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八人雙城記」韓國四代建築師作品展暨中韓建築論壇

2020-12-15 房天下

【UED】「八人雙城記」韓國四代建築師作品展暨中韓建築論壇

UED   2015-04-28 16:00



 

 

 

UED】「八人雙城記」韓國四代建築師作品展暨中韓建築論壇

 

2015516日(周六),北京CBC建築藝術館將舉辦由韓國著名建築師承孝相先生和他推薦的三位不同年代的韓國建築師的作品展,展覽內容為四家韓國事務所的30多個精彩的城市和建築設計作品。同期,北京CBC建築藝術館將迎來中韓兩地、四代、共八位建築師,交流各自成長經歷,比照北京、首爾兩個城市的變更及城市建設之得失,探討各代建築師所經歷的不同時期建築思想之沿革與流變。

 

 

展覽主題: 城市的建築·建築的城市

 

展覽主題: Urban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Urbanism

 

論壇主題: 城市再生——八人雙城記

 

展覽時間: 2015516-61609:00-18:00

 

論壇時間: 2015516日(周六)13:30-17:50

 

地點:時間 北京CBC建築藝術館

 

時時間 時間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85號甲

 

主辦單位: 中國建築(CBC

 

內容內容:《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

 

內容內容: 履露齋 (IROJE) 建築事務所

 

合作聯絡人:    18600687326

 

合作聯絡人:xiongrun@uedmagazine.net

 

媒體聯絡人:關旭然 18600687061

 

媒體聯絡人:guanxuran@uedmagazine.net

 

 

一.WHY:北京 vs 首爾

 

北京、首爾,各自作為兩國首都,擁有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並同為政治和經濟,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也面臨諸多相似的問題。在兩個城市發展的歷史沿革中,有著相似的美學觀念和文化理解的兩國建築師,也承擔著分量頗重的角色。

 

在近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中韓建築師群體通過幾代本土建築師的不斷努力,已逐漸形成了各自當代建築設計的風格。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更多優秀作品的問世,中韓兩地的建築及建築師越來越多的得到了國際建築界的認可。本次論壇的目的旨在增進中韓建築師交流,讓中國建築師、學者更加了解當代韓國建築的多樣性以及多元化,同時也期待通過中韓兩國建築師的交流與探討,我們能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在城市建設中建築師所扮演的社會角色。

 

 

二.WHAT:三大論壇議題

 

■ 建築師眼中之城:北京/首爾五十年

 

■ 雙城建築師之成長

 

■ 我的建築我的城

 

 

二.WHO:韓國建築師 vs 中國建築師

 

 


閔賢植 Min, Hyun Sik 1946年生, 寄傲軒建築師事務所代表,前韓國藝術綜合大學美術院長

 

 


承孝相Seung, Hchioh Sang1952年生,履露齋建築事務所代表,首爾市總管建築師

 

 


金榮俊Kim, Young Joon1960年生,金榮俊城市建築師事務所代表,坡州出版城市二期總協調人

 

 


全淑姬ChunSook Hee1975年生,WISE建築師事務所代表,年輕建築師獎獲得者

 

 


裴炯敏Pai, HyungMin) 首爾市立大學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博士

 

 


馬國馨 1942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築師

 

 


   1959年生,齊欣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董事長 / 總建築師

 

 


李興鋼  1969年生,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李興鋼建築設計工作室主持人

 

 


   1970年生,標準營造事務所合伙人

 

 


 CHIASMUS建築工作室創始人

 

 

四.韓國四代建築師展

 

現今,建築師的作品強調突出個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城市和建築關係的關注越來越模糊。建築被視為造型,城市面臨破碎。小型建築與城市亦是互通的,應在建築中體現城市的特性,城市也應像建築一樣形成有機體,確保城市擁有健康的城市空間。「城市的建築·建築的城市」的標題就是在這樣的語境下提出的。打造有名的建築之前,要先打造好的建築,這個標題就是做好建築的根本的基礎。

 

 

作為韓國建築界備受尊敬的建築師,承孝相先生與他創建的履露齋(IROJE)建築師事務所佳作迭出,在海內外建築界也頗具影響力。本次展覽將以承孝相先生及其事務所近26年來的成功案例作為展覽的主要內容,並同時邀請到韓國其他三家著名建築師事務所:寄傲軒建築師事務所、金榮俊城市建築師事務所和WISE建築師事務所一同參展。透過四家韓國事務所的30多個城市和建築項目,向中國觀眾展示韓國的代表性建築設計理念及城市議題。

