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大抽獎)。
自行分配學位是小一派位機制的第一階段,在這階段,全港所有官立/資助小學(統稱官津小學,佔整體學校約九成),會各自把 50% 的學位作為分配,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但申請不受地區限制。能在這階段成功獲取錄,關鍵在於你所申請小學的競爭率,及和你一起競爭的學生是不是比你較有優勢。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中所收取的學生有兩大類,分為必收類和計分類。
必收類:根據現行制度,官津小學甄選學童,必須先錄取在校就讀學生的弟妹或在校員工子女,這類學童的申請,必然會被取錄,所以叫必收類。因為這個原因,這類學生又被俗稱為世襲生。在自行分配學位中所收取的必收類學生,最多佔學校小一學額 30%,如有不足之數,以原本預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
譬如因為跨境學童競爭激烈的上水的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談及剛公布的自行派位指,該校因減少小一班數自行學額由去年的90個減至60個,競爭較以往激烈,而因世襲而獲取錄者卻反而較去年多,令學校最終超收五分一共取錄了72人:報名人數有300個,總共有48位是世襲,超過指定預留的36個,因此要動用統一派位的12個學額,變相是蠶食了分區統一派位學額。
計分類:學校小一學額的 20% 至 50%,會根據計分辦法準則所計得的分數,去決定派位的優先次序,簡單來說,分數愈高,被取錄的機會愈大,用這個方法錄取的學生,叫計分類。
以下列出教育局規定的計分辦法準則的計算方法。請在甲類條件及乙類條件各選一項,便會知道你子女所得的分數。
按照這計分辦法準則,一個有關係的申請者,自然比沒有背景的申請者,更大機會被取錄。
按照計分制,一般新移民背景家庭只能獲得15分。據教養女王了解,有內地父母通過信教多得5分獲得名校油麻地天主教小學自行分配學位,目測信主得5分這一出發點就能為教會獲得大量新信徒,但別天主教基督教傻傻分不清楚。話說發現最近一些教會以幼稚園擇校講座作為發展內地人教徒的新策略,與時俱進又幫到人,必須手動點讚。
以下列出過去八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整體的數據及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