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他人獲得獎勵,賺錢類App拉人頭攢金幣涉嫌傳銷

2020-12-17 澎湃新聞

法制日報8月9日消息,近日,媒體報導了賺錢類App的違法亂象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據了解,目前多個手機App以能賺錢為噱頭吸引用戶,其應用類型包括新聞閱讀、影音播放、教育培訓、輸入法、健康運動等,有些App的下載量甚至超過千萬次。但此類App的利潤來源並不明確,有專業人士稱,很多App是通過設置套路玩法來實現盈利,打法律擦邊球,甚至逾越了法律紅線。日前,《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賺錢軟體每天籤到,邀請他人獲得獎勵

北京市民張麗(化名)專職在家帶娃,空閒時喜歡玩一款賺錢類App。

她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最初這個App是用來購物,因為上面的東西可以和別人拼單購買,價格會便宜很多,所以一直在用。「後來發現每天可以領紅包,還有養小動物等許多功能,想著反正每天都會瀏覽這個軟體,那為什麼不順便賺點錢呢?」

據張麗介紹,這款軟體的賺錢方式主要是每天籤到,一天可以籤到4次,而且同時還可以搶紅包,得到的錢會存在自己的帳戶餘額裡,但是不能提現。當餘額達到50元時,可以選購App中任意超過50元的商品,然後在付款時用餘額抵扣。不過餘額低於50元時不能抵扣,所以要堅持用,攢夠餘額才行。

而天津某服裝店店主劉偉(化名)使用的某款賺錢類App連額度限制都沒有。「最初因為一名顧客推薦而使用了這款軟體,他給了我一個邀請連結,點開連結就有下載地址,然後註冊輸入邀請碼就可以使用。」劉偉說。

劉偉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這款App裡只需要看看新聞、視頻等,就可以完成任務獲得金幣,不過需要看夠一定的時間才行。此外,完成每日任務也能獲得金幣。一萬金幣等於一元錢,沒有提現額度。

「獎勵最高的是邀請別人加入你的團隊,邀請成功就會獲得獎勵,而且只要這個團隊裡的任何一位成員使用App看視頻、看新聞,邀請人都可以得到分成。」劉偉說,因為他邀請過很多朋友和顧客下載這款軟體,而且經常使用,所以他一個月可以賺幾十元甚至幾百元,但遠遠達不到廣告上說的那麼可觀的收益。

「我一直堅持用主要是因為好友多,而且這個App沒有最低提現額度,操作簡單,還可以打發無聊時間。不過越到後面,獲得金幣的數量也逐漸變少,最後需要好長時間才能獲得金幣。」劉偉說。

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於仙(化名)也在用一款賺錢類App打發時間。據了解,她是在玩遊戲的時候,通過彈窗廣告接觸到的這款App。

於仙介紹說,當時出於好奇就下載了,註冊之後發現這款App是通過玩遊戲、讀新聞來賺取金幣,獲得的金幣自動會轉化成人民幣,然後可以提現。「不過用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款App上的遊戲不是很有意思,而且新聞也比較無趣,雖然種類多,但是大多是過時的或者沒有意義的新聞。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沒有放棄,因為邀請新人也可以獲得收益,所以我就一邊邀請同學一邊自己玩,慢慢積攢金幣。」

後來,於仙只提現了一次便卸載了這款App。原來,她在提現的時候發現,每次提現都要收取20%至30%的稅費。「辛辛苦苦刷幾天,拉了好多人賺來的金幣,就這樣被扣沒了,而且後面給的金幣越來越少。」於仙說。

相關立法明顯滯後,涉嫌違反多項法律

「目前我國關於網絡App方面的立法還處於相對滯後的情況,針對很多網絡行為無法追究相應的責任,而且網絡取證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性,導致利用網絡App犯罪相對容易。」上海恆衍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豔輝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賺錢類App利用目前的法律空白,為了獲取利益而打法律的擦邊球,滋生了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其中,通過拉人頭來獲取收益,算不算傳銷?據王豔輝介紹,傳銷是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發展人員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獲得財富的違法行為。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後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

