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揚子晚報的一個新聞:南京市的一名高二男學生從21樓墜亡,砸破兩輛轎車。
這樣的悲劇這個月在南京還不止一例,據說南京江寧某校一學生和媽媽因為玩手機問題爭吵,媽媽擔心影響孩子學習,而孩子因為感到學習壓力大又和媽媽起了爭執,最後兩人雙雙跳樓身亡!
一位爸爸說道:兒子高一,早上5點半上學,晚上9點半放學。星期六日也上課,基本沒有放鬆的時間,兒子很累,不容易。不希望兒子考多好的大學,只希望兒子能健康快樂成長。
這樣的心聲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是的,都說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真是不假。
據統計,當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小學生,都或多或少有厭學的情緒,而大部分家長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這些問題。
身為21世紀獨生子女的這一代父母,大多很焦慮。一方面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一樣看待;另一方面又由於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升學與考試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父母都不想孩子落後,就逼著孩子學習。
焦慮、責罵,成為一些家長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主要表現。
父母智商高,可是把聰明有十分都用在了孩子身上,那麼即使是成功的教育者也會培養出揠苗助長式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對孩子來說,不能算是情商高的家長。
還記得今年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長蔡若蓮的長子潘匡仁從40多層的家裡跳樓墜下惜告身亡的新聞麼,為什麼資深教育者卻教育出了自毀前程的孩子呢?
潘匡仁可以說從小就是一位佼佼者,中學畢業於香港名校,之後赴海外留學,畢業後回港工作,熱愛音樂,會彈鋼琴,吉他,也喜歡運動,尤其是跑步和單車。潘匡仁的母親蔡若蓮曾為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也曾任福建中學校長,2017年特首選舉換屆後,出任香港教育局副局長。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被大家視為前途無量的有為青年,卻因為去年在單車比賽中受傷之後罹患抑鬱症。在他準備跳樓自殺前就被家中的外籍女傭見到,女傭曾阻攔他,並且也叫來保安制止,同時說服他回到自己的房間。但後來又發現他把自己反鎖在房內,之後便發生自殺慘劇。
有人不禁發問:這樣資深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畢生的教育經驗和心血好不容易培養出了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孩子,但是這樣優秀的下一代卻以自毀的方式表達著對人生的絕望,是不是對精明的教育者最大的嘲諷呢?
這樣的事例不止一例,曾經大連的一位大學教授也為女兒設計好了美好前程,可是沒有覺察到女兒一路成長過來很自卑,很不適應,工作沒多久就選擇了跳樓自殺。有些父母喜歡把所有的聰明都消耗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制定了十分完美的未來規劃藍圖,卻不懂得留3分給孩子自己選擇,導致孩子的心聲父母往往傾聽不到。
做父母真正情商高的其實是:難得糊塗,有十分聰明只用七分,餘下三分給孩子。
生活中,那些高情商的父母並不是一味給孩子定目標,施加壓力,而是懂得如何在孩子真正需要的時候出手幫忙。
曾經有一位媽媽講了她與女兒這樣一個故事。
女兒小時候問我:「媽媽,我想去廚師學校學習,長大了做個廚師。」
我說:「好呀,那我和老爸就幸福了,天天可以吃到好東西了。」
長大以後,女兒從美國回來過暑假,她很擔心自己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問我:「媽媽,我讀書花了這麼多錢,萬一畢業後只能找到去超市收銀的工作,怎麼辦呢?」
我說:「沒關係呀,媽媽一下班了就去幫你的忙,站在櫃檯旁邊幫助客人扯開購物袋,這樣你賣東西會比別人快些,慢慢地你就成了最棒的收銀員。」
現在,女兒碩士快畢業了,找了個工資不高的跨國企業去工作,她有點沮喪,我安慰她說:「沒關係呀,你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你只需要努力去工作,收入低點沒關係,實在有困難了,還有爸爸媽媽可以扶貧呢!」
是的,作為獨生子女們這一代的父母,一生就只有一個孩子,讓他們健康成長,不出意外太重要了,因為所有的萬一對於父母來說就是百分之百。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