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小學老師從激情變得佛系?來自靈魂的追問

2020-08-28 師說教育學

文:師說教育學

今天聊一個非常現實,而又略帶傷感的話題。現在每天在頭條上,幾乎都能看到很多大學生或者社會人員發布自己考上教師資格證的視頻,也經常看到很多人通過教師招聘考試光榮的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的視頻。這些視頻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視頻中的主人公都是非常開心愉快的,對這份職業是充滿激情和嚮往。

然而過了5年、10年、15年之後,這些老師還會那麼充滿熱情嗎?我相信,這樣的老師一定有。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倒是越來越多的老師變得愈發佛系。「佛系」是一種什麼心態?到底是好的心態,還是壞的心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一個老師如果變得「佛系」了,那是什麼樣的心態?我想可能是對教師的工作看得淡了,對未來的前途看得淡了,對專業發展看得淡了。

教師工作是一項具有創造力、成就感的工作。這不經要去追問是什麼讓我們的中小學老師成為了「佛系」之人?

一、成也發展,敗也發展。

我相信每個老師,尤其是新教師,在踏上教師工作崗位的那一刻,一定是充滿了教育情懷的,都想大展宏圖。一定有老師在一次次的機會中脫穎而出,以至於未來大展宏圖,但這畢竟是少數。多數的老師還是像我一樣普通平凡的老師。在努力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不公正?有沒有遇到過當你去很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甚至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工作,可到最後發現因為某些問題,沒人支持,結果不了了之?有沒有遇到每到評優評先的時候,當你手上滿滿的榮譽,卻發現到最後所謂的優秀和先進和你沒有半毛錢關係?一定會有某些關鍵的人物來做你的思想工作,比如人不能太看重眼前的利益。有沒有一輩子對每個學生負責任,受到所有同行、家長、學生愛戴,可最後還是中級職稱退休的?

在發展中,越來越多的老師,變得佛系......

二、今天的老師在社會中受到多少尊重?

曾幾何時,一句話讓所有的人民為之鼓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句口號充滿了號召力,讓所有的納稅人感受到了自己以及自己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可是這個話之後,現實中的學校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各種各樣團體進校園,於是來自於社會的接待多了;學校要配合當地部門參與活動,學生甚至要去給某些活動當免費觀眾。當然這些活動,學校通常都不會是義務的參與,於是你懂的,但是你作為教師,那肯定是義務的參與了,因為是上班的時間。

社會監督的尺度在哪裡?學校是個窗口單位,更是民生單位。只要有不滿意的地方,12345可以投訴。於是這個電話所實現的功能,有的成為了對學校措施改進的良藥,有的成為了越來越多老師的焦慮。不可否認,仍然存在個別教師師德失範的現象,這些教師理應需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有沒有遇到過令人煩躁的無效投訴?只要是投訴,哪怕你清白一身,都得寫無罪說明,然而寫完上交之後,你都不知道是誰投訴的。試問你還有心思好好教學嗎?

學生管理的尺度在哪裡?這盡然是令所有中小學老師最苦惱的話題。一個老師,站在三尺講臺之前,可不知道該怎麼管理,能讓所有的人滿意。如果管嚴了,學生回家和家長說了,或許一個投訴電話,會讓你交待問題並道歉,哪怕出於善意的初心。比如前幾天報導的淮安陽光中學教師砸了上課玩手機的高三學生手機,所有人都認為你的行為是對高三學生負責任的行為,這位老師依舊受到了學校停職處理,此外遭到了各種社會輿論的困擾。萬幸的是,這個當事的學生家長通情達理,在教師上門主動道歉之後,原諒了這位老師的行為。假如,遇到一個不明事理的家長,我相信這個老師的下場是非常悲慘的。但是,這件事一定給了這位老師的教育生涯一個深刻的教訓。

