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預防子癇前期應儘量避免鉛汙染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雪梨10月7日電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發現,血鉛水平高可能是導致子癇前期的一個主要因素。專家告誡說,孕婦要儘量避免接觸鉛汙染。

  子癇前期,又稱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先兆子癇,是指妊娠20周之後,孕婦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等症狀。子癇前期發展為子癇,孕婦可能在妊娠晚期、臨產或產後出現不明原因的抽搐,危及母嬰生命。子癇前期和子癇的病因尚不明確,也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回顧了11項符合條件的國際研究結果後發現,血鉛含量是預測孕婦是否會患子癇前期的最有效指標。這些研究分別檢測了出現子癇前期的孕婦及對照組中健康孕婦的血鉛含量。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環境研究》雜誌上。論文第一作者、格裡菲斯大學衛生學院教授阿瑟·波羅帕特說:「我們發現高血鉛含量與子癇前期的關聯性是糖尿病的兩倍,和慢性高血壓與該病關聯性一樣高。」

  波羅帕特說,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即血鉛含量加倍時患子癇前期的風險同樣加倍,即使血鉛含量小幅增加也會加劇患子癇前期的風險。

  波羅帕特建議孕婦預防鉛汙染,血鉛含量超過百毫升5微克的孕婦應積極進行子癇前期檢測。此外,補充鈣元素有助於降低血鉛水平,預防子癇前期發生,同時減少鉛對胎兒的影響。

  鉛的毒性持久,半衰期長達10年,不易被人體排出。鉛汙染不存在下限,任何程度的鉛汙染都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相關焦點

