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經說過「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說一生中我們真正的好朋友能有幾個人呢?我們常說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人生中能夠有一兩個知心的好朋友足矣了。那麼今天我們將來分享的問題就是在《素書》中當中看到的,值得深交的幾個好品質,分享給大家。
第一是要有德,「德者,人之所得,萬物各得其所欲」,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那麼我想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可能他們的身邊都不會很孤單,怎麼會在某一方面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東西,小到朋友,大到比較好的機遇,甚至是一份好的工作,所以我們說看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我想首先需要看的就是這個人的品德到底如何。
第二是要有義,《素書》當中說「義者,人之所依,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那麼這裡的義是一種符合道德觀念的行為,而不是一種過分的妥協。可能生活當中很多人會把妥協當作一種仁義,明明兩個人觀點不同,但是你因為害怕矛盾不敢表達,就一次一次被迫接受,但是這種被迫接受和妥協又是兩回事,這樣就很容易讓自己走進誤區,把這種義當成是理所當然,這是不對的。
第三是要有道,「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我們這裡說的道是一種規律,很多時候我們在看待事情的時候,對於對跟錯可能會拿不準。有人說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我們會看到很多人為了一件事情爭論不休,我覺得我說的對,你覺得你說的對,那麼其實這兩個人只不過是認可的價值觀不一樣,所以說很多時候真的沒有必要非得爭論你對還是我錯。那些人放下對錯的執念的人,不和人過分爭執的人,才值得我們深交。
第四是要有仁,「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那麼我們現在按照通俗的話來理解其實就是有仁慈心,寬容待人。宋朝詩人楊萬裡說過「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說善良其實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行,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可能在很多情況下它和道德義氣都沒有太大的關係,他也不需要牽扯到利益,但是往往就是這些最基本的品質,其實才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生活當中,我們身邊的人有很多,但是有一些朋友值得我們深交,而有一些在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要自己來分辨,看這個人身上有沒有德、義、道、仁這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