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網易科學專稿,「科學人」是網易科學旗下深度原創類欄目。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一經查實追究法律責任。投稿請聯繫:mike300@126.com
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大面積的死亡。
影響最嚴重的區域是大堡礁北部長達700公裡的珊瑚礁帶,在過去8-9個月內其淺水珊瑚平均損失了67%。
但讓科學家稍感寬慰的是,他們發現在大堡礁廣闊的中部和南部地區,珊瑚的死亡率要低得多。
圖註:最嚴重的區域是大堡礁北部地區長達700公裡的珊瑚礁帶,在過去8-9個月內其淺水珊瑚平均損失了67%。但讓科學家稍感寬慰的是,他們發現大堡礁廣闊的中部和南部地區,珊瑚死亡率要低得多。
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主任特裡•休斯(Terry Hughes)稱:「2016年,大堡礁的珊瑚死亡大部分發生在北部地區,這是其最原始的部分。」
休斯表示:「在發生於1998年和2002年的兩次珊瑚白化事件中,大堡礁沒有被波及,只受到輕微損害。但這次大堡礁周圍地區受到嚴重影響。」在珊瑚白化最嚴重時,休斯開展了廣泛的空中調查。
他說:「好消息是,大堡礁南部有三分之二區域倖免於難,只遭受輕微損害。」
他指出:「平均而言,今年大堡礁中部有6%的白化珊瑚已死亡,南部只有1%。」
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安得烈·貝爾德(Andrew Baird)教授稱:「目前大堡礁的部分珊瑚恢復了其鮮豔的色彩,這些珊瑚礁處於良好的狀況。」今年10月和11月,他帶領一個潛水員團隊再次對大堡礁進行了調查。
管理著大堡礁一個最大現場旅遊點的克雷格·史蒂芬(Craig Stephen)稱:「對我們的旅遊業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大堡礁的旅遊行業有7萬多從業人,每年能創造50億美元的收入。
圖註:2016年11月,研究人員格雷斯·弗蘭克(Grace Frank)沿摩羯座群島一個名為「One Tree」珊瑚礁的橫斷面完成了珊瑚白化調查。摩羯座群島位於大堡礁最南端。
史蒂芬表示:「白化珊瑚出現斑駁色彩,意味著我們仍然可以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世界頂級的珊瑚礁體驗。我們可以帶他們去觀賞仍然處於最佳狀態的珊瑚礁。」
另外一線曙光出現於大堡礁海洋公園北部海岸的一個角落,這裡珊瑚的死亡率低於北部其它地方的珊瑚礁。
休斯教授稱:「我們發現了一個大型珊瑚礁走廊,它沒有像沿大堡礁最北部大陸架東部邊緣的珊瑚礁一樣遭受最嚴重的損害。」
圖註:2016年11月拍攝的照片顯示,大堡礁北部的伯克礁(Bourke Reef)上的鹿角大珊瑚因白化而死去。
圖註:2016年11月,大堡礁北部的天頂礁(Zenith Reef)上因白化而死亡的苔表鹿角珊瑚
他表示:「我們懷疑,來自珊瑚海(Coral Sea)較冷海水上湧形成的上升流,讓這些珊瑚礁避免受到高溫脅迫。」
科學家預計,大堡礁北部將至少需要10-15年來恢復損失的珊瑚,但他們擔心第四次珊瑚白化發生時間可能更快,從而打斷珊瑚緩慢的恢復過程。
今年早些時候,大堡礁處於一個網絡風暴的中心,一位環保作家聲稱現在誰也無法挽救它。
環保作家羅恩·雅各布森(Rowan Jacobsen)在美國《戶外》(Outside)雜誌中寫道:「澳大利亞的大堡礁長期患病後於2016年去世。它享年2500萬歲。」
最近拍攝的圖片顯示,大堡礁的許多區域看起來充滿了沼澤藻類、棕色汙泥和瓦礫,據估計大堡礁93%的區域受到珊瑚白化的影響,這種疾病可以殺死珊瑚。
圖註:最近發現的拍攝於上世紀50年代的照片(上)揭示了大堡礁上的珊瑚遭到毀滅性破壞——今年在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下)顯示原來的珊瑚已被泥土、藻類和碎石所取代。
在為大堡礁撰寫的「訃告」中,雅各布森寫道:「先於大堡礁死去的有南太平洋的珊瑚礁三角區(Coral Triangle)、佛羅裡達群島(Florida Keys)周邊的珊瑚礁,以及世界上其它大多數珊瑚礁。」
他說:「倖存下來的只有貝裡斯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殘留部分和一些深水珊瑚。」
然而,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本周發布報告稱,其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由於遭受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事件,大堡礁有22%的珊瑚死亡。
