人用功學習,可是考試成績總是差強人意,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營養過剩」也就是說她的母親宋倩對她太嚴格,幹涉的太多,給她施加的壓力太大,在重壓之下就導致她厭學逃課。
這樣的做法看似是為了孩子是愛孩子但是實際上不僅起不到任何作用,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
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先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到底什麼,然後再對症下藥。
父母在孩子考試成績下降後,首先不是去苛責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是粗心導致,還是就是對所學知識沒有掌握還是因為孩子有某種因素產生厭學心理,導致不想上學所以考試成績退步呢?
尋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之後,就要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不同的厭學因素採取不同的措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情緒,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父母與孩子的思想不同,認知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父母要學著與孩子換位思考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問題,不要以為孩子在學校就是很輕鬆自在的,其實孩子的壓力也不小,要理解孩子。
孩子出現厭學心理的時候不盲目指責孩子,可以耐心地聽聽孩子的想法,自我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給孩子施加的壓力太大,要求太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而導致的,大人也不是萬能的,不會出錯的,也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盲目指責孩子,抱怨孩子。
在孩子學習成績取得進步或者在學校的其他方面表現比較好時,不要吝嗇你的誇獎,往往父母的誇讚會給孩子極大的動力去主動學習。
大人的鼓勵表揚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制定適當的獎勵措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榮譽感與成就感,從而引導孩子愛上學習。
學習有時候是枯燥的,需要適當的勞逸結合,作為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明白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有更多的選擇機會,經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努力的自己。
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用心溝通,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孩子。只要用正確的方法,有足夠的耐心,相信孩子一定會擺脫厭學情緒,愛上學習。
本文由@柚子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