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攝圖網
一覺醒來,右耳沙沙作響,感覺裡面有小東西在爬,醫生一檢查,居然從耳朵裡取出一隻蟑螂,還是活的!這是林女士最近的肉麻經歷。
浙江醫院耳鼻咽喉科呂慧洋醫師提醒,夏季來臨,蟲患的問題不容忽視,近期門診中,除了常見的蚊子蟑螂,還有許多黑色的小飛蟲進入患者的耳道,不僅有可能導致鼓膜穿孔等不良後果,還會造成患者極大的心理陰影。
整隻蟑螂取出後 觸角還留在耳朵裡
喜暗怕光,晝伏夜出,喜歡鑽進溫暖洞穴,它分泌和排洩出的異臭物質,常常使人聞到後感覺噁心甚至嘔吐……這是遭人厭的蟑螂,它是怎麼爬進林女士耳道的?
呂慧洋說,從林女士耳道裡取出的蟑螂學名「德國小蠊」,原產地非洲,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蟲的四分之一。它之所以能囂張到爬到患者耳朵裡,跟她的居住環境大有關係。林女士單身一人租住在三墩某小區,近來工作忙,疏於打掃房間,再加上黃梅天天氣潮溼,於是就發生了這樣的意外。
從林女士的耳道,取出異物的過程有些周折,呂慧洋將整隻「德國小蠊」小心取出後,發現林女士的鼓膜上還留有一隻它的觸角,還要再做進一步治療。
門診中,碰到蟑螂入耳前來就診的,醫生們都為患者捏一把汗,因為最怕蟑螂這種觸角帶鉤的爬蟲,將患者的耳道甚至鼓膜造成損傷。
37歲的馬先生最近也被飛蟲搞了次突然襲擊。一隻黑色飛蟲飛進馬先生的左耳道深處,他連挖帶掏,怎麼都沒辦法把它弄出來,只能求助醫生。31歲的張女士則是跟一隻在她右耳安營紮寨的蚊子「糾纏」了兩天,找到醫生的時候已經鼓膜穿孔。
蟲子入耳 這些方法要不得
季節交替,是爬蟲活躍的關鍵節點。浙江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許敏達說,防止蟲子鑽進耳朵,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生活環境乾淨衛生,尤其是廚房和臥室要保證清潔。萬一不小心,真的讓蟲子鑽了耳道這個「空子」,到底應該怎樣做?
在醫生眼裡,蟲子入耳這三點不能做:不要盲目用光源照射耳朵。比如蟑螂等蟲子,身體比較大,卡在耳道中連掉頭都困難。盲目的燈光照射不但不會起到吸引蟲子的作用,反而引起蟲子騷動,這個過程會加重耳道損傷。另外由於無法判斷鑽進耳朵的蟲子是趨光的,還是避光的,因此利用燈光照射吸引蟲子的做法並不是通用的。
不要往耳道裡滴酒精。酒精具有消毒殺菌作用,但它也是一種刺激物品,對外耳道、內耳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並且可以刺激鼓膜。如果進耳的是蟑螂等觸角帶鉤的蟲子,爪子本身已經抓傷了耳道,酒精只會讓患者更受傷。
不要掏耳朵。用棉花棒等物品試圖將入耳的飛蟲清理出來的做法也不可取,其後果只能將異物推向耳朵深處,嚴重者可能造成耳道的損傷,引起細菌感染,形成外耳道炎。
如果蟲入耳,應該怎麼做?許敏達主任表示,可以用食用油或者植物油滴入耳內,暫時讓飛蟲停止活動,減少患者的恐慌心理,然後再及時就醫,請醫生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