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在發布會現場。
新冠疫情之下,國內的線下賽事幾乎全部停擺,這也加速了不少比賽線上化的步伐。
圍棋賽事就是其中之一。5月11日中午,第24屆「馬橋杯」中國圍棋新人王賽上海賽區開幕儀式在上海棋院舉行,這也是疫情以來第一個恢復進行的全國性體育正式賽事。
實際上,棋牌類網絡化比賽並不稀奇,此前人與人、人與AI的線上對弈也都有舉辦的先例,在民間尤其廣泛。那麼,借著這段特殊時期,網絡賽事能否就此從業餘走向職業賽場呢?
第24屆「馬橋杯」中國圍棋新人王賽上海賽區開幕儀式在上海棋院舉行。
這是首個恢復的全國性賽事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中國圍棋協會指導職業圍棋賽事開始由非聚集型階段向小聚集型階段發展。為此,中國圍棋協會與上海棋院共同確定舉辦第24屆中國圍棋新人王賽。
本賽階段以分區方式進行,從5月11日起,本賽32強賽至半決賽將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4個分賽場進行。參賽棋手全部是「00後」,其中男棋手是18歲以下,女棋手是20歲以下。
與過往23屆新人王賽不同的是,本屆比賽因疫情影響從線下移師到線上。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新人王賽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第一個大面積向線上平臺「搬家」的傳統職業圍棋頭銜戰;同時,這也是疫情以來首個恢復進行的全國性賽事。
「這是頭一遭,我估計所有棋手都是第一次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比賽。」在5月11日舉行的上海賽區開幕式上,上海棋院副院長劉世振七段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說。
據上海圍棋協會介紹,上海賽區從首輪的32強賽開始一直到半決賽,所有正式對局都將在線上舉行。決賽將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擇期在上海市馬橋鎮舉行。
網絡對弈,如何防作弊是關鍵
對於這屆擁有多個「首次」的比賽,中國圍棋協會和上海圍棋協會都下足了功夫。
劉世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為了保障參賽人員的安全,每個賽區都有嚴格的人數控制。比如北京賽區由於人數太多就劃分了多個賽場,選手們在比賽時還要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並佩戴口罩。
「我們上海參賽的棋手一共有4人,在這麼大的場地比賽,應該是合乎標準的。」
此外,中國圍棋協會的官方公告上公布了應對措施——包括賽場每日必須通風消毒,參賽棋手比賽期間做好自我防護,比賽當日體溫超過37.5度按棄權處理等。
由於是通過電腦進行比賽,如何避免作弊、保證公平則成了此次新人王賽的重中之重。
根據比賽規則,開賽時間為比賽日中午12時30分,北京、上海、成都賽區參賽棋手自帶電腦,超時30分鐘判負,未到30分鐘雙倍扣時。此外,比賽當日選手需要提前抵達賽場連接網絡。
「這次是正式比賽,只不過是依託網絡來舉辦,因為比賽必須要有人監督。」劉世振說,「固定的賽點,每人一臺電腦比賽,每一個賽區必須要有一個裁判長。」
一旦有棋手出現違規情況,那麼根據2020年4月8日國家圍棋隊出臺規定,該棋手將被開除出國家隊,三年之內不得入選,賽事組委會將研究進一步懲處方案。
而為了保障比賽的順利進行,中國圍棋協會此前還進行過一些非正式比賽,「我們嘗試過後覺得效果還可以,才敢於在正式比賽中推出來,如果沒有前期經驗,我們可能不會組織得這麼完善。」
第四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專業女子個人快棋冠軍唐嘉雯。
網絡對弈能否成為圍棋新趨勢?
本次上海賽區人數雖少,但水平卻不低。參賽選手中不僅有上賽季圍甲聯賽最佳新人王星昊,還有第四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專業女子個人快棋冠軍唐嘉雯。
「參賽棋手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如果能在比賽中嶄露頭角,基本上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頂尖水平。」劉世振十分看好此次參與比賽的棋手,「今年的冠軍也有可能就是未來的世界冠軍。」
事實上,新人王賽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圍棋人才的搖籃。
中國圍棋「一姐」於之瑩就是其中的典型。在2014年的第21屆新人王賽三番棋決賽中,當時年僅16歲的她創造了中國圍棋歷史,成為首位在國內正式比賽中擊敗男棋手奪冠的女棋手。
人才濟濟的新人王賽如今也迎來了變革時刻——擁抱網際網路。其實在新冠疫情下,許多業餘賽事已經開始採用線上的形式進行,比如今年3月舉行的中國圍棋甲級聯賽網絡熱身賽。
此外,通過線上開展圍棋教學也越來越多。今年2月,清華大學開展《同心「搏疫」:柯潔帶你學圍棋》課程,由2019級清華大學本科生、世界圍棋比賽「七冠王」柯潔開直播課教學圍棋。
那麼,圍棋賽事和推廣是否就有了從線下轉到線上的趨勢?
「網絡和棋牌項目的結合由來已久,但如果要放入正式的比賽,還是要有效的監督才行,不然很難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對於圍棋網絡化的趨勢,劉世振無疑持有謹慎的態度。
「所以說,進行大規模的網絡比賽還是比較困難的。從目前來看,像這樣的人數較少、有組織的比賽就比較合適。否則,就只能以娛樂為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