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佛學院——廈門
閩南佛學院位於廈門南普陀寺內,由臨濟宗喝雲派下的轉逢和尚與南普陀寺十方叢林第一任住持會泉法師共同創辦於1925年9月1日。
歷史沿革
南普陀寺地處廈門市東南部,鷺島名山五老峰下。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五代即有宗師結廬而住,稱「泗洲院」,明初擴建為「普照寺」,清初增建大悲殿,因殿中供奉觀世音菩薩,且在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始易為今名。
南普陀寺後山有「五老凌霄」之美稱,乃廈門八大勝景之一。山上林木蔥鬱,奇石嶙峋,洞壑幽深;登高遠眺,海空寥廓,浩渺無邊;左鄰廈門大學,右毗理工學院,形成一個環境幽美,學習氣氛濃厚的文化區。
南普陀寺原屬臨濟宗喝雲派師徒剃度的子孫世襲傳承制道場,1924年,志存高遠的轉逢和尚,力主革新,將寺更改為十方選賢的叢林制,推選會泉法師為首屆方丈。翌年於寺內創辦閩南佛學院,併兼任院長。一九二七年,會泉法師三年方丈任期滿後,禮請太虛大師為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一九三四年春,為整頓閩院學風,改進教學,弘一大師應邀前來,創辦了佛教養正院,培養學生的僧格、僧德。一時使閩院精英薈萃,高僧輩出,為海內佛教界造就了眾多優秀僧才。當代一些著名的佛教泰鬥,如臺灣的印順導師、菲律賓的瑞今大師,已故新加坡宏船長老、廣洽老和尚、演培大師、馬來西亞的竺摩法師等,都出自閩南佛學院。1937年抗戰暴發,閩院被迫停辦,12年間共培養出200多名出色僧才。
學制
閩南佛學院的學制為:預科二年,本科四年。
5師資
閩南佛學院現有法師、教授總計62名,其中男眾法師有21名,女眾法師23名,聘請社會其他大學兼職教授18名。
學生
閩南佛學院學員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寺院的出家眾。學員須具有高中或相當於高中文化程度,年齡在十八歲至三十歲之間,經過統一考試,擇優錄取。
分設男眾部和女眾部。男眾部設在南普陀寺內,女眾部設在景色秀麗的金榜山紫竹林寺。
現有預科男、女眾學僧102人,共計畢業男女學僧469名,分赴各地佛學院任教,或管理寺院,或在各地佛教會任職,更有不少優秀學員遠渡重洋,到歐美及南洋等地弘揚佛法和求學深造。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