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疫情席捲了美國乃至整個世界,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例如:疫情失控,國內失業率上升。川普為了連任,也在作妖的路上一路狂奔,又是揚言要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STEM,又是限制留學生上網課......
如果你要問我,2020年還能不能去美國留學,那我會勸你,gap一年吧,今年的美國的確不太平。那2021年還能去美國留學嗎?美國大學是否一如既往歡迎國際學生?STEM相關專業學生是否會面臨籤證問題?
圍繞相關熱點話題,央視CGTN首席主播王冠特邀《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主席託馬斯·德雷特勒、太平洋大學國際課程總監詹妮弗施·耐德博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李今朝教授做了深入的探討。
除了疫情,留學生普遍擔心的就是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留學能否成行,假如拿到明年的offer,入學後再遭到驅趕怎麼辦?
對此,太平洋大學國際課程總監詹妮弗施·耐德博士認為,這僅僅是今年總統大選的一個論調。
事實上,川普不可能,也不能做到禁止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據統計,國際學生每年對美國經濟的貢獻是大約是410億美金,其中接近30%-40%是中國學生,事實上,學費並不是大頭,大頭是國際旅遊,2017年,美國的旅遊業每年對經濟的貢獻大約是1.6萬億,支持了780萬工作崗位。
川普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總不會和錢過不去吧?退一萬步講,就算川普狠心要拒絕中國留學生,美國大學也萬萬不會答應的。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主席託馬斯·德雷特勒認為,中美合作源遠流長,兩國在學術、文化、經濟領域都建立了積極的合作,兩國利益攸關,美國大學對中國留學生也十分支持。美國大部分高校,針對目前的局面,正在給中國留學生鋪開紅毯。這樣做正是因為中國留學生的重要性,對於美國高校,意味著150億美元的影響。
所以,當美國政府頒布對美國大學有損利益的條例,美國大學就會聯合起來對抗美政府,以挽回不必要損失。
之前有美國議員提出,應禁止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理工科,他認為中國留學生「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偷竊智慧財產權」;並稱美國大學「訓練了這麼多中國的精英人才」是「醜聞」。
「如果中國學生想來美國學習,那就讓他們學學莎士比亞和《聯邦論》,這才是他們需要向美國學習的東西。他們不需要學習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這位議員說。
對此,《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主席託馬斯·德雷特勒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來美的中國留學生中,有些非常出類拔萃,事實是中國留學生佔據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美國100所頂級高校的國際學生中,中國留學生佔53%,高校需要最優秀的學生,中國學生也想讀最好的高校,這是完美而重要的匹配。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李今朝教授也認為,文化和技術不能分開來談,畢竟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對於美國來說,中美是相互依賴的,雙方的經濟相互依賴,教育相互依賴,政府關係層面也是相互依賴。中國留學生能從教育合作中受益,同樣,美國學生也能受益於來自中國的STEM學生和人文社科學生。
由此可見,禁止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理工科這種說法真的要實踐起來根本站不住腳。
國際教育研究所在本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航班限制、籤證問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國際生入學率降低,近90%的美國大學在新學年正在為減少國際招生做準備。
部分美國研究生項目在官網放出消息:可不提供GRE/GMAT成績!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宣布研究生院除了個別項目如經濟學不免GRE/GMAT,其他項目全免!麻省理工學院的材料也免除GRE的要求,康奈爾大學的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公共管理碩士也不要求提交GRE......
還有UCLA、UCB、NYU等名校都放低了姿態,紛紛表示部分專業可以免去GRE/GAMT的分數要求,但僅限於申請2021年入學。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2021年入學也不失是一個機遇,特別是對於衝刺部分名校來說。
總結: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確實讓很多留學家庭感到惶恐,但是就像美國的教授所說,審視當下所發生的事情時,會出現很多誤導性的信息,但這些不一定和留學生相關。我們需要的是撥開層層迷霧,站在一個更長遠的角度去審時度勢。
不管是延期、觀望、還是想趁機「抄底」,大家對於今年去美國留學的態度各異。不管爭議如何,目前確實是政策格外寬鬆的一年,還是那句話,先把offer拿到手才有選擇權,把握時機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