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的這些做法,的確「不丈夫」

2020-12-19 五十言與五千年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反詩末兩句是「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的「凌雲志」是什麼,自然是被招安。而他所笑的黃巢,雖攻破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做了一年多的皇帝,但確也曾「不丈夫」過。

王仙芝黃巢造反

唐乾符年間,關中連年天災,旱澇交襲,官府不但不救濟,賦稅反越收越狠。乾符二年(875)正月初三,私鹽販王仙芝在濮州(今山東鄄城縣北)發檄造反。六月,攻佔曹、濮二州後,同為私鹽販的黃巢也起兵響應。

兩人率領軍隊侵擾劫奪州縣,橫行山東,苦於苛徵暴斂的百姓爭相歸附,因此數月之間,就聚集起數萬人。

面對如此猖狂的反賊,馬球天子僖宗怒了,命令曹、濮二州四周的四個節度同時出兵,圍剿反賊。

但這個包圍圈有一個缺口,那就是曹州的東邊。東邊雖然有個兗海軍節度使,一來朝廷沒調度,二來實力也菜。王、黃便往東,攻擊兵力薄弱的沂州(今山東臨沂)。

這一打,平盧節度使宋威可就不高興了,你打下沂州,北邊可就是我的地盤,因此自告奮勇,率平盧全軍以及禁軍三千,從北邊四百裡外的青州(今山東青州)趕來救援。

沂州之戰

平盧軍的實力可不一般,次年(876年,乾符三年)七月,在沂州城下,王仙芝便吃了宋威的敗仗,只能三十六計,溜之大吉。

宋威這人很有意思,居然上奏說王仙芝已死,一邊還把趕來的各鎮兵馬打發了回去,自己也得意洋洋地打道回府。

朝廷的一眾官員聽聞,紛紛進宮道賀。但僅僅過了三天,「州縣奏仙芝尚在,攻剽如故」。一個月之後,王、黃大軍已經往西殺到了陽翟(今河南禹州)。九月份,又把汝州(今河南汝州)給攻破了,並活捉刺史王鐐。

汝州北邊便是東都洛陽,「東都大震,士民挈家逃出城」。唐朝廷見剿除這招有難度,只好使出輔助招數——招撫。不但赦免王仙芝等人的罪過,還給官當。

王、黃大軍倒不敢輕易去攻洛陽,而是先去攻打洛陽東邊的鄭州,結果吃了敗仗,便轉而往南。至十二月,便又佔領了淮南許多州縣。

王仙芝兩次差點被招安

王仙芝雖然一路攻城略地,但對朝廷的招撫亦動了心思,恰好在攻打蘄州(今湖北蘄春縣西北)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契機。

原來蘄州刺史叫裴渥,他當年考中進士的主考官是如今的宰相王鐸,而王鐸有個弟弟,就是被活捉的汝州刺史王鐐。有了這層關係,王仙芝便讓王鐐給裴渥寫信,商量相關事宜。最後裴渥答應,停兵不戰,並上表給王仙芝求官。裴渥隨即大開城門,請王仙芝及黃巢等三十餘人入城,「置酒,大陳貨賄以贈之,表陳其狀」。

雖然僖宗發了招撫詔書,但在朝廷裡面,多數人卻主張直接剿除。王鐸為了保住兄弟的性命,固請之下,僖宗乃授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

宦官將任命狀送到以後,王仙芝很是高興。黃巢見沒自己的份,當場發火,提起醋缽大的拳頭,將王仙芝揍得鼻青臉腫。

王仙芝害怕犯了眾怒,也就不敢接受那任命。在蘄州城裡燒殺搶掠一番後,王仙芝和黃巢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八月,王仙芝攻下安州、隨州,直逼襄州。十一月,招討副使兼都監楊復光派人向王仙芝說降,王仙芝便派部將尚君長等前往鄧州接洽投降事宜。誰知半道上殺出個死對頭來——招討使宋威。

原來,七月份的時候,王仙芝和黃巢合攻宋州,守城的正是宋威。要不是有援兵相救,宋威早玩完了。宋威在半道上將尚君長等劫走,謊奏是在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南作戰所俘獲。楊復光雖上奏澄清尚君長等是自降,但朝廷派侍御史查來查去,最後竟未弄清楚,貿然將尚君長等斬於狗脊嶺(在唐長安城內東市)。

