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網絡新媒體組織、江蘇常州、組織青年、引導青年、團組織凝聚力建設、把握青年需要、創新活動載體、醫院、「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團員249名,團支部6個,團幹部數21人,醫院團委切實貫徹中央關於共青團工作的新要求,推動共青團基因與網際網路思維有機融合,創建「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以「一米陽光,暖亮世界」為精神內涵,旨在「凝聚青春創新力量、溫暖青年內心世界」。
「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以新媒體為切入點,主動適應網絡背景下青年醫生成長成才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引導青年醫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思想教育與文化作品的有機融合,還有效破解了醫療組織內部「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和「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兩大戰略性課題,吸引青年醫生從「線上」虛擬空間回歸「線下」真實世界,為醫院團委注入了強勁動力,為青年醫生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抓手。
一、源起
醫院團委結合醫院共青團和青年醫生工作實際,將35歲以下青年醫生作為調查對象,對職業道德狀況及價值取向進行了系統調研,深入基層與57名青年醫生進行結構訪談,並以此為基礎設計稱調查問卷,發出並回收調查問卷115份,徵集有效意見建議62條,採用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個案訪談兩種方法統計分析。最後發現,青年醫生價值觀多元化取向與團組織創新思維不足之間存在矛盾突出。
(一) 網絡海量信息對青年醫生價值觀的影響。
在網絡時代浪潮的激蕩下,青年思想意識不斷獲得新的解放,探索精神和創造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強。但是,網絡信息的碎片化造成價值選擇的多元與開放,資訊傳播的無序導致監管的缺位,時空交織的「壓縮性」導致傳統與現代的選擇困境,以信息交流為主要內容導致人際關係淡漠、人際信任危機、社會責任感淡化等負面影響,這些都給青年醫生甘於奉獻、救死扶傷的價值觀形成和培養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泥沙俱下的網絡海量信息有可能削弱青年醫生的道德底線和責任意識,混淆其視聽,腐蝕其心靈,動搖其信念,如果不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網絡環境所蘊含的權力本位價值觀、拜金主義價值觀、能力主義價值觀等很有可能會造成部分青年醫生價值觀念的迷失和蛻變。
(二) 網絡聚集形式對青年醫生價值觀的影響。
調查發現,青年醫生的主要壓力來源於患者對於醫療工作的不理解、醫療工作存在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工作要求高、競爭壓力大以及社會輿論的不良導向等,因此,尋求「自由開放」、「眾聲喧譁」的網絡化聚集、網絡化生存、網絡化表達、網絡化娛樂、網絡化閱讀等方式自然而然成為了青年醫生的普遍行為。青年醫生依託網際網路的交互性、體驗性功能,依賴QQ、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工具,突破了固有的人際交往圈,構建起團組織以外的新型朋友圈。
因此,團組織靠發布文件、開會部署、倡議號召等傳統「金字塔式」的層級動員能力在開始弱化,讀書、徵文、演講、晚會等傳統活動形式對青年醫生吸引力也明顯不足,「政治說教」「一視同仁」的引導方式因缺乏創新載體和有效手段而逐漸失效。
二、做法
醫院團委深入基層、走近青年,通過訪談調研、外出考察、文獻查詢等系列方式,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積極應對網絡社會對青年醫生群體帶來的問題和挑戰。通過組織報名自薦的形式,讓想幹事的人幹我們想幹的事,使工作對象變成工作力量,匯聚一批愛好或擅長新媒體的青年醫生,創建「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探索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工具,滿足青年醫生成長成才的需求,貼合青年醫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培育青年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凝聚青春創新力量、溫暖青年內心世界」。工作室成員利用休息時間,不遺餘力、不求回報,憑藉興趣愛好和對共青團的滿腔熱情,深度融合自身的醫學專業技術,通過「自學技能、內部交流、外出求學、內部授課」四個階段實戰鍛鍊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技巧,以優質的內容吸引青年醫生參與並形成導流,使團的工作更加現代化、科學化、精準化、對象化。
