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英文全稱叫做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是一門重要的工學基礎學科。
根據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通信工程」屬於二級學科,歸屬於「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之下。
同屬這個一級學科的,還有電子信息工程、電信工程、信息工程、軟體工程、網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工程、電氣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等。
通信工程的研究方向,就是通信。通信的本質,就是信息的互通。也就是說,通信工程主要研究信號的產生、發送和接收,信息的傳輸、交換和處理。
在國外(例如美國)的學科分類中,通信工程被認為是電子工程的重要分支。
電子工程,也就是大家經常聽說的EE,Electronic Engineering,和通信、電信、電子、光電、集成電路等相關。另外一個Electric Engineering,是電氣工程,主要是強電相關。
和EE相對應的,就是CS,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
CS的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系統、算法、人工智慧、數據存儲技術、軟體工程、人機互動等。
簡單來說,EE偏硬體、偏底層實現,而CS偏軟體、偏上層應用。
這些年來,EE和CS一直都有「競爭」關係。而競爭的結果,是CS略佔上風,這和行業發展趨勢有很大的關係,後面我們會提到。
再來看看通信工程的課程設置。
通信工程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專業,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為一身。因此,課程內容特別「豐富」:
國內大學的課程設置,簡直就是無力吐槽。不管有用沒用、有關無關,反正只要沾點邊,都給你安排上,硬是湊夠將近200個學分。
上圖中的課程,主要分為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從方向來看,就是五大類:軟體類、硬體類、無線類、網絡類、光類。
軟體類:就是編程,寫代碼。重點課程是數據結構、軟體工程概論、軟體項目管理,還有C/C++、java、python等程序語言開發。
硬體類:主要是數電、模電、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嵌入式開發,單片機等。再往前就是微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現在沒什麼純硬體,都是軟體驅動硬體,搞軟硬結合。所以說,硬體專業=硬體+軟體。
無線類:這塊其實是正宗的「通信工程」,專門研究通信中最大的瓶頸環節——無線空口(空中接口)。簡單來說,無線空口就是研究如何通過無線電磁波更快更好地傳輸數據。它的重點課程是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資訊理論與編碼等。無線類的難度不亞於硬體類,都是掉頭髮的課程。
網絡類:網絡工程,主要是研究路由交換,和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等數通設備打交道比較多。除了數據網絡之外,網絡類實際上還包括了系統類知識,就是和作業系統、資料庫打交道,進一步來說,就是搞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方向。這塊和軟體類一樣,偏IT應用,好處是不需要什麼數電模電信號處理方面的知識。
最後一類,就是光。國內有很多光電相關的專業,例如光電信息工程等。除了研究光學(鏡片、透鏡、雷射)之外,就有很多從事光通信領域的研究,說白了,就是光纖通信。這塊是通信傳輸網的重要領域。主要課程是物理光學、應用光學、信息光學、光電檢測、雷射原理等。
上述五大類方向,沒有人能夠做到全面掌握,也沒必要全學。但是國內高校又特別喜歡填鴨,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從中挑選大量課程,作為通信工程的教學大綱。
所以,絕大部分學生最後就是囫圇吞棗,什麼都學了,什麼都沒學會。
相反的,有一些很實用的課程,例如項目管理、工程規範、項目概預算等,在實際工作中很實用,卻在教學計劃中被忽視。
如果大家不想被帶偏的話,在大一的時候就要自我評估一下,自己喜歡哪個方向,適合哪個方向,然後朝這個方向努力。除非考研,不然的話,該放棄的就要學會放棄。
接下來,我們看看究竟哪些學校的通信比較強。
如今這個年代,但凡是個大學,就一定有計算機和電子信息工程相關的院系,也一定有計算機或通信專業。
不僅如此,這些專業的分數線還都非常高,一般都是成績較好的同學,才有資格進入這些專業進行學習。
對於通信工程專業來說,像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這樣的中國頂級綜合性大學,肯定實力很強,當然分數線也很高。
理工科院校裡面,像東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通信方向也具有相當強的實力。
如果分數足夠高,當然是哪家排名靠前,就選擇哪家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國家有一些學校,是通信和電子信息領域的專業型大學。他們致力於這個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每年為行業輸送大量的畢業生。
這些學校的名字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分別是:
西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成電(電子科技大學)
北郵(北京郵電大學)
南郵(南京郵電大學)
西郵(西安郵電大學)
重郵(重慶郵電大學)
杭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桂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八所學校裡面,實力最強的,就是俗稱的「兩電一郵」——西電、成電、北郵。
這些學校在中國通信界享受特殊的地位。很多通信企業的領導,還有頂尖專家,都出自這幾所高校。
如果大家致力於從事通信行業,相同排名水平的情況下,建議優先選擇這些學校。
如下圖所示:
哈哈,淡定,淡定,小棗君只是給大家開一個玩笑。
學通信工程,當然畢業之後主要進入通信行業,成為一名通信工程師啦!
