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幾個初三學生家長找到教育局,狀告班主任老師歧視學生:三番五次動員自己的孩子報考職業學校,而不讓考高中,帶有逼迫性質,致使孩子不願回家見父母,思想壓力很大。
負責接訪的工作人員十分耐心,不僅詳細講解政策,分析利弊關係,解除家長們的思想顧慮,而且不惜「三顧茅廬」,配合家長做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幾個學生終於有了轉變,愉快地填報了職業學校和心儀的專業。
對此有人說,幾個家長鬧騰了一陣子,無功而返,丟人現眼。家長們說,我們雖然輸了「面子」,但贏了「裡子」!
那麼,家長為什麼要告學校班主任老師呢?他們給出的理由是:
1、孩子們還小,初中畢業才十五、六歲,正是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而職業學校學生比較雜亂,師資和管理狀況相對較差,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孩子很容易變「壞」,不利於學習上進和健康成長。
2、中考必須是應屆生,而高考失利還可以復讀再考;中考是先報志願再考試,而高考是分數公布了再填報志願。相比之下,上高中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3、不讓考高中,意味著連參加高考的機會都沒有了,更不要說上大學了。這無異於讓孩子停學回鄉打工種地,家長們實在於心不忍!
家長們的理由情真意切,不無道理,但工作人員的解釋顯得更加專業,更有說服力。
第一,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在這個階段,所有適齡少年兒童都有接受學校免費義務教育的權利,國家、家長和社會各界都有保障他們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這是《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的,帶有強制性。任何延誤、妨礙、阻撓或叫停少年兒童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第二,適應我國國情,主要是經濟發展和國家財力狀況,目前的義務教育還沒有延伸到高中階段,什麼時候納入,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因此,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升級版,還不具有強制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家庭經濟情況,自主決定高中是讀還是不讀。
第三,根據現有普通高中學校的校舍、師資狀況及承受能力,僅能容納50~60%的初中畢業生繼續就讀深造,遠遠滿足不了初中生都上高中的願望,也給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留下遺憾。隨著家庭經濟狀況逐年向好,家長們投資子女上學、力求改變現狀的意願與日俱增。但是,孩子們的智力基礎和知識能力千差萬別,在高中學校招生人數有限和中考成績面前,很多考生勢必要敗下陣來。面對這樣的現實,如果所有初中畢業生爭上高中「獨木橋」,不僅消耗了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給家庭經濟增加了負擔,而且還會造成公共招生資源的浪費。
第四,為了解決初中畢業生升學和就業(年齡偏小、缺乏技能)的矛盾,多年來,國家大力支持發展了中等職業教育,為沒能進入高中學習的初中畢業生,提供了進一步學習深造的場所和機會。他們可以較低分數門檻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在繼續學習高中知識、培養能力和鍛鍊體魄的基礎上,增加專業技能課的學習和實踐,以提高作為準勞動者的整體素質,為順利參加社會就業提供保障。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中等技術人員、管理者、小學教師(含幼師)、護士等。
與普通高中學校相比,中等職業學校的優勢還在於:
1、學制一般為3年,與高中教育同步,學歷為中專或高中,也與普通高中媲美。上學期間,國家免學費,貧困家庭學生可同時享受免雜費、免教科書費和生活補貼,可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2、目前全國多數縣(市)至少有一所較高標準的中職學校,配套設施齊全,專業師資隊伍充足,學生食宿條件優越,與高中學校不相上下。而且還擁有自己的實習車間場地、校外實踐基地和對口實習單位,有的與大中企業聯合辦學,從而保證了學習培訓的效果和就業方向。
3、職業學校畢業生享受國家特殊政策,可以參加每年的夏季或春季高考,升入對口的職業大學深造,並有機會考研、讀博,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這與那些高考成績不怎麼突出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選擇上高等職業學院,並無差別。
4、經驗證明,中職學校畢業生即使考不上大學選擇就業,將比高考落榜的普通高中畢業生更受企業和社會青睞。如果與某些一般高校畢業生相比,還佔有工齡長的優勢;或者就業後通過自學獲得高等學歷,又可以獲取提前晉升高一級職稱的機會。而工齡長短和職稱高低,直接關係到薪資待遇和退休養老金的多少。家長傾全力供孩子上學,從大的方面講是希望為國家多做貢獻,從小的方面說是希望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回報。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上普高還是上職高,只要個人努力,滿足這兩個需求,都將不成問題。
由此可見,接訪人員的分析,不能不讓家長們口服心服。他們對於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究竟是上普通高中,還是職業學校,終於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面子」丟了不要緊,慶幸的是找回了「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