(一)H5微刊,交互分享
按照「青年在網絡空間的哪裡聚集、共青團網絡宣傳引導工作就拓展到哪裡」的思路,構建覆蓋廣泛、功能多樣的H5頁面工作陣地。運用「易企秀」「兔展」「MAKA」等H5頁面製作微刊。通過實體化覆蓋與網絡化覆蓋相結合,建立與青年流動、分布特點、愛好興趣相適應,帶有互動性、趣味性、專業性的高水平微刊,在團員青年中引導建立覆蓋廣泛、運行有效、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二)微信平臺,智力眾籌
開啟頭腦風暴模式「智力眾籌」, 挖掘其他公眾號的優秀基因開發「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微信公眾平臺深層次功能。常態化、標準化、流程化做到挖掘我院專科醫療特色,推送醫學前言、用藥科普、健康養生等信息。此外,重心放在加強內、外部合作,拉動、激活健康公益資源,構建「一米陽光」健康公益O2O體系。線下以五大實體健康志願服務為基礎,進一步開發公益特色項目。線上完善 「網際網路+醫療」,逐步建立「終身」健康檔案、健康評估、健康促進、健康幹預等模塊。
(三)一圖讀懂,寓教於樂
強化分類引導,針對不同青年醫生群體採取分類的話語方式,運用專業Piktochart、Indesign、Iebook等設計軟體,添加文化、藝術、時尚元素,主動創作一批定位準、趣味強的「一圖讀懂」文化產品,把艱澀難懂的政治理論、勵志故事和醫學知識轉化為青年喜聞樂見、觸手可及的「輕閱讀」,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把有意義的「醫德醫風」思想教育變成有意思的「活潑善感」文化作品,把「高大上」的醫學諮詢變成「親民範」的科普讀物,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培育青年醫生「甘於奉獻,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
三、成效
(一)H5微刊促進共青團工作新發展
在技術摸索階段,「一米」成員以戰代練、強化技能,創作了一批主題型微刊。我院「全國愛眼日」 大型公益義診活動在受到《常州新聞》《都市新聞坊》《生活連線》以及常州日報、晚報等條線傳統媒體跟蹤報導的同時,「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線上同步推出微刊《一米陽光?暖亮視界》,與傳統媒體相得益彰,及時填充電視、報紙、網絡,有效升級了活動宣傳力度和覆蓋面積。此外,還先後創作了以「為留守兒童獻愛心螢光夜跑」為主題的《奔跑吧,三院!》、以「江蘇省第25期援非醫療隊我院隊員非洲工作」為主題的《醫者,仁心仁術無國界》及以「黨風廉政建設」 主題的《廉潔行醫在路上》等微刊。
隨著「一米」成員對H5頁面技術的掌握日漸成熟,微刊的形式也逐步由主題型向系列型轉變,變「總結」為「設計」。創新性創作《道德講堂Online》系列,錄音、視頻、照片、文字完美融合在H5頁面,將線下「道德講堂」完整搬到線上平臺,一改以往傳統枯燥的現場說教形式,實現「內容灌輸」向「交互分享」的成功轉變。每一位青年醫生和網友都能身臨其境道德講堂現場,同唱道德歌曲、傾聽感人事跡、分享心得感悟,並且隨時隨地傳播道德力量,同頻共振分享傳統美德,覆蓋人群明顯增加,點擊閱讀量達到了3000餘人次,極大地宣揚了我院醫生無私無畏、敬業奉獻的精神風採。此外,《節氣養生》系列將柔和典雅的色調畫面與細膩精緻的中醫養生之道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我院中醫之美;《三甲創建》系列借鑑卡通手法、風格設計而成,將枯燥乏味的PDCA品質管理內容變得妙趣橫生;《院長書架》系列締造優質的讀書學習平臺,有效地把讀書的感悟化作醫院員工奮進向前的精神動力。《院長書架》畫面感人肺腑、激勵人心、催人奮進,得到社會各方的一致好評和集體點讚,閱讀量3天內即突破2000人次。領先的設計思維和創新的製作風格讓「一米」成員多次受邀面向社會其他青年群體授課教學新媒體技巧,增加了青年醫生職業榮譽感和團組織歸屬感。
(二)微信平臺構建志願服務O2O體系
微信平臺作為當前新媒體的主流宣傳手段,為共青團工作融入青年、服務青年、凝聚青年提供了更加新穎時尚、樂於接受的載體。在各類微信號泛濫的當下,「一米」成員開啟頭腦風暴模式「智力眾籌」,勇於承擔「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微信公眾平臺活動和功能開發。在活動開發方面,微信平臺開展的以「讀書?創業?追夢」為主題投票活動成功「圈粉」。同時,「一米」成員緊扣醫院特色專科,契合熱點、焦點健康話題原創健康科普,以專業、服務、態度吸引群眾持續關注,極大地推進了微信平臺「吸粉」「集贊」。