「根據我的了解,目前很多賺錢類App都是以提高活躍度為名,要求參與者拉攏更多的人參與,以獲取相應的利益,這種模式與傳銷的模式是高度一致的。」王豔輝認為,一般參與者涉嫌傳銷,而組織策劃者則有可能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王豔輝說,目前市面上的賺錢類App除了涉嫌傳銷外,有一些App以區塊鏈作為噱頭,煽動用戶購買或通過拉人頭的方式獲得虛擬貨幣,這種行為可能會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等犯罪;一些閱讀、播放類App,很多內容存在色情、暴力等低俗因素,甚至包含一些賣淫信息,傳播這些內容可能涉及傳播淫穢物品罪、介紹賣淫罪等;另外,這些App在註冊時都會要求用戶填寫詳細的身份資料和銀行卡、支付寶等信息,App的所有者可能通過販賣用戶信息獲取利益,這樣則可能會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在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副主任鄭寧看來:「如果賺錢類App鼓勵用戶拉人頭發展下線,則涉嫌傳銷;商業模式不公開,還侵犯了用戶知情權。」

鄭寧認為,根據《網絡安全法》規定,收集個人信息需要遵循正當、必要、合法原則,賺錢類App過度收集用戶敏感信息,並非法向他人提供,涉嫌侵害個人信息,嚴重的可能構成刑法第253條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此外,還會構成廣告法上的虛假宣傳。

談及對賺錢類App的整治和規範問題,鄭寧建議,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加大打擊力度,行業協會要加強行業自律,而App應用市場也應該加強審查。

在王豔輝看來,整治賺錢類App滋生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針對目前的網絡活動進行相關的立法,使得犯罪發生的時候能夠有法可依;二是網絡監管部門應當對這類App嚴加監控,從申請到運營過程中的合法性都應當嚴格審查,如果有違法犯罪行為應當嚴肅處理。

那麼,個人應該如何做呢?鄭寧認為,首先要保持理性,避免輕易提供個人信息,對於要交納一定經費,或者要推薦給他人才能掙錢的App更應當謹慎;其次要積極維權,發現自己權利受到侵害,應當向網信主管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

王豔輝建議,用戶應當時刻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被小恩小惠蒙蔽雙眼,在此前提下可以使上當受騙的概率大大降低。此外,在選擇App時儘量挑選正規的、有相關資質類型的,對於需要投資的應當持謹慎態度,個人信息、財產權利受到侵害時要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一旦涉及到推薦他人可以獲取高額回報、或者涉及色情、暴力、賭博等違法信息的應當及時舉報,避免因貪圖小利而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

