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區,近年來新建的幾個生態公園成為市民休閒放鬆的首選,而在這些新建的公園中建有人工湖泊的公園由於場地開闊環境優美更成為吸引市民前往鍛鍊、休閒的好去處。然而,在人工湖泊中放養的魚卻成了個別市民眼中的「香餑餑」,公然捕釣現象時有發生。連日來,有讀者來電向本報反映,在公園散步時經常發現有人無視公園內嚴禁捕釣的警示牌,堂而皇之地在湖邊釣魚,更有甚者直接用漁網進行捕撈,嚴重破壞了公園湖泊的生態環境。9月1日,記者針對讀者反映的問題先後來到碧湖生態公園、東湖公園進行走訪調查。
兩個年輕人正躲在碧湖邊的樹下垂釣
9月1日上午7時左右,記者首先來到碧湖生態公園,行走到東面的湖邊時,發現兩名年輕的垂釣者正在旁若無人地釣著魚。記者往前查看,一旁的藍色水桶裡已經裝著四五條從湖泊裡釣上來的魚兒。記者在現場看到,早晨來碧湖釣魚的人不少,大多分散在公園裡的各個角落,主要是為了躲避攝像頭和保安。
記者沿著碧湖的水岸行走,在將近400米的距離內又發現了三名垂釣者,當記者詢問他們是否知道公園內是明令禁止釣魚時,三個人都充耳不聞,繼續釣魚。碧湖生態公園入口處的一位看護車輛的管理員告訴記者,最近到這兒釣魚的人不斷增多,白天還好一點,到了傍晚,在稍微隱蔽點的地方都有人在偷偷釣魚。
下午4時10分,記者來到東湖公園。環湖行走,記者發現了不少纏繞在樹幹上的漁網綁繩,而漁網已經撒在了水中,記者試著將其中一個漁網從水中拉起,發現漁網的尺寸很大,約有兩米多長,此時網中已有數條魚被捕在網裡。走到雕塑園附近時,記者發現湖邊的樹下有一名男子正在往湖中撒放漁網,並不時地四處張望。
記者隨後採訪了碧湖公園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對於擅自在湖裡捕撈魚類的行為肯定是不允許的。他說,在公園釣魚的危害有很多,其中,碧湖裡放養的魚是為了平衡生態環境,現在一些人擅自捕釣,肯定會對湖泊環境造成影響,影響環境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湖泊裡的魚隨著不斷被捕釣,魚就會越來越少,湖裡的水草、微生物等就會增多,從而影響湖泊的水質;另一方面有的人為了釣到大魚,垂釣者會向水中投放一些餌料,這些餌料融化後也可能給湖泊水質造成汙染。還有這些釣魚者為了找個好位置,會將岸邊的綠化植物折斷把草地踩踏得一塌糊塗,對沿岸綠化帶也是一種破壞。一些人在釣過魚走後,還會留下菸頭、礦泉水瓶等垃圾。在公園釣魚除了破壞生態外,還存在安全隱患。一些人深夜為了捕到大魚,遊到湖中心深水區下網,而夜間光線較差,人如果在水中被網纏住,後果不堪設想。
在採訪中一位市民告訴記者,這種在公園釣魚的行為可能還會傷及無辜遊客。有一次她清晨起來鍛鍊從東湖岸邊走過,一位釣魚人突然一揮竿,差點就甩到她,萬一給魚鉤鉤住了肯定會受傷。還有市民認為,公園屬於公共財產,這種行為應該也算偷盜行為,有關部門應當派人管一管。
對此記者採訪了公園管理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在公園裡擅自捕釣的人越來越多,碧湖公園面積那麼大,湖岸邊綠化又非常茂密,一些人躲在樹中偷釣,巡查人員有時候還真不好發現,甚至有的捕釣者選擇在夜間偷釣偷捕,也給公園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而最讓他們為難的是,現在地方還沒有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或處理這種偷釣行為,因此,一旦被公園管理員抓到,也只能沒收漁具批評教育後給予放行,由於工作人員沒有執法權,所以效果不太理想。
對此,公園管理處負責人表示,公園湖邊是嚴禁進行垂釣的,作為管理部門,他們在公園入口處和湖邊醒目的位置,都豎立著「禁止垂釣」的牌子,可仍有一些不文明遊客在湖邊釣魚,在此,管理處將加大巡視力度,制止那些不文明的遊客。同時,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積極配合,自覺愛護公園裡的公共環境。(記者 方一凡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