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同意」並非App恣意妄為的藉口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不久前媒體報導,有細心的手機用戶藉助於隱私記錄功能,查看手機上安裝的App訪問個人信息的情況,結果令人震驚。某移動教學App在十幾分鐘之內訪問用戶手機照片與個人文件接近25000次;另外一款辦公App,一個小時之內自發啟動7000次,不停地讀取用戶的通訊錄;還有App之間彼此呼應,啟動一個,自動喚醒另外十幾個,彼此「協同作戰」,大量讀取用戶信息。面對用戶提出的,這種做法是否侵犯個人信息權益的質疑,App運營者最方便、最現成的託詞就是:用戶安裝App的時候已經點擊了同意,建立在用戶同意基礎之上的行為是被允許的。但這種說法能夠成立嗎?

  隨著社會生活日益網際網路化,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各種各樣的App。我們在獲取App運營者提供的相應服務時,需要與其達成合意,同意其提出的某些條件,特別是授權其獲取相關個人信息,這是自願原則的體現,本來也無可厚非。事實上在很多場景下,獲取用戶的特定信息本來就是App可以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設想一下,用戶使用導航軟體,卻又不願意提供自己的位置信息,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但必須注意到,在收集個人信息方面,用戶的「同意」,並不是運營者可以包打天下的擋箭牌,更非其可以恣意妄為的藉口。

  首先,個人信息保護,在性質上是屬於自然人基本人格權益保護,這同一個國家的基本法律秩序與價值觀存在密切聯繫,因此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則,有相當多的內容具有強行法的特徵。這些規則不會因為當事人的合意而改變,必須得到遵守。舉例來說,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都強調經營者、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即將實施的民法典第1035條也規定:「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這一規則就是強制性規則。如果App運營者過度收集對於App運行來說根本不必要的個人信息,就屬於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即使用戶在安裝App的時候點擊過「同意」,相關的個人信息收集行為仍然不具有正當性。還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用戶知情同意,指的是即使App運營者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在整體上沒有違反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也仍然需要獲得用戶的同意。對此,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得都非常清晰:獲得用戶的同意與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是「並列」關係,缺一不可。民法典也有相關規定。就此而言,用戶同意,不可能具有授權App運營者違反該原則的效果。這是因為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則具有強行法特點,相關規則,不能被當事人的約定予以排除或改變。

  其次,即使用戶在安裝App的時候點擊了「同意」,也並非一概可以解釋為已經概括地對App運營者所有的個人信息收集行為,都進行了有效授權。現在有一種情況相當普遍:App的運營者在用戶安裝協議中以模糊不清的表述,要求用戶一攬子地、概括地同意其收集相關範圍根本沒有得到清晰描述的各種個人信息。用戶對這種條款的同意並不意味著App運營者想怎麼幹就可以怎麼幹。這種所謂的一攬子授權,在很多情況下,其實沒有法律意義。因為在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所講的用戶同意,是一種具有嚴格內涵的「知情同意」,也就是基於App運營者一方,對個人信息收集條款的意圖、目的和範圍之類的要素,作出明確解釋和清晰告知基礎之上,用戶一方給出的同意,才是有效的同意。如果運營者給出的相關表述含糊不清,一般用戶根本理解不了其含義,這就不屬於明確的解釋;如果把個人信息收集條款夾雜在一大堆其他文件之中,使得用戶無從識別其特殊的重要意義,這不屬於清晰的告知。如果存在這些情況,都不符合用戶「知情」的前提,相應的,用戶給出的同意也就沒有多大的價值。我國合同法和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均規定,格式條款的使用者,如果不對涉及相對人重大利益關係的條款進行提示和說明,那麼相關的條款不被視為訂入合同之中。這種情況對於App運營者一方制定的收集個人信息的格式條款,同樣是適用的。

  筆者在這裡並非為App運營者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扣上一頂「原罪」的帽子。事實上,正常的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並不為法律所禁止,用戶對此也可以理解。但正如筆者反覆強調的是,畢竟個人信息保護涉及個人基本人格利益,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因素,國家的相關法律對其有底線性要求。而這些底線是任何App運營者不得逾越的紅線。就此而言,用戶在安裝App的時候,點擊的那一下「同意」,並不能成為某些運營者在個人信息收集處理問題上恣意妄為的藉口。(作者:薛 軍 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想不到請假的藉口時就打開這個app
