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記者 王曉晨
疫情期間,很多人度過了一個超長假期,哈爾濱市雙城區退休教師吳作成則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要畫奔跑的馬,先用線描法畫馬奔跑的狀態,後染濃墨……」1月29日起筆落墨,4月初大功告成。吳作成用60多天創作了一幅33米長、0.68米寬的百駿圖長卷,畫中有120匹不同姿態的駿馬,按春夏秋冬、從靜到動的形式排列。不僅如此,他還錄下了繪畫的過程,將視頻發到網上與大家分享,收穫上萬點擊量。
記者看到,吳作成筆下的馬威風俊美。吳作成坦言,他下筆前就構思了馬的各種形態,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希望能把馬的忠誠、勇敢、堅韌的品性表現出來。
今年67歲的吳作成,退休前是雙城區一所鄉鎮中學的美術老師,在鄉下當「孩子王」的40多年時間裡,他不是在教室裡教孩子們畫畫,就是獨自在田間寫生。「我從小愛好美術,人物、花鳥、山水都喜歡,時刻想著用畫筆把生活中的美表現出來,傳達給別人。」吳作成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看了很多小人書,被裡面的圖畫和線條深深吸引,便開始自學畫畫。後來,鄉裡學校需要美術老師,他便壯著膽去了。但因為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學習,到工作崗位後,他發現自己繪畫水平滿足不了學生們的需求,於是到哈師大美術系系統地進修美術,退休後一直在當地的老年大學教美術。
由於平時工作忙,沒有多餘的時間繪畫。而疫情期間,吳作成可以宅在家裡安心畫長卷了,在他看來,百駿圖象徵著人們不屈向上的精神。他從正月初五開始起筆落墨、上色,想把馬的各種動態用國畫的手法表現出來,足足用了60餘天,4月初終於完成了這幅百駿圖。
吳作成介紹說,他在家搞創作時,有一些老年朋友向他請教繪畫技法。想到一些學畫的老年朋友在疫情期間無法上課,他決定錄視頻,把自己繪畫的思路、過程跟大家分享,一同切磋學習。
2月起,他陸續把自己的繪畫視頻發在朋友圈裡,後來有朋友發到了某視頻網站上,有幾千人觀看,吳作成索性把百駿圖的繪畫視頻都發在了網絡上,「正面馬臉的表現手法」,「濃墨間焦墨寫意駿馬」……120匹駿馬近百條視頻,上萬人次的視頻點擊量,他一邊繪畫,一邊錄製著每個繪畫細節,講解構思和畫法,網上免費教愛畫畫的人。
疫情期間,除了完成《百駿圖》,吳作成有感於醫護人員的英勇和犧牲精神,創作了幾十幅白衣天使系列畫。「我快七十歲了,以前很少接觸網絡,都是在教室裡教人畫畫,如今通過網絡平臺,教成百上千人畫畫,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快樂。」吳作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