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 思
編輯|友 子
獻禮劇第一彈已經落下帷幕。
《老酒館》《陸戰之王》等主旋律劇集,近期相繼結局。雖然在網絡上熱度不高,但這些獻禮劇依舊擁有一些受眾。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首部播出的推薦劇目,由陳寶國、秦海璐等主演的年代劇《老酒館》,按照固有印象,本該一路口碑高歌直到結尾。
然而在大結局播出期間,這部劇的風評卻翻了車。事件的起因是導演劉江的微博發言,因豆瓣評分下滑,劉江聲稱有黑子在惡意攻擊重點獻禮劇,甚至稱出品方已經報警。
然而遺憾的是,數娛君觀看劇集後注意到,《老酒館》中確實出現了網友們吐槽的劇情注水、虎頭蛇尾、部分演員表演出戲等現象。
「流量+IP」失靈後,資深電視製作班底也失靈了。在觀眾們習慣性地給老班底帶上口碑濾鏡的時候,他們也為了逢迎市場做出了一些令人遺憾的改變。
然而在網友為劇集內容吵得沸沸揚揚、並歸咎於編劇江郎才盡時,有編劇人士向數娛君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編劇搞不定一切的。只有在製片人、投資人、導演、演員都想搞好的情況下,才可能會出現一部好劇。」
《老酒館》口碑之變:
江郎才盡還是迎合市場?
早時看劇,老一輩導演編劇借市井小人物寫史詩,人情冷暖、民族大義、家國情懷全在故事裡。
時值獻禮劇時期,娛樂向劇集沒有播出機會,恰有這麼一部劇重現舊日班底,帶著濃重的年代感而來,自然是備受關注。
8月26日,由劉江執導,高滿堂編劇,陳寶國、秦海璐等主演的年代劇《老酒館》,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首部播出的推薦劇目,正式登陸北京衛視、廣東衛視。
從製作班底來看,這個團隊不可謂不佳。導演劉江多年深耕現實題材,執導過《媳婦的美好時代》《黎明之前》等多部高分口碑之作,曾多次拿下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華鼎獎的最佳導演獎,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電視劇導演獎項大滿貫得主。
編劇高滿堂曾創作出《闖關東》《北風那個吹》《愛情的邊疆》等多部優秀作品,囊括飛天獎、白玉蘭獎、金鷹獎等眾多電視劇獎項最高殊榮,被譽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編劇」之一。
該劇的題材以一個民國小酒館為背景,講述從1928年到1949年老東北亂世動蕩下的市民百態,在來往酒客醉眼笑談中展現生計大義、民族危亡的恢弘價值觀。
即使對年輕受眾的吸引力有所欠缺,這樣的班底似乎自組成起就自帶口碑光環,對有閱歷的受眾來說依然頗具吸引力。
從班底題材可以預判出,該劇雖然受眾有限,但應該也能維持好口碑直到播出結束,至少不會一味地為迎合獻禮劇而出現「手撕鬼子」之類的笑料。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王牌劇組,卻在劇集接近收官時翻了車。
事件要追溯到《老酒館》大結局播出期間,劇集輿論評價出現了變化,豆瓣評分從原來的8.3跌到8.1。
這本是比較正常的劇集反饋。但9月14日,《老酒館》製片人在微博上稱:「一幫黑子在豆瓣上密集地給《老酒館》瘋狂打一星!」
隨後,導演劉江轉發怒稱:「《老酒館》出品方已經報警!黑子們竟敢黑一部廣電總局獻禮建國七十周年的重點獻禮劇!黑子們等著吧!惡行一定會付出代價!」
這樣的說法,瞬間將所有給《老酒館》打低分的觀眾都放到了對立面,片方報警更是前所未見。
從這些言論中,可以發現導演潛在的邏輯:獻禮劇和其他作品不一樣,觀眾不能隨意進行評價。
隨後導演的舉動證明報警並非一時氣話。劉江15日再度發微博,稱已經掌握了「有組織有計劃地黑《老酒館》的幕後黑手」實錘證據,只是「現在不便披露」,並再次強調「出品方已經報警」。
但數娛君梳理豆瓣的低分評論後注意到,除去部分言論過激的發言,大部分的網友評價其實還算有理有據。
網友指出的劇集缺點主要集中在劇集節奏和內容,「劇情拖沓、節奏緩慢」、「演技救不了劇情」都是針對劇集常見的評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網友們提到,劇集內容注水現象並不是從第一集開始,而是在劇集過半後才出現的。
劇集開篇,考究的劇情、戲骨們的飆戲等都令觀眾不吝嗇自己的讚譽。然而,到了劇集中期,出現了很多讓觀眾倍感多餘的角色和副線。
在這些副線的處理上,劇本虎頭蛇尾,出現了很多邏輯不通的地方。而這些角色大多是「星二代」出演,如飾演小棉襖的張可盈是張凱麗的女兒,飾演金小手的陳月末是陳寶國的兒子。