(原題為《賺錢類App拉人頭攢金幣涉嫌傳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涉嫌傳銷、非法集資被查
    何況就算不去刻意攢步數,日常生活當中誰也離不開走路。於是,當「走路就能賺錢」這個噱頭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這個吸引力應該僅次於「躺著就能賺錢」。在眾多打著「走路賺錢」旗號的手機軟體當中,「趣步」這款APP可謂異軍突起,今年初還一度登上了某手機應用平臺市場生活類下載量第一的位置。
  • 未來集市app拉人頭獎勵機制被指涉傳銷 帳戶被凍結
    近日,澎湃新聞暗訪發現,未來集市APP實行繳費加盟、拉人頭、多層級獎勵機制的營銷模式。法律人士指出,依據《禁止傳銷條例》,未來集市的這一經營模式涉嫌非法傳銷。10月12日,澎湃新聞針對上述情況致電未來集市,未獲得回音。
  • 看似「薅羊毛」,其實被收割,賺錢類APP真的賺錢嗎?
    獎勵的金幣不大穩定,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很多網友都在吐槽,現在的金幣沒有,剛下載的時候獎勵多了。刷寶APP也像其他的賺錢APP一樣,可以通過做下日常任務來賺取金幣的獎勵。比如說籤到,開啟寶箱,分享視頻,曬收入等等。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金幣的獎勵。新人還可以通過完成新人任務來獲得金幣獎勵,比如說完善身份信息,首次提現,新人獎勵等等。
  • 「淨網2019」「趣步」涉嫌傳銷、詐騙被查,這款走路賺錢的APP坑了...
    去年下半年起,一款名為「趣步」的手機軟體突然之間風靡起來,號稱走路就可以賺錢,今年其還一度登上APP市場生活類第一的位置。不過,這款以「讓汗水不白流」為宣傳口號的手機應用軟體,卻逐漸走上了類似「拉人入夥」就能獲得回報的「傳銷模式」。
  • 「躺賺」「走賺」「玩賺」 「能賺錢」App背後的貓膩
    登錄以後,《法制日報》記者領取了一個紅包,金額為1.92元,之後就要通過賺取金幣來賺錢了,因為金幣是可以兌換成帳戶餘額的,每天由系統自動完成,而且餘額是可以提現的,沒有金額限制。賺取金幣的途徑有很多,每天籤到、看視頻、看小說、看新聞都可以獲得金幣。此外,首次邀請一個好友可以獲得32元,而且每天會有相關的任務,完成任務也是獲得金幣的一種途徑。
  • 躺賺、走賺、玩賺……「能賺錢」的App背後貓膩多
    賺取金幣的途徑有很多,每天籤到、看視頻、看小說、看新聞都可以獲得金幣。此外,首次邀請一個好友可以獲得32元,而且每天會有相關的任務,完成任務也是獲得金幣的一種途徑。  《法制日報》記者嘗試賺取金幣後發現,邀請好友是獲得最大利潤的方法。  隨後,《法制日報》記者又下載了一款「專業」賺錢的App。
  • 「躺賺」「走賺」「玩賺」,賺錢App背後有何貓膩
    賺取金幣的途徑有很多,每天籤到、看視頻、看小說、看新聞都可以獲得金幣。此外,首次邀請一個好友可以獲得32元,而且每天會有相關的任務,完成任務也是獲得金幣的一種途徑。《法制日報》記者嘗試賺取金幣後發現,邀請好友是獲得最大利潤的方法。隨後,《法制日報》記者又下載了一款「專業」賺錢的App。
  • 那些號稱「走路都能賺錢」的APP 背後到底有何貓膩?
    登錄以後,《法制日報》記者領取了一個紅包,金額為1.92元,之後就要通過賺取金幣來賺錢了,因為金幣是可以兌換成帳戶餘額的,每天由系統自動完成,而且餘額是可以提現的,沒有金額限制。賺取金幣的途徑有很多,每天籤到、看視頻、看小說、看新聞都可以獲得金幣。此外,首次邀請一個好友可以獲得32元,而且每天會有相關的任務,完成任務也是獲得金幣的一種途徑。
  • 「走路都能賺錢」的App真能讓你賺到錢?律師:高風險
    賺取金幣的途徑有很多,每天籤到、看視頻、看小說、看新聞都可以獲得金幣。此外,首次邀請一個好友可以獲得32元,而且每天會有相關的任務,完成任務也是獲得金幣的一種途徑。記者嘗試賺取金幣後發現,邀請好友是獲得最大利潤的方法。隨後,記者又下載了一款「專業」賺錢的App。
  • 國際商友圈俱樂部拉人頭涉嫌傳銷 拉100個人可分100萬
    (負責人在洗腦)近日,多地市民向非凡產經網爆料稱,一個名叫「國際商友圈俱樂部」的組織正大肆拉人頭涉嫌傳銷,非凡產經網就此進行了調查。「國際商友圈俱樂部」的運營主體是內蒙古商友圈國際網絡傳媒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創始人的吹噓可謂驚人,鼓吹其創始人受到《消費資本論》的啟發,創造的「《消費股權無限合伙人機制》和《原始股等量恆定發行機制》為全球首創 」。
  • 拉人頭、無限層級、躺賺佣金:好省APP如何讓你掉進網絡傳銷陷阱
