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03
基地化、規模化發展成新能源行業新趨勢
山西大同舉辦「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
中電傳媒記者 鄧卓昆
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能源局、山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在山西大同開講,來自政府、企業、高校的新能源領域各界專家齊聚大同,為全國能源革命、轉型發展之路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構建低碳能源系統是實現碳中和的唯一途徑
「我國不同時期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也不盡相同,如今我國經濟發展再次處於關鍵轉折點,能源系統改造、低碳能源系統的建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一駕重要馬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在大講堂主旨報告中指出,「要實現習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目標,明確低碳能源轉型方向,由化石能源為主轉向低碳能源結構是唯一途徑,同時也有利於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位造強國。」
「中國的地熱能很多且很乾淨,我國地熱能儲量每年26億噸,適合於取暖利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龐忠和娓娓道來,近年來,地熱供暖(製冷)項目呈現出規模化、大型化的趨勢,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起步區、南京江北新區等為代表的近20座地熱系統發展勢頭良好。龐忠和還認為,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北部冷空氣不斷南下,雨雪分界線南移,南方居民冬季受寒冷潮溼氣候的困擾加劇,長三角地區冬季取暖需求越來越強烈,是地熱開發利用的有力方向。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認為,長期低碳發展首要是節約與提供能效,降低能源消費總量。而可再生能源是滿足能源需求,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支撐。
大同將從「煤都」華麗轉身為「綠色能源之都」
作為國家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近年來,山西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源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能源發展質量效益和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的比較優勢和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胡玉亭在會議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山西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繼續堅定走煤炭「減、優、綠」發展之路,持續優化能源結構,不斷提升清潔電力發展水平。
大同資源型經濟特徵明顯。「近年來,大同市委、市政府勇挑重擔、勇當尖兵,能源革命綜改試點在頂層設計、平臺搭建、政策支撐、要素保障、機制改革等方面全方位布局、重點攻堅突破、穩步有序推進。」大同市副市長馬平安表示。
如今,大同積極承擔「新能源+儲能」「增量配電網改革」「氫能基燃料電池示範」「新能源+大數據」等全省試點示範任務。當前,全市煤炭智能綠色開採和清潔高效利用全面提高,綠色能源供應能力大幅提升,綠色低碳消費體系整體提標,能源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穩步提質,能源革命綜改試點「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可再生能源要走基地化、規模化、智慧化、標準化之路
「在『十三五』高質量打造青海海南州千瓦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了四大發展思路,一是基地化、規模化發展新能源,減少重複投資、過度建設;二是積極發展水電、抽蓄等調峰電源,優化能源結構、堅強能源安全供給體系;三是繼續發展多能互補,探索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最佳模式;四是著力打造西電東送基地,緩解能源供需地域不均衡矛盾。」在會議第二天的論壇上,國家電投集團光伏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濤總結道。
「數字能源或者說智慧能源是構建清潔高效可再生能源供給體系的基石或者說先決條件。」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郭雁珩如是說。「如今行業最需要的是高效、高密、高可靠的數字能源產品。」
國網綜合能源規劃設計研究院總經理徐傑彥則從城市發展對能源的要求出發,分享了他的思考:「過去的綜合能源服務是狹義的,外面努力從單一技術、單一業務到線上線下綜合能源服務,未來的綜合能源服務應該是廣義的,涉足綜合能源供應、管理、服務全流程,服務全業務鏈,聚焦典型應用場景,為用戶構建出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