導演聲稱報警的消息發酵後,引發了更多牴觸情緒,不少網友因為對導演發言不滿,紛紛修改評分。截至26日《老酒館》的豆瓣評分已經下滑到7.5。
數娛君觀察後發現,在一些觀眾們因為回憶濾鏡「神化」不少電視劇老班底後,一些資深創作者似乎也出現了「眼高於頂」的毛病。
早在《陳情令》熱播期間,編劇汪海林批《陳情令》的信息就曾佔領微博熱搜,呼籲「有點文化的人」都去看看「國產劇噁心到什麼程度了」,甚至用上了「變態」這樣的評價。
不只是粉絲們對這位常上熱搜的編劇頗有意見。一位編劇對數娛君吐槽:「從《銅牙鐵齒紀曉嵐》到《一起來看流星雨》,我不知道汪海林老師經歷了些什麼。但是寫了《流星雨》,還能批評《陳情令》噁心,我實在是不能理解。他自己明明也在迎合這個市場,為什麼別人迎合的時候就覺得噁心了?」
編劇現狀:率當「背鍋俠」,
地位還在下降
《香蜜沉沉燼如霜》注水,觀眾罵編劇。《鎮魂》BE,觀眾罵編劇……
當劇情出現問題的時候,觀眾大多都會將炮火集中在貌似掌握著劇情命脈的編劇身上,編劇成了所有劇集錯誤的「背鍋俠」。包括《老酒館》觀眾也在質疑:老編劇現在也被帶壞了。
然而一位編劇無奈地告訴數娛夢工廠:「其實在很多時候,編劇一個人做不了決定。與其說是編劇的錯,不如說是甲方的錯。在我所接觸的『小』圈子裡,編劇沒有什麼創作自由。」
另一位編劇在了解到《老酒館》事件後也堅決認為:「那就是編劇上面人的事情啦,我相信高滿堂的劇本肯定是好好寫的。」
劇集注水是電視劇市場的普遍現象,並且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
當某位媒體人評價愛奇藝某部自製劇集時,稱其20集的體量根本回不了本時,很難想到,在三十多年前拍攝的86版的《西遊記》也就25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趨勢,根本原因在於國內電視劇依舊是按集賣,劇集集數越多,賣價越高。利益驅使下,製作方研究出了一系列注水方法,如瘋狂閃回、注水回憶、放慢語速、鬼畜慢動作、給配角加戲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觀眾們不得已開創了「愛豆cut版」和「二倍速看劇」大法。「現在環境不對,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妖魔化的事情。視頻網站提供了二倍速和某演員cut版本,就算劇集再拖,觀眾也能想辦法看完。」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和大眾認知不同,劇集注水並未給編劇們帶來利益。在被數娛問到劇集注水的影響時,某編劇表示:「我只能說編劇不背鍋,甚至因此少拿錢了,兩集劇本能塞成三集。」
他向數娛君舉了個例子:「寫的劇本比如是40集,拍完整成52集,甲方是不會給多12集的錢的。當然也不全是這樣,在多出的12集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原本就寫得很拖的,但很多部分是通過剪輯大法多剪的。」
正因如此,在前段時間網傳廣電總局要著手限制注水劇時,圍觀群眾們難得拍手叫好。
在中國,雖然編劇從事著影視作品核心的內容創作工作,但相比於導演、演員,編劇們的地位遠沒有外界想像那麼高,更沒有一些影視作品描繪得那麼光鮮亮麗。
近期一部名為《你是我的答案》的影視劇,主角就是一名編劇。然而真正的編劇們紛紛擺手:「我們的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在現實生活中,一大批資歷尚淺、作品量少的編劇在創作自由和薪資收入等方面基本是很難得到保證。即便作品出名,幕後的編劇工作者也很難得到關注。
用一位編劇的話說,「編劇這兩年地位仍在下降,一直不高,沒想到還有下降空間呢。」
一位年輕編劇對數娛夢工廠表示,在現在的影視市場上,哪怕是頗有名氣的編劇,日子也不太好過。影視口子越收越緊,不知道劇本有沒有製片方購買,所以他們不敢花無用功寫劇本,只有很少數的人有這個底氣,劇本風格也非常受限,「風格、題材都是上面人定的,有很多內容是不敢寫的。」
「在接項目上,這兩年流行攢人搞工作組,原因也很簡單,為了省錢。有名氣的編劇們一集大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搞群無名之輩很省錢。然後作品火了也沒名字,無名之輩們繼續五八千一集。到了劇集署名時,或者放一個工作室上去;或者掛個知名編劇的名,其實本子都是槍手寫的,知名編劇只要在最後改一手就可以當主編劇了。」
在數娛詢問到編劇口碑是否會對接觸下一個項目時產生影響,受訪的年輕編劇的回應頗為有趣。
「你可以為高滿堂鼓掌、喝彩,但你要真的學他,慢下來去磨去歷練,那你很快就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