這事激怒了王仙芝,率軍南下,公元878(乾符五年)正月,焚掠江陵而去。二月,王仙芝被曾元裕斬於黃梅(今湖北黃梅縣西北)。

黃巢曾三次要求當節度使

王仙芝死後,一部分人馬由尚讓率領北上,與黃巢會合。公元878年(乾符五年)二月,黃巢在亳州誓師,自稱「沖天太保平均大將軍」。後曾襲佔沂州、濮州,卻屢被官軍打敗,出於緩兵之計,黃巢曾向天平節度使張裼求降。

這之後,黃巢向西發起攻勢,掠宋州、汴州,直奔洛陽。唐朝廷連忙調兵防守,甚至令駐屯荊襄地區的曾元裕率兵趕赴洛陽。但曾元裕一走,長江防線便虛了,黃巢立馬掉頭,搶渡長江。三月,攻入江西。七月,攻打宣州(今安徽宣州),卻沒討到好果子吃,便引兵進入浙東,再由福建而下。

公元879年(乾符六年)五月,起義軍包圍廣州。然後,黃巢寫信給駐越州的浙東觀察使崔璆和駐廣州的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請他倆代奏唐朝廷,求做天平節度使。

天平節度使的治地在山東鄆州,正好是起義軍家鄉一帶,黃巢想得倒是美。唐朝廷也不傻,自然不肯。

黃巢又親自上表,請求做廣州節度使。在唐代,廣州是唯一專管外貿的市舶司所在地,經濟繁榮,這算盤打得更精。

如此富庶之地,讓一個反賊去擔任節度使,恐怕傻子都不同意。九月,任命詔書下來了,黃巢一看,自己僅被封了率府率這樣一個毫無實權的官職,不由破口大罵,猛攻廣州。

第二天,廣州就被攻破。黃巢抓住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讓他草擬章奏,重申自己的要求。李迢倒也有志氣,說:「予代受國恩,親戚滿朝,腕可斷,表不可草。」巢殺之。

黃巢在山東、河南、淮南等地流動作戰三年有餘,為何到了廣州之後,突然態度大變,一再向唐朝廷示好?

其實黃巢心裡也苦,與王仙芝分兵後,實力已經打了折扣,其後又數吃敗仗。雖然渡江以後,軍隊人數壯大,但到了嶺南之後,軍隊卻發生疫病,人數死掉了三四成,實力大減,所以才想弄個節度使當,先休養生息,再徐圖發展。

宋江沒資格笑黃巢

宋江造反,最終目的就是接受朝廷招安。為了遂這「凌雲志」,兩贏童貫卻不追,三敗高俅而後放,在俘獲的朝廷官吏面前,動輒納頭便拜,口稱「死罪」,可謂是不要臉之極。反觀黃巢,雖也曾想接受招安,卻非是真心歸順,且直接開口要指定官職,不給就揍。兩相比較,何啻霄壤!