微信平臺依託網絡資料庫,通過關愛社區老人、關懷困難家庭、關心流動兒童等健康志願服務,常年累月給社區老人、學生、企業員工逐步建立「終身」健康檔案、健康評估、健康促進、健康幹預等模塊,通過收集、處理生理或心理方面的行為數據,監測人們的身體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改善不健康的行為習慣,實現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解決了尋醫問藥途不足、渠道不暢等實際問題。網絡資料庫的建立讓數據分析更具實時化、智能化、直觀化,讓精準定位社會需求、服務策略、目標人群成為現實。醫院團委依據數據分析結果,為不同專業青年醫生量身定製志願服務項目,充分激發了青年志願服務熱情和幹勁,與良好的社會口碑形成了有益的良性循環。目前三大公益特色項目《暖亮視界--愛眼行動》《全民普及心肺復甦術》《愛滋病防治與大學生性教育》作為有效引領青年、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促進了志願服務參與人群由部分青年醫生向全體青年醫生的轉變,實現了階段性、突擊性、單一性志願服務向常態化、規範化、多元化公益項目轉型。截止2015年12月份青年醫生累計參與志願服務達1025人次,共計服務時間6000餘小時,惠及市民15000餘人;臨終關懷肝癌晚期患者已達120餘人;結對幫扶雙殘家庭15年;資助完成學業的貧困學生30餘名。「一米陽光」志願服務榮獲2014年度市衛生計生系統「優秀天使志願服務項目」。
(三)「一圖讀懂」打破層級化信息傳遞模式
「一圖讀懂」簡約新穎,支持微信、微刊、微博、QQ群、手機客戶端、網站等多平臺植入,打破了層級化信息傳遞模式,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聯繫青年,減少信息傳遞層級,縮簡訊息傳遞時間,提高動員時效。「一米」成員運用Piktochart、Indesign、Iebook等一批專業設計軟體,添加文化、藝術、時尚元素,以「一圖讀懂」形式,創作了《守護一片綠》《行醫者 心如水 一塵不染》《Vicent》《愛情如何產生》等一批文化產品,把艱澀難懂的政治理論、勵志故事和專業知識轉化為青年喜聞樂見、觸手可及的「輕閱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培育青年醫生「甘於奉獻,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其中,《行醫者 心如水 一塵不染》榮獲2015年市衛計委「勤廉風採」手抄報二等獎,作品的特色在於線上運用Indesign軟體進行構思設計、布局排版、修改調整,線下組織團員繪製創作。作品主題立意鮮明、框架設計合理、色彩搭配協調,顯著降低了直接手工繪製可能引起的差錯重做的機率,總體節約了創作時間和人力成本。
此外,「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創作《醫者,仁心仁術無國界》《你是我的眼》《微笑天使》等各類微電影、微視頻,憑藉其獨特的傳播途徑與表現方式讓思想教育與青年有效對話,引領青年醫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四、創新啟示
多元價值體系中,不是一方說服另一方,更不是一方強迫另一方,而是應該求得最大公約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青年共同遵循的準則。「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以「三院青年」團屬網站建設為中心,將優秀的「微作品」向外輻射,推送至團屬微博、微信、微刊、微視頻集群,形成「公轉」與「自轉」並行體系,精準化填充社交平臺,為培育青年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堅實抓手。
「一米陽光」新媒體作品緊扣青年醫生關注的熱點話題和醫院發展的前進方向,對醫院青年醫生群體強有力的正面宣傳,為青年醫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華和展示專業技能的平臺。同時,其作品的關注度和粉絲數持續上升,青年朋友們參與互動性不斷增強,也有效的提升了參加」一米陽光」新媒體工作室青年醫生不斷創新、創造的熱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醫生加入,形成了「一米陽光」持續運行的良性循環。
通過微信平臺構建而成的志願服務O2O體系全方位提升了團組織平臺凝聚、服務、引導青年醫生的實效性,吸引青年從「線上」虛擬空間回歸「線下」真實世界,以志願服務為抓手,增加了廣大青年醫生對團組織的信任感和歸屬感,激發了廣大青年醫生參加文體項目、學術沙龍、婚戀交友等其他共青團活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