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調查:寄出100封國內平信 33封沒下落

2020-12-17 網易新聞

核心提示:據央視《新聞1+1》節目4月10日報導,有央視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熟人,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查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調查的結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沒了下落。據中國郵政總公司客服稱,平信的丟失沒有辦法查詢,並且無法賠償。

《新聞1+1》2012年4月10日完成臺本

――平信不「平」,平信不「信」!

(節目導視)

解說:

100封普通信件投遞出去,67封送達目的地,33封卻沒了下落,平信為何郵寄的並不平安。

記者:

我3月12日給你寄的信你收到了嗎?

張女士(收信人):

沒收著。

記者:

你確定你的地址沒寫錯嗎?

張女士:

沒錯,我以前寫的都是這個地址。

是迷失在投遞途中還是沉落在收發室裡?是個人責任的問題還是法律責任的問題?

焦錚:

它全程是沒有記錄的,丟失與沒有丟失,它不好掌控。

解說:

郵件、簡訊、微信、即時通訊工具,私人通信比例下降到不足10%,種類繁多的替代卻依然有著不變的期待。

《新聞1+1》今日關注平信不「平」!

(播放短片)

市民:

現在就寄明信片,不寄信了。

一般不寄信,都是發簡訊或者是打電話。

不寄了。

不多了,現在這種情況。

記者:

你呢?

市民:

我也沒有寄了。

主持人(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剛才一個短短的片頭,可能一下讓你有了一種懷舊的感覺,有人說現代人是言而無信,不是罵現代人,而是說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主要是通過語言、電話、微信等等,真正貼上郵票寄的信就沒了。

現在時代的發展的確要告別很多事情,僅僅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來說,像手搖電話,我們很少見過;電報,我們這代人經歷過,年輕人不知道了;BB機沒了,說下一個將要消失的就是貼上郵票寄的信。但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是,雖然它的總量在下降,但是平信的量還不是很少。問題是它未曾消失,卻經常丟失。我們的記者做了這樣一個調查。

(播放短片)

解說:

鍵入「憑信丟失」,在網絡上有228000個搜索結果;鍵入「寄信丟失」相關結果約406000個;再用「寄的信丟了」搜索,能找到約6030000個條目。平信丟失似乎並非個別現象。

為驗證丟信情況,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有熟人的全國33個省區的市縣及8個國外城市,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察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

這些信件從地理範圍上大致分為四類:A類為國內直轄市、省會城市;B類為省級以下城市;C類為鄉村鎮地區;D類為國外部分城市。記者分別在3月1日、2日和3月12日投遞到郵筒中。按照國家信件全程時限的規定,直轄市、省會城市間3至6天,不超過6天送達比例不應低於95%;省際地級以上城市間5至9天,不超過9天送達比例不應低於95%;省際其他地區之間8至15,不超過15天送達比例不應低於95%。

在之後的等信寄達的過程中,每收到一封信記者都按照日期進行登記,截止到4月7日晚上,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批平信,都大大超過了郵政對信件時限的規定時期,而抵達結果更難讓人滿意。A類共寄發34封,收到28封,未收到6封,收到率為82.3%;B類共寄發25封,收到13封,未收到12封,收到率為52%;C類共寄發33封,收到22封,未收到11封,收到率為66.7%;D類共寄發8封,收到4封,未收到4封,收到率為50%,總受到率為67%。發出的這100封平信無論是準時到達率還是總數到達率均未達標,更有整整33封信沒有下落。在這丟失的33封信中,記者選擇了一封寄往北京平谷去的信件做了追蹤。這封信3月12日寄出,雖然距離並不長,但20多天後,收信人仍未收到信件。