一個老師,當你無法預知教育結果的時候,或許佛系,是最安全的。

未來是光明的,佛系是無奈的,身為教師,且行且珍惜吧。


相關焦點

  • 為何越來越多的老師會選擇做一名「佛系教師」?
    我們姑且把擁有「佛心」的教師稱之為「佛系」教師,「佛系」教師最顯著的特點是「兩耳不聞學生事,一心只教聖賢書」。學生只要不出事,我只要上好課就可以了,不用太過於管理學生,這就是「佛系」教師對工作的要求。「佛系」教師是教育的恥辱,卻又是當下教育最普遍的一種現象。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佛系了
    佛系年青年這個詞可以說是非常扎心的一個詞了,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事情呢?今天衢州人才網就來說說這個事情。 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年輕人會變得佛系,從出生開始由於計劃生育的執行人們大多都只有一個小孩,每個小孩都受到家裡的寵愛,但是他們真的就過的好嗎?
  • 「放下教鞭,立地成佛」,佛系教師會不會越來越多?
    只有要求嚴厲的老師才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因為每個人都有惰性,都會偷懶,都願意追求舒服和安逸,但人生不能如此。 教鞭、戒尺等曾經是老師的必備工具,學生犯了錯誤,自然是要挨板子的,家長也是希望對孩子嚴加管束,這是老師關心孩子,甚至負責的表現。 但在當下,佛系教師越來越多,成為一種潮流。
  • 90後的你,為什麼越來越佛系了?網友:想開了,看透了
    從「第一批90後都XX了」開始,「佛系」這個詞突然流行起來了,佛系,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看破紅塵。從這個詞衍生出來的「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從佛系追星、佛系玩家到佛系鏟屎官,好像你不佛系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年輕人了,那是什麼讓年輕人變得佛系了呢?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買房買車還得養孩子。每天拼了命的工作卻還看不到希望,讓人變得麻木。
  • 「佛系」雖佛,佛而無過
    對於網絡上流傳的「佛系」現象我自然是非常不認可的,有時候會很驚訝為什麼他們這麼不在乎成敗,為什麼可以不帶任何底氣來瀟灑、他們為什麼選擇在最好的年紀去這個國家的樹蔭下乘涼,為什麼在清晨做著黃昏的事……有時候他們的行為十分讓人氣憤,但是,那畢竟是少數,少數人帶動起來的潮流,哪怕有很多人誤入了這個潮流但也並不意味著那些人也就成為了少數人中間的一分子。
  • 越來越多人選擇「佛系丁克」,看到丁克族的晚年,會改變想法嗎?
    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家庭選擇丁克,但近年來又火了一個詞,名叫「佛系丁克」,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佛系丁克」?「丁克」是指:因為主觀或某些客觀的原因,從而選擇不生孩子的人群。而所謂的佛系丁克指的是丁克一族在面對生活時是雲淡風輕、無欲無求的態度,沒有丁克那麼討厭孩子,也沒有普通人那麼喜歡孩子。
  • #為什麼中國郵政還沒倒閉?#這個靈魂追問,有了答案!
    #為什麼中國郵政還沒倒閉?#這個靈魂追問,有了答案! 12月4日央視《對話·話外有話》欄目拋出一個靈魂追問
  • 如何破解「佛系」教師的困局
    所謂佛系教師,就是指部分教師對於教育教學用佛系的態度來應付。在教育教學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育人只管教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今,教師不敢管學生的現象影響越來越大,這也導致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越來越低,甚至有的學生根本不把老師放在眼裡。而家長自身對於孩子的教育又不夠重視,溺愛孩子,致使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越來越佛系。
  • 猜拳、微信擲骰子,「路怒症」逐漸遠去,佛系處理會越來越多
    「佛系處理」第一季發生在四川成都,一輛奔馳車與一輛計程車發生摩擦,計程車司機要求奔馳車主賠700元,奔馳車主同意出500元。爭執下,奔馳車主提議華圈定數額,最終又改成剪刀石頭布,出租司機勝,奔馳車主全額賠償700元。現在,「佛系處理」第二季來了:微信丟骰子定賠多少錢。
  • 為什麼現在男人追女人很佛系?不能全怪男人,女人應該注意這幾點
    前言在男女感情的世界中,似乎男人永遠都是扮演主動的角色,但是在男追女的過程中,現在的男人越來越佛系,能撩得到最好,撩不到就下一個,因此,不少女人對男人的這種行為非常鄙視,認為連一點耐心和恆心都沒有的男人不值得自己考驗。
