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型冠狀病毒還在肆虐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意識到,醫護工作者是隔在老百姓與病毒之間的最後一道牆,要想打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保護醫護人員,防止二次交叉感染是重中之重。
在此情況下,負壓救護車再次成為了安全隔離和轉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主力擔當。
近日,汽場詢問了為此次疫情生產負壓救護車的車企相關負責人,了解到了負壓救護車與普通救護車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在平日裡,大部分救助任務都可以使用普通救護車完成,所以現有的負壓救護車數量非常少,疫情爆發後,想要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負壓救護車需要突破層層難關。
負壓艙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毒擴散:
負壓救護車——即防護型救護車,它與普通救護車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能「負壓隔離」,主要用於重大傳染病人的安全隔離與轉運。
在結構方面,負壓救護車的負壓艙內裝配有一個負壓發生器,負壓發生器工作可以讓車廂產生低於大氣壓的負壓(相對壓強在-30pa至-20pa之間,標準大氣壓是101.325kPa),所以負壓救護車在工作時,外面的空氣只能通過負壓發生器流入,而車內已經汙染的空氣需要經過消毒,過濾等等步驟後排出,確保了不讓病毒隨意擴散。
負壓艙具備良好的隔離性、防腐性、通風性、耐菌性等特點,所以用它來轉運傳染性病人既安全又衛生。
負壓艙內所有進出的空氣必須經過負壓發生器處理,因此,負壓救護車的負壓艙與駕駛室之間也是完全密封的,負壓艙中的醫護人員只能使用車載無線電電話通信與司機溝通。
在負壓救護艙內,負壓發生器還可以控制車內空氣流動方向,使醫療艙內的空氣形成定向流。如果患者是平躺姿勢,醫護人員呈坐立姿態,負壓艙內的空氣一般是從前上部流出,從後下部收集處理拍出,這種流動的方式可以保證醫護人員一直處於潔淨的空氣當中。
除此之外,部分負壓救護車內還設計有隔離倉,隔離倉是在擔架的基礎上增加密封、負壓設備,它也有專門的進出風口設計。
隔離倉是負壓車廂之外的第二層防護措施,主要是防止在轉移呼吸道感染患者途中二次汙染。
能夠看出,負壓救護車對處於呼吸道病毒救治中的醫護人員和防止空氣病毒傳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曾經的非典SARS風暴中,由於醫療設備相對的落後,仍然採用普通的救護車轉運病患。但車內空間狹小且通風差,儘管醫護人員有防護裝備,但長時間與患者共處一個車廂,被感染的風險依舊很大,導致後期不少醫護人員被交叉感染。
面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我們已經有了生產負壓救護車的能力,但數量上還遠遠不夠。
與普通的救護車相比,負壓救護車的主要區別在於車廂內採用了高度密封的負壓隔離艙,而且所有進出的空氣都需要被集中處理,尤其是排出的汙染空氣,其將被「吸入」排風淨化裝置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後排出,有效地避免疾病通過空氣傳染,所以負壓救護車上的負壓發生器、排風淨化裝置都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負壓救護車上還配備了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全套搶救設備,安裝了紫外線消毒燈、中心供氧接口等等,以致於清創縫合手術和心肺復甦等搶救都可以在救護車上進行,這在普通救護車上是難以想像的。
因此,生產一臺負壓救護車不僅僅是車企的工作,更需要大量的醫療設備,急救藥品和醫療工作人員的調試設置等等,所以想要在短時間內生產大量可以投入使用的負壓救護車難度巨大。
負責此次負壓救護車生產的上汽大通工作人員說到,目前生產上最大的難點是零部件企業沒有庫存,而且因為過年的原因,生產線上的員工返鄉,產能降低,導致零部件緊缺,要是放在平時就會容易很多。
其實,救護車分為很多種類,根據功能大致可以分為院前型、轉運型、婦嬰急救型、應急救援型、監護型急救車,而此次使用的負壓救護車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特殊「醫療裝備」,造價昂貴,正常狀況下很少使用,因此不管是保有量,還是庫存都非常有限。
除了零部件庫存不足之外,整車廠生產、裝配、測試驗證也需要時間。
正常一輛負壓救護車的生產,要經過基型車(可在底盤上派生出各種不同類型和用途車輛的基本型號的裝甲車輛)生產、改裝兩個步驟。按照常規步驟,其中基型車生產一般需要2周,而負壓救護策劃,需要歷經發泡保溫處理、布線、內飾安裝、電氣、醫療設備安裝、負壓設施安裝等多個步驟,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歷時2周,加起來共需要一個月以上。
最後從生產的規模來看,國內能第一時間內生產負壓救護車的廠家並不多。
上汽大通工作人員說,此次疫情爆發,工信部第一時間摸排了具有生產負壓救護車能力的車企,最後統計出的只有6到7家,一期布置了200臺生產任務。
時間方面,由於疫情緊迫,車企需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要將30天工期縮短至10天,這對每個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不過,已經有不少國內企業接受挑戰,迎難而上,例如上汽大通。
1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下達了生產60輛負壓救護車的任務,並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協調完成。
接到任務後,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當即召集公司副總及部門負責人召開緊急電話會議,決定於1月25日大年初一正式返工,初二返工人員超過百人,佔95%以上。
上汽大通無錫申聯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呂志明表示:「負壓設備過來以後要配電,風機管路的連結,車體上開孔,車上需要做一些適應性的改裝,負壓要額外增加2到3天,第一批負壓裝置2月3號到,2月5日按時交付。」
除了上汽大通之外,同一時間內,北汽福田收到了25輛負壓救護車的生產製造任務;華晨集團收到了30臺負壓救護車的生產製造任務;宇通集團收到55輛負壓救護車的生產製造任務;江鈴集團收到了18輛負壓救護車的生產製造任務;寧波凱福萊特種汽車有限公司收到了10輛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等等。
北汽福田緊急生產的負壓救護車
除了工信部安排的生產任務之外,一些具有生產能力的車企為了抗擊疫情,也紛紛主動請纓。
其中,福建奔馳目前已經完成了20臺負壓救護車的基本改裝任務,連夜緊急發往疫區。
福建奔馳新威霆負壓救護車
奇瑞瑞弗申請了20臺負壓救護車的生產任務,正在緊急生產。
奇瑞瑞弗負壓救護車
南京依維柯分批交付了依維柯疫情防控車,用於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青島索爾汽車企業負責人王寧介紹,索爾汽車目前現有的零部件能夠生產50—60臺負壓救護車,將陸續進行交付。
最後,可能還有一些生產負壓救護車的企業編輯沒有查到,但在疫情爆發時,能在第一時間內啟動緊急預案的車企,正在疫病防治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的車企,都值得我們尊重。
疫情面前,汽車產業,正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最後希望在疫情之下,每個人都能保護好自己,這也是在保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