外人眼裡的我們:
現實情況的我們:
通信行業,簡而言之,就是圍繞用戶通信需求,提供通信產品和服務的行業。
通信產品和服務,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使用的手機,還有家裡上網的寬帶,都是其中之一。
除了面向大眾的公共通信服務(移動通信、寬帶接入、固定電話、IPTV等)之外,通信服務還包括很多面向行業企業的專網通信服務(例如電網通信、鐵路通信、港口通信、應急通信等)。
幾十年前,通信行業是很高大上的行業,技術含量高,入行門檻高,行業利潤豐厚。如果你能從事通信行業,肯定收入不菲。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通信技術變得越來越成熟,從事通信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也越來越多。行業競爭激烈,利潤大幅下滑。通信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也大不如前。
如今,以雲計算、大數據、程序開發、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也就是大家更為熟知的IT)已經超過通信技術,變成了年輕人更為熱衷的就業方向。
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名義上並稱為ICT行業(IT+CT),但事實上,通信正在逐漸被IT融合。
通信行業的就業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單位:
我們用手機上網和打電話,用的是誰的網絡?運營商的。
我們的手機話費付給了誰?運營商。
是的,像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這樣的,負責建設和運營電信通信網絡,並提供通信服務的企業,就是基礎電信服務運營商,也簡稱為運營商。
註:除了移動電信聯通之外,中國廣電(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也屬於電信運營商,大家往往會忽視這一點。而中國鐵塔反而不是運營商,它是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專門為運營商提供鐵塔、站房之類的基礎設施服務。
通信運營商雖然擁有很多設備,但並不是自己製造的,而是從通信設備商採購的。
通信設備商,就是負責研發製造通信設備的廠商。像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家通信設備商。
上述四家設備商,產品線最多,種類最齊全,覆蓋最廣,所以也稱為通信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它一些設備商,可能只專注於通信的某個領域,例如基站或傳輸設備等。
通信設備的複雜度比較高,專業度也比較高,因此,安裝、調試和維護的過程非常複雜,通常會以項目化的方式來運作。
這些項目如果僅靠設備商、運營商自己來做,是不可能的。所以,會有很多公司加入進來,出人出力,共同參與。這類公司,就是分包商(或者叫合作方)。
有的公司是整包,就是獨自承包一個項目的工程。有的公司是分包,就是承包其中一部分。還有的公司,是承包項目之後,將一部分交由其它公司去做,就叫做轉包(有時候是不允許的)。
通信行業的產業鏈很龐大,從原材料到元器件,再到單板、設備,會有一系列的鏈條。上遊對下遊來說,就叫供應商。做產品集成,提供整體打包解決方案的,叫集成商。
再有就是代理商,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負責產品代理銷售的公司。
綜合來說,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通信行業還包括政府部門(工信部、通管局)、研究院所(信通院、設計院、中電下屬院所)、高校等。限於篇幅,今天就不一一介紹了。
這些單位裡面,目前來看,四大設備商的待遇最好。運營商是國企,最穩定。其它公司日子不是特別好,除非在細分領域做到了頂尖。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直擊靈魂的問題——到底要不要報考「通信工程」?
