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反詩末兩句是「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的「凌雲志」是什麼,自然是被招安。而他所笑的黃巢,雖攻破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做了一年多的皇帝,但確也曾「不丈夫」過。
王仙芝黃巢造反
唐乾符年間,關中連年天災,旱澇交襲,官府不但不救濟,賦稅反越收越狠。乾符二年(875)正月初三,私鹽販王仙芝在濮州(今山東鄄城縣北)發檄造反。六月,攻佔曹、濮二州後,同為私鹽販的黃巢也起兵響應。
兩人率領軍隊侵擾劫奪州縣,橫行山東,苦於苛徵暴斂的百姓爭相歸附,因此數月之間,就聚集起數萬人。
面對如此猖狂的反賊,馬球天子僖宗怒了,命令曹、濮二州四周的四個節度同時出兵,圍剿反賊。
但這個包圍圈有一個缺口,那就是曹州的東邊。東邊雖然有個兗海軍節度使,一來朝廷沒調度,二來實力也菜。王、黃便往東,攻擊兵力薄弱的沂州(今山東臨沂)。
這一打,平盧節度使宋威可就不高興了,你打下沂州,北邊可就是我的地盤,因此自告奮勇,率平盧全軍以及禁軍三千,從北邊四百裡外的青州(今山東青州)趕來救援。
平盧軍的實力可不一般,次年(876年,乾符三年)七月,在沂州城下,王仙芝便吃了宋威的敗仗,只能三十六計,溜之大吉。
宋威這人很有意思,居然上奏說王仙芝已死,一邊還把趕來的各鎮兵馬打發了回去,自己也得意洋洋地打道回府。
朝廷的一眾官員聽聞,紛紛進宮道賀。但僅僅過了三天,「州縣奏仙芝尚在,攻剽如故」。一個月之後,王、黃大軍已經往西殺到了陽翟(今河南禹州)。九月份,又把汝州(今河南汝州)給攻破了,並活捉刺史王鐐。
汝州北邊便是東都洛陽,「東都大震,士民挈家逃出城」。唐朝廷見剿除這招有難度,只好使出輔助招數——招撫。不但赦免王仙芝等人的罪過,還給官當。
王、黃大軍倒不敢輕易去攻洛陽,而是先去攻打洛陽東邊的鄭州,結果吃了敗仗,便轉而往南。至十二月,便又佔領了淮南許多州縣。
王仙芝兩次差點被招安
王仙芝雖然一路攻城略地,但對朝廷的招撫亦動了心思,恰好在攻打蘄州(今湖北蘄春縣西北)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契機。
原來蘄州刺史叫裴渥,他當年考中進士的主考官是如今的宰相王鐸,而王鐸有個弟弟,就是被活捉的汝州刺史王鐐。有了這層關係,王仙芝便讓王鐐給裴渥寫信,商量相關事宜。最後裴渥答應,停兵不戰,並上表給王仙芝求官。裴渥隨即大開城門,請王仙芝及黃巢等三十餘人入城,「置酒,大陳貨賄以贈之,表陳其狀」。
雖然僖宗發了招撫詔書,但在朝廷裡面,多數人卻主張直接剿除。王鐸為了保住兄弟的性命,固請之下,僖宗乃授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
宦官將任命狀送到以後,王仙芝很是高興。黃巢見沒自己的份,當場發火,提起醋缽大的拳頭,將王仙芝揍得鼻青臉腫。
王仙芝害怕犯了眾怒,也就不敢接受那任命。在蘄州城裡燒殺搶掠一番後,王仙芝和黃巢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八月,王仙芝攻下安州、隨州,直逼襄州。十一月,招討副使兼都監楊復光派人向王仙芝說降,王仙芝便派部將尚君長等前往鄧州接洽投降事宜。誰知半道上殺出個死對頭來——招討使宋威。
原來,七月份的時候,王仙芝和黃巢合攻宋州,守城的正是宋威。要不是有援兵相救,宋威早玩完了。宋威在半道上將尚君長等劫走,謊奏是在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南作戰所俘獲。楊復光雖上奏澄清尚君長等是自降,但朝廷派侍御史查來查去,最後竟未弄清楚,貿然將尚君長等斬於狗脊嶺(在唐長安城內東市)。
這事激怒了王仙芝,率軍南下,公元878(乾符五年)正月,焚掠江陵而去。二月,王仙芝被曾元裕斬於黃梅(今湖北黃梅縣西北)。
黃巢曾三次要求當節度使
王仙芝死後,一部分人馬由尚讓率領北上,與黃巢會合。公元878年(乾符五年)二月,黃巢在亳州誓師,自稱「沖天太保平均大將軍」。後曾襲佔沂州、濮州,卻屢被官軍打敗,出於緩兵之計,黃巢曾向天平節度使張裼求降。
這之後,黃巢向西發起攻勢,掠宋州、汴州,直奔洛陽。唐朝廷連忙調兵防守,甚至令駐屯荊襄地區的曾元裕率兵趕赴洛陽。但曾元裕一走,長江防線便虛了,黃巢立馬掉頭,搶渡長江。三月,攻入江西。七月,攻打宣州(今安徽宣州),卻沒討到好果子吃,便引兵進入浙東,再由福建而下。
公元879年(乾符六年)五月,起義軍包圍廣州。然後,黃巢寫信給駐越州的浙東觀察使崔璆和駐廣州的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請他倆代奏唐朝廷,求做天平節度使。
天平節度使的治地在山東鄆州,正好是起義軍家鄉一帶,黃巢想得倒是美。唐朝廷也不傻,自然不肯。
黃巢又親自上表,請求做廣州節度使。在唐代,廣州是唯一專管外貿的市舶司所在地,經濟繁榮,這算盤打得更精。
如此富庶之地,讓一個反賊去擔任節度使,恐怕傻子都不同意。九月,任命詔書下來了,黃巢一看,自己僅被封了率府率這樣一個毫無實權的官職,不由破口大罵,猛攻廣州。
第二天,廣州就被攻破。黃巢抓住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讓他草擬章奏,重申自己的要求。李迢倒也有志氣,說:「予代受國恩,親戚滿朝,腕可斷,表不可草。」巢殺之。
黃巢在山東、河南、淮南等地流動作戰三年有餘,為何到了廣州之後,突然態度大變,一再向唐朝廷示好?
其實黃巢心裡也苦,與王仙芝分兵後,實力已經打了折扣,其後又數吃敗仗。雖然渡江以後,軍隊人數壯大,但到了嶺南之後,軍隊卻發生疫病,人數死掉了三四成,實力大減,所以才想弄個節度使當,先休養生息,再徐圖發展。
宋江沒資格笑黃巢
宋江造反,最終目的就是接受朝廷招安。為了遂這「凌雲志」,兩贏童貫卻不追,三敗高俅而後放,在俘獲的朝廷官吏面前,動輒納頭便拜,口稱「死罪」,可謂是不要臉之極。反觀黃巢,雖也曾想接受招安,卻非是真心歸順,且直接開口要指定官職,不給就揍。兩相比較,何啻霄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