    日本最近有一個不知是實用還是無用的app叫做「請假的藉口」(休みの言い訳)提供各位請假的靈感。「請假的藉口」會幫你產生一堆請假的文章,前提是你的主管接受用通訊軟體請假。畢竟日本人是個用字遣詞都需要注意上下關係的民族,所以這個app能幫你寫一段很畢恭畢敬的請假文章。▼除了能選擇請假理由之外,文章的語氣也可以調整。
  • BBC:劍橋大學開發手機app 可測用戶心情
    參考消息網5月9日報導 英國媒體稱,劍橋大學學者開發了一款能夠跟蹤主人幸福感程度變化的手機app小程序。這款APP把智慧型手機數據和用戶對自己情緒的感受相結合,得出幸福程度數據。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8日報導稱,「情緒感應」需要的信息包括用戶身處何方、周圍的嘈雜程度,以及用戶在與什麼人交流。
  • 悟空租車APP整改通過 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10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通報了131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截至11月10日,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核查復檢,有71家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完成整改,在列的悟空租車,經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確認,整改結果已符合相關要求。
  • 外國專家警告用戶:小心氣象APP收集個人信息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有外國專家認為,一款全球熱門的天氣預報軟體未經用戶同意正在收集大量的用戶信息。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該公司還發現,這款氣象應用軟體試圖為阿爾卡特智慧型手機的10萬多用戶提供付費的虛擬實境服務。而巴西、馬來西亞和奈及利亞的用戶均受到了影響。Upstream Systems表示,如果沒有發現這種隱晦的做法,用戶可能將被迫支付超過150萬美元的費用。目前,TCL通訊已經升級了該應用,但外媒認為該應用似乎仍然在收集用戶信息。
  • 物美強推「多點APP」:不下載就無法解鎖超市手推車 老年用戶購物...
    中國網財經1月14日訊(記者 段思琦)日前,工信部發布了《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第一批)通報》,41款app被通報並要求整改,其中多款APP涉及「用戶不給權限就不讓用」的問題。而中國網財經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物美超市存在強推購物軟體「多點app」的現象——超市購物手推車從「壹元硬幣開鎖」變為「多點APP」掃碼開鎖,如用戶未下載該軟體,連超市購物手推車都無法解鎖使用,堪稱「不下載就不給用」,這使得物美超市的主要用戶群體老年人在購物過程中備感困難。
  • 開源編輯器 Atom 未經同意收集用戶數據
    昨日,有用戶給 Atom 提 issue 稱其未經同意收集用戶數據。「首次啟動 Atom 時,它會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聯繫在 Amazon 伺服器上運行的 Microsoft/GitHub 進程,並將我的 IP 地址和時間戳洩露給製造商,把我使用 Atom 的事實(通過出站請求)傳輸給成千上萬的其他人和組織。」
  • 直播帶貨app開發,做好功能和技術細節更能吸引用戶
    對於一款手機軟體來說,高度的用戶體驗感是衡量這款軟體是否好用的關鍵點,當下最流行的手機app非直播帶貨類軟體莫屬了。那對於直播帶貨app開發商來說,需要怎樣設計研發app才能符合用戶需求呢?便於用戶更準確的做出購買決策。四、直播帶貨app開發電商商城用戶操作店鋪開通會比較方便,為了保證安全支持實名認證,而且直播帶貨app開發的時候可以設置在app端直接進入賣家端,可以對商品進行添加、管理同時也支持調整經營類別。
  • 「美的空調遙控器app」竊取用戶隱私?美的回應:非官方應用軟體
    每經編輯:張喜威7月16日晚,2020年央視3.15晚會期間,一則報導提及「一款名為『美的空調遙控器』的應用軟體涉嫌竊取用戶隱私信息」。對此,美的空調官方微博當晚立即回應:這款應用軟體並非美的空調以及美的美居所開發的官方應用軟體。
  • 信而富APP因存在不當方式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被通報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信而富APP因存在「不正當方式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被通報 運營主體被列為被執行人超百次中國網科技11月17日訊 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
  • 「寶媽」身份並非使用特權的藉口
    「寶媽」身份並非使用特權的藉口時間:2020-12-09 11:43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杭州蕭山機場,一女子因遲到無法登機大鬧候機廳。視頻中,檢票員告知該女子遲到了一分鐘,該女子卻以自己為寶媽為由要求航司再協調一輛擺渡車登機,還向圍觀群眾喊話快,我就想上熱門。
  • 信而富APP因存在「不正當方式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被...