本文來源:央視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央視調查:寄出100封國內平信 33封沒下落(三)
    核心提示:據央視《新聞1+1》節目4月10日報導,有央視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熟人,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查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調查的結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沒了下落。據中國郵政總公司客服稱,平信的丟失沒有辦法查詢,並且無法賠償。
  • 郵寄100封平信33封丟失 中國郵政回應正在調查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日前,有媒體記者做了一個調查,該記者從北京向有熟人的全國33個省區的市縣及8個國外城市,投遞了100封平信到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察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結果有整整33封信沒有下落。這沒有收到的33封信哪去了?為什麼會出現平信丟失的情況?本臺記者做了追蹤報導,中國郵政集團相關負責人做出了獨家回應。
  • 老伯連寄3封平信無一收到 郵局:平信、明信片無追蹤條件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日前,80多歲的讀者王老伯反映,自己接連寄出3封平信,但對方卻無一收到,「信丟了,郵票錢打水漂了,郵局卻說不會賠償。」無獨有偶,市民陳小姐在春節前寄給朋友一張明信片,眼下清明都過了,對方也仍未收到。   郵政公司客服熱線表示,平信、明信片不具備查詢條件,重要信件最好通過掛號信等方式郵寄。
  • 老伯連寄3封平信無一收到 郵政稱平信不可查詢
    日前,80多歲的讀者王老伯向本報反映,自己接連寄出3封平信,但對方卻無一收到,「信丟了,郵票錢打水漂了,郵局卻說不會賠償。」無獨有偶,市民陳小姐在春節前寄給朋友一張明信片,眼下清明都過了,對方也仍未收到。
  • 如何讓平信讀懂「家書抵萬金」
    有央視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給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熟人,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查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調查的結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沒了下落。據中國郵政總公司客服稱,平信的丟失沒有辦法查詢,並且無法賠償。
  • 調查稱國內平信郵寄丟失率達33% 郵局不賠償
    為驗證丟信情況,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有熟人的全國33個省區的市縣及8個國外城市,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察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這些信件從地理範圍上大致分為四類:A類為國內直轄市、省會城市;B類為省級以下城市;C類為鄉村鎮地區;D類為國外部分城市。記者分別在3月1日、2日和3月12日投遞到郵筒中。
  • 國內平信郵寄丟失率達33% 郵局不承擔賠償責任
    (播放短片)  解說:鍵入「憑信丟失」,在網絡上有228000個搜索結果;鍵入「寄信丟失」相關結果約406000個;再用「寄的信丟了」搜索,能找到約6030000個條目。平信丟失似乎並非個別現象。  為驗證丟信情況,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有熟人的全國33個省區的市縣及8個國外城市,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察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
  • 國內平信郵寄丟失率達33% 監管存空白郵局無責
    (節目導視)解說:100封普通信件投遞出去,67封送達目的地,33封卻沒了下落,平信為何郵寄的並不平安。記者:我3月12日給你寄的信你收到了嗎?張女士(收信人):沒收著。記者:你確定你的地址沒寫錯嗎?張女士:沒錯,我以前寫的都是這個地址。
  • 別讓家書迷路 平信不能失信
    有央視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熟人,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查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調查的結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沒了下落。據中國郵政總公司客服稱,平信的丟失沒有辦法查詢,並且無法賠償。(4月11日中央電視臺)     平信丟失率超過了3成,這一比例堪稱驚人。
  • 連寄三封平信和掛號信 掛號信如石沉大海
    浙江在線03月10日訊「上海銀行給我同一個地址發了三封掛號信和平信,平信全都收到了,掛號信卻不見蹤影,這種蹊蹺事誰都想不明白。」3月9日上午,鄞州區的全先生給本報幫辦熱線打來了電話。  全先生家住鄞州區石碶街道雅渡新村,去年11月,他申請辦理了一張上海銀行的信用卡。
  • 那封從漢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
    那封從漢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寧波首次出土簡牘類文物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 光明日報通訊員 幹杉杉「這是寧波地區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簡牘類文書!」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員、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項目負責人許超激動地說道。歷時4個月,寧波近日發布了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項目考古成果。
  • 郵局寄出多封學生7年前寫給自己的信,收到的學生十分驚喜
    2020年1月3日,湖南常德男孩周國棟收到了一封7年前14歲的自己寫給2020年自己的信,令他驚訝又驚喜。原來,2013年常德鼎城區郵政局舉辦了一個「寄給2020的信」活動,當年有13000多名學生都給2020年的自己寫下了一封7年後才會寄出的信。
  • 一個郵筒 兩周時間 只有信1封 垃圾若干
    5月20日下午,猛追灣郵政投遞支局共投遞3000多封平信,其中私人信件僅有4封;5月22日下午,猛追灣郵政投遞支局共投遞1000多封信件,私人信件僅有1封;5月23日下午,猛追灣郵政投遞支局共投遞400多封信件,但其中未能發現私人信件。另外,在5月22日下午,記者對該局投遞的平信也做了大致分類統計。
  • 傳統書信逐漸被冷落 10個街頭郵筒僅有20封信
    經郵政部門統計,鹿城區目前共有街頭郵筒71個(藤橋除外),每天所收信函一兩百封,業務量僅為鼎盛時期的一成。前天下午,記者跟隨一位投遞員,一路探訪市區的郵筒使用情況。王勝儒說,別看鹿城區只剩71個郵筒,但還是符合郵筒設置的相關規定,服務範圍一點也沒縮小,甚至個別地段更「密集」。接下來,他們可能對長年空置的郵筒進行「淘汰」,減少投遞員的工作量。
  • 魯寧:請解釋33%的平信丟在哪裡了
    魯寧 早報首席評論員上月初,央視調查記者特意從北京寄發平信100封,收信人是遍布不同城市和鄉村的熟人。直到前天晚間《平信不「平」,平信不「信」!》在央視《新聞1+1》播出,收信人收到平信67封,沒收到33封,丟失率高達匪夷所思的33%!
  • 現在寄「平信」,投遞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期盼「平信」平安(彈今撥古<22>)○ 黃團元《武漢晨報》昨日消息:家住武昌的劉嚴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從武漢寄口紅到黃石,同省近鄰的距離,8天都沒送到。遇到類似煩心的,非止劉嚴一人。承蒙有的報刊不棄,向我約稿,拙文發表,責編便告知「樣刊(報)寄出,注意查收」。不過,我經常「查」而無「收」。無獨有偶,武漢的張先生是位集郵愛好者,有次他在本省的宜昌旅遊後,給自己郵寄蓋有紀念戳的平信到武漢,等了一個多月,才收到兩封、丟失三封。平信收到的概率,前些年有記者在北京做過測試,「100封平信寄出,丟失33封」。
  • 柔石在獄中的第二封信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談及柔石在獄中的第二封信時,魯迅寫道:「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辭非常慘苦,且說馮女士的面目都浮腫了,可惜我沒有抄下這封信。」關於這第二封信,筆者在上海教育出版社86版的《新文學舊事叢話》(編著者周慶基、史景樹、朱奕)一書中找到了此信的原文,現摘錄如下,以供教學時參考。
  • 團夥PS「豔照」後寄出百餘封信,坐等收信人轉錢,未料等來警察
    據悉,今年7月16日,安徽天長市公安局接到市民李某報警稱:其在7月16日收到一封敲詐勒索信,信內有一張其與一女子的床照,對方要求其向指定帳戶匯款15萬元,否則將該照片寄給其家屬及工作單位。>接到報警之後,天長警方立即組建專案組,對該案進行深度研判分析,發現信是從廣州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