然而,這不是說剩下的珊瑚沒有危險。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科學家稱,截止今年4月,一個破壞性的漂白過程已經影響了大堡礁大約93%的珊瑚。
上面的兩幅圖片——分別拍攝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和今年,地點是在珊瑚海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顯示了自然奇觀發生了令人震驚的變化,受到全球關注。
全球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了最近發現的拍攝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這張照片,作為一個案例說明六十年來我們失去了什麼。
這張黑白照片顯示一位年輕女子在「狄克遜海灣(Dixon Inlet)」淺水處的珊瑚邊涉水遊玩,「狄克遜海灣」曾被被稱為珊瑚花園,拍攝時間為上世紀50年代。
照片顯示該女子被健康、對稱形狀的珊瑚所包圍,這張經典照片的右上角可以清晰地看到過去一座著名的蔗糖裝卸碼頭。
今年在同一地點拍攝的一張照片,顯示原來的珊瑚已被泥土、藻類和碎石所取代。
在今年12月1日前,澳大利亞政府必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報告,說明其將如何加大投入以拯救大堡礁。
圖註:上世紀50年代的照片顯示,一名婦女欣賞道格拉斯港口(Port Douglas)美麗的珊瑚花園,右上角清晰可見一座舊的蔗糖裝卸碼頭
圖註:在同一地點拍攝的圖片中,珊瑚已被瓦礫和藻類等所取代
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WWF Australia)發言人肖恩·霍賓(Sean Hoobin)稱,雖然沒有對這個地區珊瑚死亡的原因展開科學研究,但照片清楚地表明大堡礁沿岸發生了什麼情況。
霍賓表示:「澳大利亞近海岸的珊瑚礁正在惡化,研究表明,沉積物、化肥和農藥汙染正在傷害珊瑚。」
圖註:2010年拍攝的一張珊瑚礁照片顯示了遍布海底的健康和令人驚嘆的珊瑚
圖註:小魚遊過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稱,在過去四十年裡,海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魚類的數量下降了大約一半,而對人類食物至關重要的魚類數量下滑幅度最嚴重
澳大利亞政府承諾2025年前大堡礁大部分水域要達到一定的水質要求,一份獨立報告估計,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投入82億美元。
霍賓稱:「停止水汙染將有助於恢復被汙染物堵塞的美麗的珊瑚花園。這張照片表明我們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
他說:「澳大利亞必須承諾將82億美元的大堡礁治理投入作為國家優先事項,以保護大堡礁和依賴於它的旅遊業。
圖註: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礁石和環礁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J·E·N·查利·貝龍(J.E.N. Charlie Veron)被稱為「珊瑚教父」,他表示,這兩張照片顯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對比」。
他告訴世界自然基金會:「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照片之一。」
他說:「我見過很多照片,它們在講述相同的故事。這張照片拍攝於上世紀50年代,但在上世紀70年代初,我到過的大多數地方的珊瑚就像這張照片所顯示的那樣。」
貝龍表示:「就我所看到的,大堡礁整個沿海岸線邊緣的珊瑚花園已被毀掉。」
圖註:這些硬珊瑚已經死亡多年,但對其死亡原因沒有開展科學研究
研究人員稱,珊瑚樣品可以追溯幾千年前,從而顯示人類對珊瑚礁的影響。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格雷格·韋布(Gregg Webb)稱,沿昆士蘭州海岸線採集的珊瑚在微量元素成分上存在差異,其中有些微量元素來自歐洲。
他說:「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的珊瑚白化事件,在這些事件中珊瑚受到水質惡化、富營養和含沙量上升的影響,以了解導致珊瑚死亡的因素是什麼、什麼是亞致命因素,這些白化事件發生頻率怎樣,目的只有一個:珊瑚礁能夠適應什麼樣的環境。」
圖註:來自大堡礁蜥蜴島的照片顯示了珊瑚白化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圖註:近年來,一個小島周邊的珊瑚已經變成可怕的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