    存在的問題在申請打開電話、位置、存儲等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時,未同步告知用戶其目的;用戶明確表示不同意打開位置、通訊錄、電話、簡訊權限後,仍頻繁徵求用戶同意,幹擾用戶正常使用;以不正當方式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在隱私政策中以「用於防止您偽造通訊錄或填寫虛假聯繫人」為由要求用戶打開通訊錄權限; 既未經用戶同意,也未做匿名化處理,通過客戶端嵌入的Mob Share、高德地圖、騰訊Bugly等SDK向第三方提供設備
  • PHP中如何驗證用戶登錄
    PHP在編寫app小程序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需要驗證用戶的登錄狀態才能進行相應的操作,而用戶登錄狀態是如何驗證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內容。登錄用戶在app中要驗證用戶登錄態,我們首先定義一個公有的public變量$user,並定義一個藉口用於代碼的預操作以及在進行操作前的處理,最終調用父類驗證用戶登錄的信息是否正確,以確認是否通過用戶驗證。
  • 開槍又砸店 臺南警局被批放縱黑幫恣意妄為
    原標題:開槍又砸店 臺南警局被批放縱黑幫恣意妄為臺南市議員林燕祝28日痛批警察放縱黑幫恣意妄為,警局局長陳子敬表示已積極偵辦,不容幫派生存。   林燕祝28日在議事廳爆料,指萬國當鋪上月底驚傳槍響,不到一周,又有臺灣茶奶茶5間分店遭潑漆砸毀,店家被迫關門半個月。   值得重視的是,被列為臺南市定古蹟的林百貨,在槍響隔日即被歹徒闖入,持棍棒欲砸百貨公司內的奶茶加盟店,隔壁保養品櫃遭錯認潑漆砸毀,傷及古蹟。
  • 「提示」這些APP存在未經同意收集用戶隱私信息等問題
    其中,《深圳航空》《遨遊旅行》等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隱私信息,《12306買票》《搶火車票》等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詳見↓違法、違規移動應用1、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隱私信息,涉嫌隱私不合規。具體App如下:《深圳航空》(版本5.3.1)《遨遊旅行》(版本5.6.2)《筐鮮生採購端》(版本1.2.1)2、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 聚投訴網友投訴好想借APP:好想借平臺未經本人同意私自扣款
    夏女士向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反映:「我近期有貸款需求,幾天前通過一個平臺下載了他們這個好想借app,登錄上之後和其他貸款軟體相同讓我填寫個人資料,出假借款額度。並顯示了一個收款銀行卡讓我填寫,所有資料填寫完成後,這個好想借app自動給我生成了一個訂單,並且要給我發貨,我還無法退訂,並且是強制給我生成的訂單,當時我卡裡沒錢,也就沒有支付,APP 也就是直接卸載了。
  • 36氪APP用戶需求分析
    從需求層面上來說,用戶除了了解最新資訊的需求外,在移動端衍生出了娛樂、社交、分享、個性化、學習等的需求。而結合前面對36氪app的分析,我們認為36氪app在社交互動層面存在明顯不足,沒有形成活躍的用戶互動交流生態。缺乏活躍的用戶互動交流生態,一方面對於36氪新商業媒體的定位而言,沒有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另一方面,用戶缺乏對36氪app的歸屬感,容易導致用戶流失。
  • 為什麼app註冊了就不能註銷 用戶的數據是怎麼被出賣的?
    現在各種app琳琅滿目,以前各種app還沒有現在這麼流氓,以前是不註冊也可以看,現在是你不註冊不給你的電話號碼甚至身份證號碼就不給用,大多數人在註冊的時候,相信都有擔心過自己的隱私是否會被洩露的問題,當然了,你的隱私的確會被洩露,之前小編就註冊了某款借貸app,工作需要,只是用來測試的
  • 新浪新聞app月活躍用戶規模突破1億
    但新浪新聞app卻一直保持著增長的勢頭,在用戶規模、用戶黏性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現。據新浪新聞app相關負責人介紹,MAU破億,以及用戶規模連續14個季度的高速增長,主要僅得益於他們在三個方面的動作:首先,是一直以來對高品質內容的堅守,打造了要聞頻道和精選欄目;其次,是持續對各個垂直領域的精細化運營;第三,則是獨有的媒體AI技術和大數據對媒體運營的賦能,提高了採、編、審、播各個環節的效率。
  • 谷歌商店出現假冒三星固件更新APP 超1000萬用戶受騙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三星最新資訊 > 正文 谷歌商店出現假冒三星固件更新APP 超1000萬用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