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各事雖親力親為,但吃喝拉撒睡這些可大可小的問題,依然會時常滋擾寶寶煩擾媽媽。
即便你常搜羅學習各種科學育兒知識,無法解決問題時,你仍要忙前忙後跑醫院。
寶寶一天拉多少次粑粑算正常,粑粑的顏色和形態怎樣算正常等問題,完全難不倒如今的年輕媽媽。
上權威育兒公號搜一搜,看一看,疑惑全解。
但是,我們明明按照學來的知識餵養寶寶,可寶寶怎麼還會排便困難(இдஇ; )?
前不久,我姑娘出生醫院的育兒群就有媽媽發了好幾次粑粑的苦惱。
她家寶寶一歲一個月,吃睡玩正常,唯獨擠大便時,常讓媽媽跟著難受。好不容易擠出山羊便便,還帶嚇人的血絲。醫院往返跑幾趟,問題還在。
可急壞這位媽媽了。
她在群裡無奈又無力地抱怨求助。
「多給寶寶吃水果和蔬菜。」有寶媽建議。
「我女兒吃火龍果有效,你可以試試。」又一位媽媽給了經驗意見。
「都有吃啊!」求助的媽媽顯然沒有找到她想要的答案。
蔬菜水果都有吃,寶寶為什麼還是排便困難呢?
排除病理性原因,即醫生沒有給寶寶檢查出有什麼病因的情況下,問題的最好解決者一定是媽媽。
我家曦姑娘曾出現過類似問題,情況較輕,她常在正常排便前會拉幾粒山羊便便。
我沒有什麼特別神奇的辦法,就簡單加大寶寶食用蔬菜的量,便輕鬆搞定。
果蔬有吃,可吃不夠也不行。具體多少算夠,需要媽媽留意寶寶的便便情況。
便便過稀,不必擔心便秘,但要留意是否肚子受涼或者青菜攝入過多。鄉下老家有養雞鴨的媽媽應該知道,雞鴨若是吃綠葉菜過多,那麼它們的糞便含水量就高。
同樣的問題不僅發生在大月齡,到了吃輔食階段的寶寶,喝牛奶的寶寶一樣有排便難症。
奶水不足的媽媽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無奈之下會給奶粉。
有位媽媽奶水少得可憐,才給寶寶吃過幾次母乳便餵奶粉。這位媽媽常苦澀地自嘲,她家寶寶是純奶粉餵養。
相交於這位純奶粉餵養的寶寶,三四個月才開始逐漸加量喝奶粉的混合餵養寶寶,似乎有更多的粑粑問題。
喝奶粉也會便秘?
是的。
那為什麼純奶粉寶寶不便秘,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的寶寶就便秘呢?
這個問題,有好多種情況,而具體的原因只能靠媽媽細心觀察。
這位純奶粉餵養寶寶的媽媽,違反了科學育兒的常識。寶寶還在月子裡,她就常餵溫水。理由是,不餵水,寶寶尿尿顏色太黃,且有臭味。適當餵點水之後,寶寶的尿尿不僅變得清透,還從無排便問題。
混合餵養寶寶的媽媽嚴格遵照科學知識來,寶寶不到六個月,從不給寶寶餵溫水。但,她家寶寶的排便常有問題,不是幾天不拉,就是拉硬塊。
到底什麼原因呢?
原因其實也不複雜,學過高中化學的媽媽們很容易明白。
給小月齡的寶寶泡牛奶,水的用量是有標準的。30毫升水,泡一勺。
問題不在這30毫升,也不在這一個標準平勺奶粉上。而在,你怎麼衡量30毫升水。
是平視奶瓶倒的30毫升,還是俯視倒的30毫升,或者是仰視倒出來的呢。
不少年輕爸媽都是俯視倒出來30毫升水,然後加一個平勺的奶粉。這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俯視角度倒出來的30毫升水,實際沒有30毫升,它比30毫升少將近10毫升。
簡言之,即便你嚴格按照奶粉衝泡標準來餵養寶寶,按照科學育兒知識,不給小月齡寶寶餵溫水,但你家寶寶喝進嘴的牛奶仍舊濃度偏高。久而久之,寶寶排便自然會出現問題。
那位純奶粉餵養寶寶的媽媽不拘泥於科學育兒某方面的知識,而是心細觀察寶寶的排尿排便情況,適應做出調整。
哪怕她衝泡奶粉也是俯視角度,同樣給寶寶喝了濃度偏高的牛奶。但她常餵寶寶溫水,而這部分水的攝入,恰恰補充了她衝泡操作偏差所少的水量。
寶媽們明白了嗎?
解決寶寶各種小問題,最關鍵是什麼呢?當然是媽媽的細緻觀察和用心照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