相關焦點

  •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是誰殺了黃巢,還能笑出來嗎?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是宋江在潯陽樓血的第二首反詩,有讀者說這首詩根本就不合轍押韻,也有精通音律的說, 籲讀作噓,跟吳、夫同屬姑蘇轍,宋江這首詩雖然屬於打油體,但在轍韻上還算湊合。且不管姑蘇轍還是懷來轍,反正寫這首詩的絕不會是什麼忠臣,因為黃巢造了唐朝的反,並間接導致了大唐的滅亡。宋江想比黃巢做得更徹底,就說明他也想把宋徽宗趙佶的龍椅掀翻。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就是因為黃巢只做了不到五年皇帝,就眾叛親離身首異處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誰殺了黃巢,可能就笑不出來了。
  • 敢笑黃巢不丈夫,可論造反,宋江還差太遠了
    提到宋江,那麼黃巢就得被拎出來說一說,之前宋江寫了一首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籲。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從這首詩最後一句,我們就能夠看出宋江還挺狂,他的意思就是等我雄起了,黃巢都不算什麼。宋江這話說得就像是喝醉酒的人在吹牛,黃巢當時什麼地位?要是真的比較起來,當時的宋江恐怕給黃巢提鞋都不配。
  • 如何理解宋江的"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我不知道你看美國的《獨立宣言》是什麼感受,當我讀完前幾段時,就是殖民地的領導人控訴英國當局暴行的那幾段文字,我心中不禁喊出一句話,"太他媽欺負人了!"黃巢所以後人看到的任何一種驚天動地的革命行為,看得人熱血沸騰的歷史時刻,當事人是沒有辦法輕鬆的,更高興不起來,相反,他們總是心事重重,沉默寡言,他們在想著後面的事情到底該怎麼弄,自己心裡也沒有個譜
  • 《水滸傳》中「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怎麼理解?
    有網友問:《水滸傳》中「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怎麼理解?「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是《水滸傳》裡宋江刺配到了江州之後,一次酒後在潯陽樓牆壁上題寫的反詩中的兩句。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將來有一天我的志向能夠得以實現,我會嘲笑黃巢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這兩句詩恰如其分反映出宋江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第一,可見宋江有非常大的志向或者說野心;第二,可見宋江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第三,可見宋江對自己的遭遇極為不滿;第四,宋江不滿的是腐敗的吏治,對皇帝還是忠心耿耿的。
  • 宋江嘲笑黃巢不丈夫,事實上以他的水平,給黃巢提鞋都不配
    看過水滸傳的親都知道,宋江因為寫了一首反詩,從此就踏上了造反的道路,當然最後他還是回頭了,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宋江寫的反詩是什麼呢?是這樣寫的: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籲。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最後這句聽起來挺厲害的,意思是,等老子牛逼了,黃巢都不算什麼人物。
  • 宋江題反詩: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後來卻主張招安
    宋江所題兩句:「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原意應是酒後輕狂自負有經天緯地之才、替天行道之志,應當成為登堂入室的大宋朝廷一二品大員,而不是淪為黃巢那樣的動搖國本的亂臣賊子、禍害民眾的刁民草寇!
  • 他日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念念不忘的黃巢竟有一座古城
    廣西黃巢古城遺址就在金沙湖景區的喻口村,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興建。說起黃巢古城,有個人不得不說,這個人呢就是黃巢:他出生在鹽商家庭,擅長騎馬射箭,飽讀詩書,少年時代有非常會寫詩,而且不是有文採可以形容的,自五歲時起對詩可謂是屢試不爽,但自成年後卻並非人之所願,於是便發生了下面的這些故事。
  • 黃巢:三首詩流傳於世,兩首菊花詩大氣,一首看慣了世間滄海桑田
    黃巢(820年-884年),今天的山東菏澤人。屢試不第,最後走向起義的道路。歷史多次證明,千萬別小看落第的書生,鬧不好就來個文學巨匠、起義領袖什麼的。黃巢選擇了後者。關於黃巢先不多說,關於他的故事下回再分解。這次主要是他的詩。
  • 他日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說在期中考試總結的話
    視頻中一個男生作為差生發言,他說:像我一樣的差生可以做到不氣餒或者不放棄。鄭智化有首歌唱的很好:也許有一天,我們再相逢,睜開眼睛看清楚我才是英雄。那麼我希望跟我一樣處在徘徊或者處在茫然中的同學我送大家一句話:他日若遂凌雲,敢笑黃巢不丈夫。是啊,乾坤未定哪能輕言放棄,堅定信念可期鹹魚翻身。願你如斯,他日再見無悔今日青蔥歲月。
  •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聊聊黃巢的《不第後賦菊》