  • 留學記|在伊朗留學,可能會讓你變得「佛系」
    伊朗,也許是個適合「佛系」青年留學的好去處。「如果說伊朗對我最大的改變,是讓我整個人都佛系了。」錢榮抱著手中厚厚一摞財報作業,無奈地嘆了口氣,「在這兒,很多事你著急也沒用,只能等。」錢榮目前就讀於德黑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會計專業。國內同齡人在24歲這個年紀,大多已經完成學業,步入職場,但錢榮還只是一名大二學生。
  • 對佛系教育說:NO
    「佛系」這一詞的興起,是因為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大家在社會中背負著各種壓力需要得到發洩,所以佛系的出現,正好給人找到了放鬆的藉口,於是佛系減肥,佛系賺錢,佛系教育,等等這一些就隨之而來。但是佛系教育真的好嗎?
  • 為什麼中小學私立學校越來越多, 越來越貴, 可是上的人越來越多?
    但是,與高等教育相反的是,我國私立中小學,確實另外一番風景。我國私立中小學目前出現了數量越來越多,學費越來越貴,而報名的人確實越來越多的情況,這時為什麼呢?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第一,我國《義務教育法》及其它法規鼓勵民間辦學助學。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鼓勵民間辦學助學,那麼這條法律就決定了私立教育在我國是合法的。這是一個總的要求,合法才有存在下去的基礎。
  • 佛系青年請注意,你那個叫「墮系」,不一定是「佛系」!
    還有佛系歌手、佛系好友、佛系學生、佛系創業、佛系員工、佛系遊戲、佛系考研、佛繫戀愛..這一群體的特徵是這樣的:無欲無求,無悲無喜,不爭不搶,善哉善哉。有也可以,沒有也行,看淡一切。無可無不可的 「佛系」一夜風行,其實是擊中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痛點:累。
  • 佛系考生,誰將最終為你的高考結果負責?
    前一陣,「佛系」這個詞爆火,在這批00後中尤其受歡迎。什麼「佛系青年」、「佛繫戀愛」、「佛系生活」,貝貝好像突然間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找到了自己的屬性。她說自己就是「佛系學生」,還明確指出希望表姐和姐夫能做「佛系父母」。冰冰本就學習不怎麼用功。在這之前,聽父母苦口婆心的嘮叨,還知道多少給自己施加點兒壓力,努力一下。
  • 現在年輕人越來越佛系了,這是所謂的心態好,還是不思進取呢!
    如今碰見很多年輕人都越來越佛系,不管你面對工作還是生活總有一種隨緣感覺,好像是不管什麼事情仿佛早就註定好,我只要慢慢等發生就好了,大有生死早已安排好,我在努力都沒有用,你就順其自然的發生,我也坦蕩的接受,這種佛系的感覺讓人總有一種頭皮發麻的感覺,感覺對方不是年輕而是一個把事實都看透的老和尚
  • 親近、中產、佛系:為什麼林清玄在大陸暢銷不絕?
    而現在,當林清玄去世,我想探討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他的散文能在大陸暢銷不絕?哪怕是在對純文學衝擊巨大的新媒體時代,仍然流行。麻痺靈魂、遠離深刻,確乎已成為時代潮流。當然,指出這一點,並非苛責追求散文生活化、詩意化的散文家們,市場選擇了誰,並不由作者自身決定,而解決現代人精神危機這個上下求索都未必能得到答案的問題,交給林清玄等散文家,更是強人所難。
  • 原創丨佛系防衛、佛系律師與佛系辯護
    佛系防衛成因的思想淵源,源自於維穩至上的社會管理。權利從來沒有被尊重,從來沒有被要求去談「換」或「放棄」,而制度下的強制。都被列為敏感案件,主審者動不動要求雙方調解談判,私下自嘲是佛系法官。刑事案件,律協出臺辦案過程的材料保密制度,律師不得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向外界披露案情,由此個案的關注因信息無法獲知,越來越受到限制。而且律師因言論被處罰之情形越來越多,楊金柱律師的吊證事件、在庭上發表辯護觀點遭遇長沙檢察官投訴、出庭辯護被某警察公眾號稱之為表演等等,刑事辯護之路越來越窄,風險越來越高。
  • 佛系下的年輕人:為什麼現在男生不追女生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佛系」這個詞一直很火,「佛系青年」、「佛系養生」、「佛系生活」,一談起「佛系」,腦海中浮現的就是一切隨緣的狀態,對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太走心,於是我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熱的的話題:為什麼「佛系生活」下的男生不去追女生了?
  • 你,佛系嗎
    佛系 最近一次聽到這個詞也就是兩天前,老師問我們你們都是00後吧,你們00後是不是都很佛系,之後老師接著說她的侄女高考要報志願了,問她喜歡什麼,她也不知道,問她不喜歡什麼,她說都行,「怎麼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