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開封網
全媒體記者 沈泓琳
暑假行將結束,度過了暑期生活的大學生、將要跨入新學習階段的準大學生中,不少人都在此時希望找到一份兼職,既鍛鍊自己也掙取一些收入,減少家庭負擔,甚至一些高考落榜生也希望通過這種途徑打開自己進入社會的大門。
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也就是瞅準這個時機,利用學生們急於實踐卻缺乏社會經驗和警惕之機,實施詐騙。為此,我市警方昨日發出了緊急提醒。
近日,網傳多地有大學生在尋找兼職過程中,或因根本無法完成招聘方故意設置的「任務」門檻、或因按對方要求在網上註冊會員、或因支付服裝費後被辭退等遭遇詐騙,甚至因此「被貸款」,遭受重大損失。
真就這些案件,我市警方發布提醒說,以往,我市也有學生曾經遭遇過此類詐騙,甚至出現過老師和學生共同跌入這類騙局的情況。
為此,我市警方根據以往辦案經驗,歸納出此類詐騙的幾種伎倆,告知大家,希望大家引起警惕。
伎倆一:未入職先收費。
有的是以保證員工穩定為名收取保證金,有的是以工作時需身著統一制服為名,要求求職者支付數百元的所謂服裝費。有的是在網上聯繫階段就收取保證金、服裝費後將對方拉黑,有的是雙方面對面後,設置高難度「工作標準」,使求職者無法完成而被「辭退」,但卻不退還服裝費、保證金。
伎倆二:設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標準。
以高難度的所謂工作需求對求職者進行刁難,目的就是讓其無法完成任務,不僅以此扣押保證金、服裝費,更嚴重的是以此誘導受害人進入下一輪交錢的圈套。
伎倆三:以各種理由騙取貸款。
不法分子預料到很多學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於是以軟體費為由索要高額費用,並「熱心」地以各種理由幫受害人申請高息貸款,等對方發現被騙時,不僅沒有獲取工作,還要去償還一筆「莫名其妙」的高額費用。實際上,這些錢都流進了不法分子的口袋。
除了這些詐騙伎倆外,還有一種刷單騙局。不法分子在微信、QQ等社交平臺打出「0風險、高回報」的網絡廣告,通過曬收益、發截圖等方式騙取信任,誘導受害人參與刷單。詐騙分子給其分配小額訂單,並按承諾支付佣金後,利用受害人的信任和希望掙到更多佣金的心理,推出大額訂單,但要求對方先行支付保證金或滿足其他形式要求,騙取錢財後將其拉黑。
我市警方發布緊急提醒說,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社會實踐、掙取報酬減輕家庭負擔,本應予提倡,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提高警惕,切不可盲目行事,以免跌入不法分子設置的陷阱。一旦遭遇此類詐騙伎倆,要立即止步,並及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