如果我說要,那麼很多人會罵我是誤人子弟。如果我說不要,更多的人會罵我是通信行業的千古罪人。
總而言之,裡外不是人。
之所以很多通信人選擇「勸退」通信,原因很簡單——通信行業工作很辛苦,加班多,熬夜多,收入待遇卻很低,技術更新快,競爭壓力大,吃青春飯。再加上通信整體不景氣,下滑趨勢明顯,沒有發展前途……等等。
選擇「支持」通信的理由也很有道理——現在到處都在搞5G,搞萬物互聯,搞新基建,從國家政策導向和市場發展前景來說,通信是重點推動的方向,戰略意義顯著。
那麼,究竟該如何理解通信行業的利與弊呢?
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一個年輕人選擇行業,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歷史的機遇。說世俗一點,稀缺性決定價值,這個社會未來十年最需要什麼,什麼最賺錢,就該優先選擇什麼。(當然,個人理想是第一前提。)
人類社會的進步,和工業革命有密切的聯繫。前三次工業革命,相關技術和行業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也都很賺錢,例如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還有我們通信技術。
如今,我們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面前,當然要重點關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性技術。是什麼呢?石墨烯,基因工程,虛擬實境,人工智慧,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這裡面,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技術,都和信息通信有緊密關聯。
除了高大上的方向,還要結合中國的現實情況。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企業發展差異很大,有的步子快,已經開始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也有的步子慢,第三次工業革命才剛剛入門。
所以,未來的十到二十年,數位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我們國家發展戰略的基調。推動數字經濟,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是生產力升級的主要任務。
現在最熱門的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都屬於信息通信(ICT)領域,都服務於上述目標。
因此,信息通信一定會繼續是未來的熱門方向。信息通信背後的計算機科學、電子電氣工程、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等專業,也將繼續保持熱門。
這些方向進行橫向對比,人工智慧當然是最熱門的,但是門檻很高,不學到博士的話,價值體現不出來。很多學校本科開設人工智慧專業,純粹是蹭熱點。
軟體開發,做碼農,門檻低,就業面廣,好找工作。但是,做的人很多,競爭很激烈,想要出人頭地也不容易。
硬體專業,因為現在物聯網發展迅速,很多行業都開始推萬物互聯,會有大量的行業物聯終端開發需求,還有很多消費電子類的終端開發需求,例如無人機無人車等,這塊也有不錯的前景。此外,微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也出自這個專業,壓準國家現在重視晶片的大趨勢,也很有搞頭。
無線專業,從事研發的門檻高,就業面比較狹窄。但是如果做到頭部的話,待遇可觀。
網絡專業,受雲計算和大數據帶動,人才需求缺口比較大。但門檻比較低,培養起來比較快,競爭愈發激烈。發展方向主要是系統架構師等,長遠來說,適合學渣逆襲。
光通信專業,產業鏈很龐大,通信在用,數據中心也在用,完美貼合新基建。從技術來說,也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值得進入。但底層的收益率很低,還是要努力爬到上遊高端企業。
大家報考通信工程,可以在上述方向做二次選擇。
信息通信這個一級學科下,各個二級學科的課程差異並不是很大。換句話說,本科階段,只要你是信息通信大類的專業,具體是什麼二類學科並不重要。相比之下,學校的名字更重要。
如果你想幹通信,當前形勢下,壓力會比較大,發展前景不是很樂觀,必須努力進入頭部企業。
如果你不想幹通信,沒問題,反正軟體、硬體、網絡都學了,跳槽去網際網路公司,OK的。如果想轉人工智慧、晶片半導體,只要你本科期間偏重這些方向,考研跨二類專業,也OK。
總結一下:通信工程專業完全可以報考,但是,傳統通信領域,慎入。這就是我的建議。
此外,再正確的選擇也離不開努力。有時候,努力也能夠讓錯誤的選擇變成正確。反之亦然。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年輕人有所幫助。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