    導語:提起黃巢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有一首著名的詩——《不第後賦菊》。比起那些懷古傷今,滿懷浪漫主義的文人騷客,他詩中的菊花不再是悠然見南山的清高和風骨,而是表露出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肅殺之氣,黃巢是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菏澤),鹽商世家,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因為成年後科舉落第而對朝廷不滿,遂投入了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中。
  • 如果宋江死活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最後會怎樣?只會有一種結局
    ,他在酒樓裡寫到: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是幹什麼的?那就是搞事情專業戶啊,是後面所有想要搞事情的人的人生偶像啊,宋江喝了一肚皮酒,居然覺得黃巢還不夠「丈夫」,黃巢就是沒當成皇帝,你是有這個意思咯?當然,他後面馬上為這首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抓起來了。
  • 水滸傳:宋江是最大的陰謀家,梁山的崛起和終結都因宋江的陰謀
    宋江是《水滸傳》一書中最大的陰謀家,全書以宋江的陰謀始,又以宋江的死而終結。宋江被發配江州時,在潯陽樓上題下一首詞和一首詩。詞曰: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何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詩曰: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 一首菊花詩,黃巢5歲就表現出他非凡的領袖魅力,盤他
    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不落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200多年後,宋江在潯陽樓,借用黃巢典故,化用此詩句型提了一首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成為《水滸傳》最經典的詩作之一。
  • 宋江題「反詩」被抓,一點都不冤!因為他的詩真的有「反」意
    這些好漢們,都先後被逼得走上與官府對抗的道路。他們有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痛打貪官汙吏土豪劣紳;有的為自己的不幸,鋌而走險,上山落草。他們過著造反生涯,視功名為草芥。宋江與他們有著廣泛的聯繫,但又不願意加入他們的行列,迷戀著自己的名與利。但是,想到自己這個囚徒的身份,今後要想取得一官半職,談何容易。真是進退維谷,上下為難,陷入深深的窘境!
  • 古代最狂的5首反詩,宋江上榜一首,最後一首「殺氣」太重
    古代最狂的5首反詩,宋江上榜一首,最後一首「殺氣」太重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產。尤其是古詩詞,更是成為我國文化的精髓之一,從古至今也是留給了大家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這些古詩詞有敘述美好生活的,也有表達鴻鵠之志的,而且也有一些反詩。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也是有剝削和壓迫的,很多人忍受不住就揭竿而起。那麼在造反之前,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寫一首反詩。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古代最狂的5首反詩都是什麼,尤其是最後一首,「殺氣」簡直太重。
  • 中國古代歷史著名反詩,為何「及時雨」宋江酒後之作獨佔鰲頭?
    紂王妲己這一對殘暴戀人大家都知道,而蘇護正是蘇妲己的父親,他不滿意紂王的暴政起兵造反,但是被女婿紂王打敗,後來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君壞臣綱,有敗五常。翼州蘇護,永不朝商」。這樣的詩句很明顯的表明了他的反意。3、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他是黃巢的崇拜者,科舉不成當漢奸,還成了日本陸軍大學的教授
    黃巢大家都知道,幾次科舉都不中,最後一次不中後,寫下《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起義最後雖是以失敗告終,但不乏有很多人崇拜啊。
  • 為何小吏宋江?看他倆題的反詩秒懂
    《水滸傳》中共出現了三次反詩,「盧俊義班」中的那首長詩,除了誤用偽造之外,其他兩次出自林衝和宋江之手,詩以言表意,兩次反詩頗有學問。先看看林衝。再看松江宋江殺了廉頗錫和康州,有人脈,有恩人脈,多宗李奎章照顧周到,整天吃香喝辣,但還是不滿足,在法陽樓寫了一首詩,一口氣寫不出兩首。一個是《西江月》:「從小就攻過坡,有成長也有權謀。就像猛虎躺在荒原上一樣,潛伏的爪子忍著。
  • 歷史上的黃巢有多狂?看看他做的這些事,現代人都咬牙切齒
    曾經在學校學習的時候,歷史教科書中的黃巢,被描述成了一個面對暴政奮起反擊、拯救人民百姓於水火的義士形象,而最終黃巢起義的失敗,是因為當時封建王朝太過強大,使得黃巢所代表的正義被統治階級消滅。
  • 《水滸傳》宋江性格的描寫
    宋江本來沒有殺人之心,但潑辣刁鑽的婆惜一步步地逼他,傷害他,侮辱他,訛詐他,使宋江的憤怒一點一點地積累,終於越過一心理忍受能力的臨界點,點燃了那鬱積於胸的無名怒火。殺惜的過程,作者寫和非常耐心,非常用心。從娶惜到殺惜的過程中,我們不難持出宋江的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宋江殺惜的描寫非常真實,非常出色;但殺惜中的宋江,其性格顯然與一個梟雄的形象相距太遠,造成了總體上的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