 

 

履露齋建築事務所

 

「建築,已經成為城市變量的一分子。我們無法繞開城市去解讀建築。城市的密度和形態的複雜性在增加;景觀、室內、結構設計都逐漸展露實力。建築師需要擴大自己的知識和視野來適應新的環境。」

 

 

主持建築師——承孝相

 

1952年出生,畢業於首爾大學,他曾就讀過維也納工科大學。15年的時間拜金壽根為師,於1989年開創建築師事務所履露齋(IROJE),他是引領韓國建築界新風氣的<4·3集團>成員之一,也曾經為了探索新的建築而參與了首爾建築的設立過程。著作有《貧者之美 (1996美建社)》、《智慧的城市/智慧的建築(1999首爾論壇)》、《建築,思維的符號(2004石枕)》、《地文(2009悅話堂)》、《盧武鉉的墓址/為自願流亡者的風景(2010訥窩)》、《古老之美 (2012Culturegrapher)》等。1998年承孝相歷任北倫敦大學的客座教授,曾經在首爾大學,也在韓國藝術綜合大學出講過。他從主導20世紀的西方文明的批判中出發,提出《貧者之美》主題,並將此放在他建築工作的,目前已榮獲《金壽根文化獎》,《韓國建築文化大獎》等各種建築獎項。作為坡州出版城市的總設計協調者,他指揮了嶄新的城市建設,因此美國建築師協會授予了他名譽會員的榮譽,並且作為建築師第一次被選為國立現代美術館主辦的「今年的藝術家」,並舉行了《建築師承孝相展》。在美國和日本、歐洲等各地舉辦過個人展及團體展,他的建築領域目前已經延伸到中國國內和亞洲、美國、歐洲等地。韓國政府對他在韓國文化藝術上的貢獻表示肯定,在2007年授予了《大韓民國藝術文化獎》。2008年承孝相出任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的策展人,並且被選為2011光州設計雙年展的總監,2013年開始被任命為首爾市建築政策委員長,2014年被任命為首爾市主管建築師(city architect)

 

 

 

寄傲軒建築師事務所

 

「不與自然相衝突,發掘並充分利用自然原有的空間;與建築的形態相比,更重視與瞬息萬變的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主持建築師——閔賢植

 

1946年生於韓國。1970年從國立首爾大學獲得理工科學士後,先後在金壽根(空間研究所)和尹承重工作室研修建築。19891990年間,於英國倫敦AA深造。1992年,開創了自己的閔賢植建築研究所「寄傲軒」。1997年,他參與創辦韓國藝術綜合大學美術院,並擔任建築系工作直至2012年止。自從「深院之家」在「一個時代的回聲」中展覽以來,閔賢植就一直活躍在公眾視線中。他的建築熱情也逐漸擴展到城市規劃領域,參與多個城市規劃和設計項目,比如坡州圖書城的「坡州景觀設計」、「光州亞細亞文化都市基本構想」、「水原,歷史與文化之都」、「Maemooldo 島,心嚮往之」等項目。通過項目作品、出版物、經歷和威尼斯雙年展(2000/02)、賓夕法尼亞大學「空之架構」(2003年)、首爾景觀(2008-2009年)等國際展覽,他的創意十足的設計理念已經成為韓國建築與城市化關鍵過渡時期的重要參考。

 

 

金榮俊城市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已經成為城市的變量。我們無法繞開城市去解讀建築。城市的密度和形態的複雜性在增加;景觀、室內、結構設計都逐漸展露實力。建築師需要擴大自己的知識和視野來適應新的環境。」

 

 

主持建築師——金榮俊

 

畢業於國立首爾大學建築學專業。隨後在韓國空間建築事務所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1995年,他到倫敦AA深造,完成研究生學業。隨後任職於鹿特丹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1998年回到首爾,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YO2。他的獲獎項目包括Jahajae住宅(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Heryoojae醫院、新城市(獲競賽一等獎)。他曾在馬德裡歐洲大學(2008年)和麻省理工大學(2013年)任教。他還是坡州圖書城的協調聯絡人。

