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緣上看,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孩子,哪種關係比較親?很真實

2020-12-22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最近幾年,我國整體的離婚率不斷攀升。離婚人數的增多,帶來的必然是重組家庭變多。一個家庭裡的孩子,是同母異父或者同父異母現象,也會越來越普遍。以後的孩子,從小不是和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一起長大,概率還是蠻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也很容易引發人們思考一個問題:從血緣上看,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的孩子,哪種關係比較親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詢問過周圍人的看法,發現有的人認為:從血緣上看,同母異父的孩子關係更親。因為孩子是從同一個媽媽的肚子裡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是同父異母的孩子關係更親,因為孩子的誕生,主要是爸爸成功種下了「種子」。不過,真實答案很能讓很多人失望了。

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孩子,在血緣關係親近上是一樣親近的。因為,這個問題實質上就是一個遺傳學上的問題。如果孩子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那麼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基因是等量的,雖然父母體內的基因有很多,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基因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是,孩子之間體內相似的DNA更多,血緣關係上就很親近。

可是,同母異父或者同父異母的孩子,關係有些不同。他們只來源於父母一方基因的一半,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基因最多只有一半是相同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孩子,在血緣關係上是一樣親近的。

為什麼有時候覺得同母異父或者同父異母的孩子更親近?

不過,可能有些人也發現了,雖然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的孩子,在血緣關係是一樣的,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感覺同母異父或者同父異母的孩子更親近。這主要是看父母怎麼協調孩子們之間的關係。

不管是同母異父還是同父異母,重組家庭裡的孩子生活在一起,需要父母協調孩子們之間的關係。只要父母對孩子沒有親疏之別,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並且創造條件增進孩子們之間的關係。孩子跟同母異父或者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關係都能相處得不錯。

怕就怕在,重組家庭的母親或者父親,在生活中只偏袒自己的孩子,對待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是橫眉冷對,不好好善待。這樣就在無意間挑起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增加同母異父或者同父異母孩子之間的隔閡。孩子們之間的感情,是無論如何也好不了的。所以,如果重組家庭的父母想要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好,最重要的就是一視同仁地對待兩個孩子,不要過多地考慮血緣關係的親疏。