  • 高危孕婦一定要定期檢測子癇前期
    子癇前期就是妊娠期引發孕婦及胎兒死亡與併發症的「鬼門關」之一,全球約15%的胎兒早產和42%的孕婦死亡由子癇前期導致。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邊旭明教授表示:子癇前期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並且無法預測、無法治癒。隨著Elecsys子癇前期檢測的出現,通過對子癇前期高危人群進行定期檢測,早期識別並幹預,能夠有效降低妊娠期女性住院率和死亡率,保障母嬰安全。
  • 智愛媽媽|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為什麼要使用硫酸鎂?如何預防硫酸鎂...
    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為什麼要使用硫酸鎂?如何預防硫酸鎂中毒?在診斷為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時,醫生會給患者使用硫酸鎂靜脈滴注。硫酸鎂不同的使用方法,其作用完全不同。靜脈滴注的硫酸鎂是解痙藥,可緩解動靜脈血管痙攣,是子癇治療的一線藥物,也是重度子癇前期預防子癇發作的預防用藥。血清鎂離子有效治療濃度為1.8~3.0mmol/L,超過3.5mmol/L即可出現中毒症狀。孕婦應協同醫生和護士,來判斷是否發生硫酸鎂中毒,判斷方法為:①呼吸≤16 次/分;②膝腱反射不存在;③尿量≤ 25毫升/小時或≤600毫升/小時。
  • 重視子癇前期檢測,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
    衛健委發布的《母嬰安全行動計劃(2018-2020)》明確提出應以預防和減少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為核心,以落實母嬰安全保障制度為重點,制訂了包括妊娠風險防範、危急重症救治、質量安全提升、專科能力建設、便民優質服務在內的五大行動內容。
  • 孕婦頭痛眼花上腹痛 警惕子癇前期
    子癇前期及子癇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嚴重威脅母嬰安全。子癇前期主要表現為妊娠20周以後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可累及多個器官,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為5%~8%。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志堅介紹,及時識別子癇是預防子癇及其嚴重併發症發生的關鍵。
  • 臨盆前切莫掉以輕心|準媽媽|子癇前期|宮縮_網易親子
    準媽媽產前應避免疲勞一般將懷孕第40周稱為臨產周,也就是說,準媽媽在這一周前後要分娩了,大多數胎兒都在這周降臨,但真正能在預產期出生的嬰兒只有5%,提前或推遲兩周都是正常的。準媽媽妊娠期間應避免久站、久坐,還應避免負重或舉重,由此引起流產、胎膜早破或早產者不勝枚舉。久站、久坐、負重或舉重,一方面可使腹壓增高,另一方面可加重子宮前傾下垂的程度,從而刺激誘發子宮收縮。三大臨盆跡象需注意準媽媽臨產需避免胎膜早破,即早破水。
  • 子癇前期早診 保障母嬰安全
    子癇前期早診 保障母嬰安全 張鵬靜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引發孕婦及胎兒死亡與併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範圍內發生率約為3%-5%,全球約15%的胎兒早產和42%的孕婦死亡由子癇前期導致。子癇前期的診斷和管理很困難,其臨床表現是在孕後20周左右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與妊娠引起的噁心、腰痛、體重增加和四肢水腫等「正常」生理變化非常相似,且常常與妊娠期高血壓、慢性高血壓等疾病合併發生。因此,對有子癇前期風險的孕婦進行準確診斷非常關鍵。目前子癇前期的診斷依據是孕婦血壓和尿蛋白兩項指標,但這兩項指標敏感性和特異性低,均無法準確預測哪些孕婦會發生子癇前期,以及該病將如何進展。
  • 醫學英語:早產對子癇前期孕婦有利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醫療英語>正文醫學英語:早產對子癇前期孕婦有利 2013-01-14 15:43 來源:外語教育網 作者:
  • 最新| 一種新興檢測指標可優化子癇前期疾病管理
    聯合PIGF檢測有效輔助孕早期風險評估,指導阿司匹林用藥預防子癇前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於2017年8月發表的ASPRE研究證實了早期篩查、預防子癇前期的可能,為防治子癇前期開拓了新視野。該研究納入1776名、經篩查為子癇前期高風險的孕婦,隨機分為兩組,從11-14周開始口服150mg阿司匹林或安慰劑,直到36周;結果顯示口服阿司匹林能夠顯著降低子癇前期的發生(1.6% vs 4.3%)。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均已將阿司匹林用於預防高危孕婦的子癇前期寫入了指南。
  • 子癇前期:孕前血壓正常,孕後血壓升高
    作者:寶寶知道 冬雨188年齡偏大、有子癇前期家族史、超重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的孕婦,易發生子癇前期,可在醫生指導下,從妊娠13周以後開始口服小劑量的阿司匹林□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 段濤近期,各媒體沒完沒了地炒作因孕婦死亡,中科院某所大戰北京某大醫院的事件
  • 孕婦疫情期間遭遇「重度子癇前期」
    2 月 22 日,正是疫情高發期,盛女士來到長沙市第四醫院產科行常規產檢,發現血壓高,考慮重度子癇前期,病情危重,一旦發生子癇,將威脅母兒生命,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治療。因為事出突然,盛女士有些猶豫,產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陽耐心仔細地跟產婦及家屬解釋病情,得到夫妻兩人的信任,並住進產科病房。
  • 孕中晚期,怎麼準確診斷子癇前期?
    高勁松教授1最新研究證實:sFlt-1/PlGF檢測比值對於亞洲女性子癇前期的短期預測同樣有效目前,臨床診斷子癇前期主要依據孕婦血壓和尿蛋白兩項指標。高勁松教授指出:「當前子癇前期診斷的『金標準』存在不可忽視的局限:孕婦血壓不能有效預測不良妊娠結局,在HELLP症候群的孕婦中,有20%並未出現過高血壓[4];另一方面,一些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在發病前尿蛋白並未呈現陽性。單純依靠現有的診斷指標,有可能在預測不足的情況下導致延誤診治或過度診治。
  • 佰美基因:PLGF檢測可降低子癇前期風險
    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到今天,從關注治療逐漸過渡到關注健康預防及管理,有多種新型技術可以為預防性醫學提供輔助。子癇前期的疾病發病和年齡有相關性,孕婦年齡偏高會增加子癇前期的發病風險。我國放寬了二胎政策之後,許多育齡婦女都計劃二胎生育,國內二胎的高齡產婦高達22%,並且,有研究表明配偶年紀較大時,也會增加子癇前期的風險。
  • 孕婦住馬路邊更易患子癇,安家應躲開「三線」
    孕婦住馬路邊更易患子癇,安家應躲開「三線」 綜合新華社 2017-01-25 12:45 來源:澎湃新聞
  • 七類孕婦 妊娠20周後要定期做子癇前期檢測--大河網
    □記者 朱海萍    年齡大的女性不僅懷孕難度增加,孕期面臨的風險也遠多於適齡孕婦。比如子癇前期,這是年齡大於40歲的孕婦必須要考慮的風險。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引發孕婦及胎兒死亡與併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範圍內發生率約為所有妊娠的3%~5%。
  • 頭暈眼花一小時 周口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得到急救
    日前,懷孕7個多月的馮女士(化名)因「頭暈眼花1小時」急診來到周口婦產醫院,經當班醫生初步評估,以「宮內孕33+2周,孕5產2,重度子癇前期」收住院。 檢查發現,馮女士的血壓高達191/128毫米汞柱,病情十分危重。
  • 重度子癇前期到底有多兇險?
    急診收治入院後醫生為鄒女士完善了檢查後診斷為早髮型重度子癇前期不僅如此,周女士還有妊娠糖尿病科普補給站——子癇前期子癇前期(preeclampsia)指妊娠20周以後,出現血壓升高和蛋白尿,並可出現頭痛、眼花、噁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症狀。子癇是由子癇前期發展成更為嚴重的症狀,引起抽搐發作或昏迷。
  • 18分鐘識別子癇前期 個性化檢測保障母嬰安全
    子癇前期早診早治,保障母嬰安全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引發孕婦及胎兒死亡與併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世界範圍內發生率約為所有妊娠的3%-5%。隨著子癇前期的不斷加重,可誘發子癇,出現癲癇發作。全球約15%的胎兒早產和42%的孕婦死亡由子癇前期導致。
  • 孕婦遭遇「重度子癇前期」 醫護人員一路護航母嬰平安
    2月22日,正是疫情高發期,盛女士來到長沙市第四醫院產科行常規產檢,發現血壓高,考慮重度子癇前期,病情危重,一旦發生子癇,將威脅母兒生命,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治療。因為事出突然,盛女士有些猶豫,產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陽耐心仔細地跟產婦及家屬解釋病情,得到夫妻倆的信任,並住進產科病房。
  • 懷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子癇前期
    近期各大媒體和自媒體上沒完沒了地炒作因孕婦死亡中科院某所大戰北京某大醫院的事件,當事各方各執一詞,旁觀者紛紛站隊,看了讓人心痛,心寒。 這一事件給大家又普及了兩個疾病:主動脈夾層和子癇前期,但是靠死亡事件來科普疾病實在是一種悲哀。
  • 奧丞生物:專注子癇前期精準診斷,拓寬微流控技術空間
    談起子癇前期(PE),奧丞生物創始人周義正顯得專業而又嚴謹。十餘年來,他和奧丞生物團隊持續深耕IVD免疫診斷領域,建立了完整的子癇前期(PE)精準診斷系列產品,並獲得相關註冊證,在市面上落地銷售,為子癇前期的精準診斷、便捷監測、有效預防提供了「奧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