 

 

WISE建築師事務所

 

「我們關注日常生活的價值。雖然我們對日常生活已經習以為常,程式化的日常讓我們常常忘記了它們的存在,但是日常生活仍然在時光的流逝不斷進行」自我修復「和」自我闡述「。日常生活的這兩種屬性對建築有很有意思的影響。這兩個屬性暗示了安心、舒適、放鬆、有洞察力、視野等。建築師應該對日常生活有敏銳的洞察力,運用設計的非日常來打破日常生活。」

 

 

主持建築師——全淑姬、Young Jang

 

WISE建築事務所是跨文化的建築公司,從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城市設計、空間分析等。他們的設計不僅追求美和功能的創造性結合,還關注環境。他們相信建築是時間、空間、藝術和人的媒介。2008年創建了WISE建築事務所後,兩位建築師在漢城完成了幾個小但是有意義的項目,在這幾個項目中,他們關注於日常材料的運用。他們還參加了很多跨界交流活動,例如和藝術家一起策劃組織了釜山「閎體公共藝術項目」。近在漢城北村組織策展「黑暗中的對話」。2011年獲得第四次韓國青年建築師獎,2012年以「戰爭與女權博物館」獲得首爾建築獎章。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房天下APP優惠多,速度快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關注房天下北京特價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