    如此直接的廣告語,還有大佬背書,難免會讓部分人對這個名為好省的app產生興趣,但是這背後,卻是一個類傳銷的網絡騙局。3月14日,一位網友在黑貓投訴上,投訴了一個名為好省app的平臺。這位網友表示,自己被拉進了好省推銷的微信群,群裡謊稱說好省是阿里巴巴投資,還可以發展「合伙人」,無限層級,躺賺千萬,非常玄乎!
  • 刷視頻玩手遊能賺錢?這類APP真相是什麼
    據央視報導,這類APP大多涉嫌誇大宣傳,承諾的金額回報往往不能兌現,鼓勵用戶拉人頭發展下線的模式,引發質疑。這類文章大多以誘惑性文字為標題,打著「輕鬆做任務賺錢」的幌子來誘導用戶推廣。不少人認為,這類APP的賺錢門檻也原來越高。起初它會用一些豐厚獎勵讓用戶覺得賺錢很容易。不過後來,就會讓用戶去完成各種繁瑣的任務去獲得諸如「積分」一類的物品,再設置層層阻礙來阻止用戶提現。
  • 趣步涉傳銷被查,你以為其他「走路賺錢」App就靠譜嗎?
    事實上,據中新經緯記者調查,目前市面上還有多款與趣步套路類似的「走路賺錢」App,它們多用虛擬幣當引子,「刺激」用戶拉人頭、完成任務。法律專家提醒,對這類App要提高警惕,謹防掉入消費、傳銷陷阱。註冊成功的用戶通過走路(步數)就能拿到平臺的獎勵,即「糖果」,糖果可以在交易平臺兌換成虛擬貨幣,而虛擬貨幣則可以直接兌換成人民幣。對用戶來說,趣步最核心的吸引力是糖果。但事實上,要想獲得更多的糖果,步數「功力有限」,關鍵還是要靠活躍度,而提高活躍度的方法就是拉人頭。
  • 「走路就能賺錢」APP終於栽了!
    號稱「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涉嫌傳銷、金融詐騙被查趣步App是一款號稱「走路就能賺錢」的手機軟體。軟體號稱擁有3000萬的用戶,用戶只需要安裝趣步App,每天記錄步數,就可以獲得數量不等的「趣步糖果」,這種「糖果」就是平臺上的虛擬貨幣,可以用來換購商品,也可以直接提取現金。
  • 「GEC環保幣」拉人頭模式涉嫌傳銷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種新型「GEC環保幣」交易模式被廣泛傳播,該模式以「生態環境保護」、「零投資」、「零風險」、「高收益」為標籤,靠拉人頭入夥,拉下線發展資金鍊條。業內專家指出,環保幣基本上可以歸為盤圈。盤圈外觀是虛擬貨幣,內核為資金盤,前人的收益來源於後來者的資金。該模式不僅涉嫌變相ICO,而且拉人頭模式涉嫌傳銷。
  • 「走路、打字、看廣告……賺錢」 能賺錢的App背後藏著什麼貓膩?
    文/蘇州日報因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曾經擁有大量用戶和廣泛影響的趣步App被警方立案調查。「趣步」曾號稱在不投資、不推廣情況下,用戶每天只需走三四千步,一個月就能掙一兩百元;如果參與投資和推廣發展團隊,即所謂「拉人頭」,月入甚至可以數千元乃至十幾萬元。
  • 「賺錢APP」真的能賺錢嗎?
    不少APP採用「第一次註冊獎勵」吸引用戶點擊下載,而用戶在初期獲利嘗到甜頭後,又會在「成功推薦親朋好友得獎勵」的誘惑下向他人介紹,這些都加速了此類APP傳播。費時費力提現難下載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賺錢呢?一些用戶使用後才發現,所謂的「賺錢」並沒有那麼容易,絕非簡單看看新聞。
  • 「走路就能賺錢」APP被立案!
    去年下半年起,號稱走路就可以賺錢的手機軟體突然之間風靡起來,還曾一度登上App市場生活類第一的位置。不過類似這種以「讓汗水不白流」為宣傳口號的手機應用軟體,卻逐漸走上了類似「拉人入夥」就能獲得回報的「傳銷模式」。
  • 「賺錢App」真的能賺錢嗎?白費功夫還會掉入陷阱
    不少App採用「第一次註冊獎勵」吸引用戶點擊下載,而用戶在初期獲利嘗到甜頭後,又會在「成功推薦親朋好友得獎勵」的誘惑下向他人介紹,這些都加速了此類APP傳播。費時費力提現難下載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賺錢呢?一些用戶使用後才發現,所謂的「賺錢」並沒有那麼容易,絕非簡單看看新聞。
  • 「賺錢APP」真能賺錢嗎?
    不少APP採用「第一次註冊獎勵」吸引用戶點擊下載,而用戶在初期獲利嘗到甜頭後,又會在「成功推薦親朋好友得獎勵」的誘惑下向他人介紹,這些都加速了此類APP傳播。「廣告上聲稱的收益和實際十分不符,第一次註冊獎勵幾千金幣,註冊後發現幾千金幣實際還不到1塊錢。」下載過某資訊類賺錢APP的小黃對記者說。根據該平臺規定,閱讀資訊、觀看視頻、分享新聞、籤到等都可以換取金幣。然而,按照兌換原則,用戶至少要閱讀四五百分鐘的新聞資訊或者觀看十幾個小時的短視頻,才能賺取1元錢,進而才能在該APP提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