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研究型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點建設大學、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單位,滬港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入選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源於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工學堂。20世紀50年代初,原滬江大學和原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在原德文醫工學堂校址)分別改建為上海機械學院(1994年更名為華東工業大學)和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1996年兩校合併組建上海理工大學。1998年學校由原國家機械工業部轉入上海市管理。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轄15個學院,2個教學部;有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省部級科研平臺26個;全日制本科生17000餘人,研究生7500餘人。3個學科現位居ESI全球前1%
北京理工大學前身是1940年成立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歷經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華北大學工學院等辦學時期,1949年定址北京並接收中法大學校本部和數理化三個系,1952年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截至2020年3月,學校佔地188公頃,建築面積161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276.55萬冊,固定資產總額64.47億元;教職工總數3420人,其中專任教師2284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8460人,其中本科生14727人,碩士生8381人,博士生4274人,學位留學生1105人;設有18個專業學院以及徐特立學院;開辦72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
天津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結合,工、理、管、文、藝等多學科發展的天津市市屬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學校前身是天津理工學院,於1979年以天津大學理工分校名義開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設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學院與原天津理工學院一分院(天津大學機電分校)、天津理工學院二分院(天津大學分校)、天津大學冶金分校合併,組建新的天津理工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天津理工學院更名為天津理工大學。
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159.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6.96萬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6933人;設有專業學院17個,開辦本科專業65個;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9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7個。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419人、外聘教師380人。
重慶理工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重理工,坐落於中央直轄市重慶,是中國兵器協同創新聯盟單位、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市屬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
學校溯源於1940年創辦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1950年後,學校先後更名為21兵工廠工業職業學校、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工業學校、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工業學校、重慶機械製造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重慶工業學院、重慶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更名為重慶工學院。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2009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共有花溪、兩江、楊家坪等3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591畝,校舍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設有20個教學單位,本科專業6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覆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28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