相關焦點

  • 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哪種關係比較親?遺傳學給了答案,你認同嗎
    到底是同父異母的孩子比較親,還是同母異父的孩子感情深?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從血緣上看,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孩子,哪種關係比較親?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就衍生出了人們對於這種同在一個屋簷下,卻並非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關係的看法。到底是同父異母的孩子比較親,還是同母異父的孩子感情深?對此大家都各執己見:看法一:肯定是同母異父的更親啊,那再怎麼樣還是一個娘胎裡出來的,在同一個子宮待過,那和別人能一樣嗎?
  • 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可以結婚嗎
    因此接下來將由羅超英律師為您介紹關於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可以結婚嗎的相關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  一、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可以結婚嗎  擬制血親兄妹可以結婚。擬制血親是指本來沒有血緣關係,或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法律上確定其地位與血親相同的親屬.。
  • 發現和姐姐只有一半血緣關係 暖心弟寫信:你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人
    不過美國侯斯頓一對姐弟卻因此變得更親密,因為弟弟在知道真相後,寫了一封信給姐姐,表明無論別人怎樣說,她都會是他「有完全血緣的姐姐」 ,更直言「你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人」,又承諾永遠都會伴在她身邊,令姐姐看到後感動得哭出來。不少網民看到後都大讚兩人非常溫馨,甚至令有親兄弟姐妹的人妒忌。
  • 從血緣關係上來說,世界上與你最親的是父母,孩子還是兄弟姐妹?
    我們的一生中會有很多的親人,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姐妹和以後的愛人和孩子。那從血緣關係來說,和我們最親的人是誰呢?是我們的父母還是孩子或者是兄弟姐妹?我們先來聽聽專家怎麼說,其實我們從母親那裡繼承的只有DNA,相同DNA的比例代表著血緣關係,人有46條染色體,一半來自母親,一半來自父親,雖然在這上面說父親和母親遺傳給我們的東西是一樣的。但是遺產物質還有線粒體DNA,它是母系遺傳的,來自於母親,所以我們的DNA中來自母親的多一點點。
  • 娛樂圈中的同父異母的明星,這幾位相處的,比親的還親!
    導語:在娛樂圈中的感情和婚姻好像和我們現實中有些不一樣,會顯得稍微隨意一些,畢竟他們的感情不像是普通人一樣,更顯純粹自然。當然,他們也就面臨著離婚,之後必然面臨著重組家庭,這樣對孩子也會產生影響。
  • 趙薇繼子和小四月合照火了,名副其實的妹控,和後媽關係似親母子
    現在國家離婚人數越來越多了,所以很多孩子都會有後媽或者後爸,但是很多後媽或者後媽跟繼子或繼女的關係都不太好,因為他們沒有血緣關係,而且和自己親生孩子的關係也會有隔閡,但是也會有少數人是個非常好的後媽或後爸,就算是沒有同父異母的兄妹關係也非常好!
  • 為什麼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男女結婚?
    血親主要指出於同一祖先,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即自然血親;也包括法律擬制的血親,即雖無血緣聯繫,但法律確認其與自然血親有同等的權利義務的親屬,比如養父母與養子女,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    禁止血親結婚是優生的要求。
  • 從血緣上來講,誰是我們最「親」的人?是父母兄弟,還是孩子?
    她每天睡覺、吃飯、玩耍都是和妹妹一起,所以她和妹妹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即便彼此有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和妹妹還是會經常聚在一起。而有一次她去妹妹看望妹妹的孩子時家時,丈夫打電話說孩子要找媽媽,讓她趕緊回去。回到家後丈夫很生氣的質問:"現在是孩子和你親,還是你妹妹和你親?"
  • 從血緣關係來說,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是誰?
    那時候我家的經濟狀況在當地還算好點的,不過面對孩子的上學問題,父母還是愁住了,尤其是我們同時就讀高中後。父母說再難也要供我們讀書。他們不僅這樣說,而且的確付出了行動。為了攢錢,父母夜以繼日地忙活著。最親的人是父母,對自己最好的人是父母,自己在血緣最濃的是子女,自己對兒女是最好的,對兒女的愛勝過對父母的愛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他們所有的愛,他們不吃不喝,一切都是為我們,我們也是不吃不喝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子女也是不吃不喝一切都為了子女,就是這樣傳承的,特別是在中國有了兒女忘了父母,有了兒女才知道父母的艱辛。
  • 從血緣上來講誰是我們最親的人?是父母兄妹,還是孩子,你想不到
    再加上一直受到父母的陪伴和照顧。所以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在血緣關係上和自己最為親近的人。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每個人開始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孩子作為自己幸福的見證,孩子的身上有著自己和丈夫各佔一半的染色體。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一個大家庭裡,如果只從血緣關係來看,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呢?這會導致兄弟姐妹成為我們最親的人。但是由於Y染色體上的基因只能雄性遺傳給家族的雄性,也是網上常說的「我有一條祖傳的染色體」,因此,兄弟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最親,這個答案可能跟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 從血緣講,父母、兄弟姐妹、孩子誰是我們最親的人?答案很意外
    酒足飯飽之後,妹妹抹了嘴就想走,還說讓老媽趕緊把好東西挑揀挑揀,給她帶回去一些給加班來不了的老公吃,順便也給孩子也帶點。老媽一聽,立馬假裝生氣:「真是嫁人之後就忘了娘,到底我跟你親,還是老公和孩子跟你親啊?」這一問,把心直口快的妹妹問懵了,隨口答道「孩子親」,然後她一看老媽要變臉,趕緊補充道:「孩子親,也比不上老媽最親!」
  • 同父異母兄弟姐妹拒絕做親緣關係鑑定就不能適用法律推定規則嗎?
    親子關係和親緣關係其實稍有不同,親子關係鑑定自然也就不同於親緣關係鑑定。親子關係鑑定特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常規親生血緣關係鑑定,而親緣關係鑑定是指依據遺傳學的基本原理,採用現代化的DNA分型檢測技術來綜合評判爭議個體之間是否存在親生、隔代或其他血緣關係。
  • 在血緣關係中表妹,堂妹哪個的血緣關係更近一些?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肯定很多人會回答是堂妹親,表妹次之。實際這是幾千年父系社會流傳下的約定俗成慣性。因為孩子隨父姓,堂兄妹都是一個姓,而表兄妹就可能是張王李趙姓氏了。女人結婚生子隨夫姓,幾代人後人往往不知了女性長輩的姓氏,有的人差一代都不知姥姥的姓氏,媽媽隨姥爺姓所以知道姥爺的姓。
  • 從血緣上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是父母孩子?還是兄弟?你想不到
    我們常說"血濃於水",指的是家人與自己有著血緣關係,所以關係特別親密。那麼,從血緣關係的角度來說,誰才是我們最為親近的人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我們的身上繼承了來自於父母各一半的遺傳物質,因此,從血緣關係上講,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這一點大部分人都是認可的。
  • 雙胞胎也可以同母異父嗎?異卵雙生有機會,缺的只是概率
    最近一則關於雙胞胎的事件走紅網絡,事情是這樣的,廈門一對夫妻生了一對雙胞胎,丈夫一直對兩個孩子疼愛有加。可是,孩子慢慢長大,丈夫發現一個孩子和自己相似度幾乎是0,看著孩子相貌,誰都要懷孕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到了孩子要上戶口的時候,需要有親子鑑定,夫妻就帶著孩子去鑑定親子關係。
  • 從血緣上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是父母孩子?還是兄妹?你知道嗎?
    我們經常會說「血濃於水」,這是說家人跟自己有著血緣關係,所以關係特別的親密,那麼從血緣關係的角度上來說,誰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呢?每個人身上都繼承了來自於父母各一半的遺傳物質,從血緣關係上來說,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這一點很多人都是認可的,但當我們成家有了孩子之後,誰才是我們最為親近的人呢,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