相關焦點

  • [分享]優秀景觀畢業設計作品展資料下載
    查看詳情 「城市的建築·建築的城市」韓國四代建築師作品展開幕暨「城市再生 查看詳情
  • UED招聘丨加入最具行業影響力的建築雜誌社
    作為中國第四代建築媒體的代表,UED以敏銳的視角深入挖掘國內外著名建築師與建築作品,關注國內外城市變遷。憑藉集雜誌出版、學術活動、展覽、新媒體等於一體的中國建築設計行業全媒體平臺,從具有學術高度的視角以設計與藝術為切入點參與了當代中國的城市發展、舊城復興、鄉村建設。
  • 邛崍舉行2018中韓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周暨中韓文化藝術交流展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劉傑)6月14日報導 為推動成都「西部文創中心」建設,促進邛窯對外交流,6月14日上午10時,在邛窯考古遺址公園,舉行了2018中韓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周暨氣韻東方—中韓文化藝術交流展開幕儀式
  • 【UED尋找青年建築師】理科生們的建築實踐 HHDFUN工作室
    社會缺乏對這個職業的基本理解,時至今日有時仍需大費周章的和人解釋到底建築師是幹什麼的。DADA經歷了大學時代的迷茫,和工作後的興奮,遇到了新的迷茫,於是決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在荷蘭貝爾格拉學院,這個超小的建築學校,已經認為是職業建築師的自己發現一切好像都歸零了。
  • 天津大學建築學術周即將開啟,UED年度建築師獎最終會落入誰手?
    學術周聯合召集人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張利,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李翔寧,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金秋野,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系主任張昕楠,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教授王蔚。
  • 首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建築系校友作品展開幕式暨校友論壇成功舉辦
    4月20日,首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建築系校友作品展開幕式暨校友論壇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隆重舉行
  • 省圖梵間 | 2020少兒美育素質教育論壇暨末那作品年鑑展
    誠邀您蒞臨末那美學心靈繪畫在省圖梵間2020少兒美育素質教育論壇——末那作品年鑑展2020少兒美育素質教育論壇暨末那作品年鑑展(視覺盛宴/思維風暴)「 末那譯為真理,繪畫的本質在於梳理表達自我內心,通過色彩、圖形比例、材質,表達出自我的情感。通過學習繪畫,具備美的思考能力,讓美融入生命。由內而外的散發出淡定與從容,來指導提升我們的生活。 」關於,
  • 活動預告 | 2019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
    自2013年圓滿舉辦首屆以來,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是區內建築師難得的、兩年一度的交流盛會。2019年的主題是「塑造?無形:兩岸四地建築師與 一帶一路及非洲建築」。在主要贊助機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的支持下,來自一帶一路地區和非洲的知名建築師、理論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將於是次論壇擔任演講嘉賓,及主持工作坊,分享他們對全球建築文化與當前的發展模式的真知灼見。
  • 頂級設計展「設計上海」將於3月在上海展覽中心揭幕
    亞洲最大規模的國際頂級設計展「設計上海」震撼回歸,將於 3 月在上海掀起一場設計旋風!由英國頂級策展團隊精心打造,被評為全球設計日曆上最不可錯過的展覽,最頂級的品牌、最新銳的設計、最具互動性的項目、最有融入感的現場,不容錯過!
  • 中國著名建築師劉家琨作品亮相德國柏林
    」21日晚在德國柏林Aedes建築論壇開幕。中國著名建築師劉家琨及其團隊同現場德國觀眾進行了互動。當地時間7月21日晚,中德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動之「此時此地:成都——劉家琨精選作品展」在德國柏林Aedes建築論壇開幕。圖為觀眾參觀當天展出的著名建築師劉家琨主持設計的作品。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本次展覽系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支持下,由中國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主辦。
  • 「中韓青年交流論壇」在韓國清州舉行
    新華社韓國清州9月21日電(記者田明)由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主辦、全韓中國學人學者聯誼會承辦的「中韓青年交流論壇」21日在韓國清州舉行。逾200名中韓學生學者出席活動,圍繞兩國經貿、文化、法律等各領域交流議題展開討論。
  • 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正式開幕!最新「觀展須知」出爐!
    本屆深雙主題為「城市交互」,由建築師、麻省理工學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負責人卡洛·拉蒂、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與藝術評論家法比奧·卡瓦盧奇三人擔任總策展人;由華南–都靈聯合實驗室 (都靈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擔任學術策展人。
  • UED李興鋼專輯中英文版新刊發布會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副總建築師、李興鋼建築工作室主持人)將「建築的發現與呈現」解讀為一個由理性到感性的過程。曾經,建築師李興鋼(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副總建築師、李興鋼建築工作室主持人)將「建築的發現與呈現」解讀為一個由理性到感性的過程。
  • 快訊 | 王之綱作品榮獲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投影與多媒體設計」金獎
    7月5日晚,備受矚目的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WSD)頒獎典禮在臺北藝術大學舉行。
  • 從「人人都是建築師」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01 「人人都是建築師」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在土建領域,有句並不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那麼出名的話,叫做「人人都是建築師」。據不權威的統計,人一生80%以上的時間都在建築裡——住宅建築、商業建築、工業建築等等。所以,作為建築的使用者——人,本身就有權利對建築的設計指指點點。
  • 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首屆畢業雲展 「合·聚·變」啟動
    ——「合·聚·變」 指導單位 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承辦單位 AME影視計劃(AnMo)變革的先鋒主力軍總是同一幫人,學生。 特殊時期,你們舉步維艱,學校雲授課,畢業展取消,面臨初入社會,時代給你們的考驗空前艱難。因此,我們能做的,是成為後浪推動齒輪的助推劑。所以「首屆全國高校畢業雲展——合·聚·變」應運而生。
  • 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代表作品
    10歲隨父親來到上海,18歲到美國,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於1955年在紐約開設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又成立了「貝聿銘設計公司。  作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他被人描述成為一個注重於抽象形式的建築師。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  作為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貝聿銘設計了大量的劃時代建築。
  • 國父紀念館──王大閎對「中國」紀念性建築的現代想像
    以臺灣來說,其中或有壓抑的「面具性」作品,像盧毓駿臺北南海路上的科學館,就是不折不扣「外觀古典、內部現代」精神分裂的案例,或者修澤蘭、楊卓成等建築師一方面在以宮殿式建筑陽明山中樓、圓山大飯店服務意識形態業主,一方面仍積極創作現代建,像修澤蘭的臺中衛道中學教堂、楊卓成的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廠房(RCA)等皆是案例;盧毓駿自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在文化大學大搞特搞他的大帽子組合拼湊式遊戲,一方面也在新竹交大博愛校區搞理性的現代建築
  • 中國臺灣基隆變身「網紅城市」拍照打卡色彩繽紛獲讚賞
    這是生活在「雨都」的民眾每天都有的感受,從正濱懷舊碼頭的色彩遍布,到基隆東岸廣場獲得臺灣建築獎首獎,都市宛若新生般的展現不同意象,在美感與質感兼具的建築群象中,基隆就像打開「網紅濾鏡」般,處處都是值得打卡拍照的驚喜景點。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基隆建構軟實力你能夠想像「未來的基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