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離子被人們稱之為「生長素」或「空氣維生素」,而且對環保也有重要意義,被譽為「環保警察」。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清新空氣標準是:負氧離子的濃度應為每立方釐米空氣中不低於1000-1500個。而一個人每天大約需要130億個負離子,因此負離子濃度的高低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負離子如此稀缺,那如何才能得到呢?
就目前來說,獲得負離子的途徑有2種,一是大自然產生的負離子:
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雷雨風暴、土壤等因素的影響發生電離而產生負離子;瀑布衝擊、細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過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動,水分子裂解而產生負離子;森林的樹木葉枝尖端放電及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使空氣電離而產生的負離子;部分地殼巖石能夠誘生負離子。
另一種是通過相關技術把大自然的負離子搬回家。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能夠把大自然的負離子搬回家,將提高室內空氣負離子含量變成現實。
早在2003年,特地就與時任中山大學校長曾漢民教授攜手,共同研發負離子瓷磚。經過大量實驗,於2004年研發出負離子瓷磚,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07年正式獲得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200410079022.8。
對於負離子還有很多人的認識並不全面,尤其是對負離子的味道存在誤解,而實際上負離子是沒有味道的。
誤將森林、瀑布邊的味道當作負離子的味道
在大自然中,森林、瀑布等地方的空氣負離子濃度較高,在這些地方人們通常能感到呼吸順暢,所以人們會很自然地將這些味道誤認為是負離子的味道。
但是仔細想想,森林中多是植物散發出的味道、瀑布邊是水汽夾雜著泥土的味道,雖都能讓人感到呼吸順暢,但味道卻完全不同,可見這些味道並不是負離子的味道。
誤將臭氧的味道當成負離子的味道
低濃度臭氧有一股新鮮氣味,吸入會讓人有神清氣爽之感,一旦臭氧濃度過高,就有一種特殊臭味,長時間接觸高濃度臭氧會出現疲乏、咳嗽、胸悶胸痛、皮膚起皺、噁心頭痛、脈搏加速、記憶力衰退、視力下降等症狀。
我們知道雨後空氣清新除了因為負離子濃度增加以外,低濃度的臭氧也起到了一些作用。所以大家在雨後聞到的味道是臭氧的味道,並不是負離子的。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原來負離子是沒有味道的。
特地發明的負離子瓷磚一經鋪貼就可以全年每天24小時不停的產生負離子淨化空氣,去除因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甲苯、氨等有毒有害氣體,把清新空氣還給我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