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什麼?
A: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又稱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是不均勻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要實現長期記憶,需要在遺忘的時間節點進行重複記憶。這條著名的記憶曲線直觀地描述了人的大腦在學習一個知識後,經過不同時間段過後大腦對知識的記憶量(相對應的就是遺忘量)。如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人的大腦對新知識的遺忘規律。20分鐘後只能記住58.2%,一個小時後就只能記住44.2%,一天後就僅僅能記住33.7%。也就是只需要一天,記憶的內容就能遺忘掉2/3。
然我們再來看艾賓浩斯的另一組對比實驗的統計結果,如下圖:
該曲線主要是對比了人的大腦在記憶有意義內容和無意義內容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意義內容和無意義內容記憶數量的對比。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人的大腦對於有意義的記憶相比無意義的記憶的遺忘是相對較慢的,也就是有意義的記憶效率相比無意義的記憶效率會高很多。
Q: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主要作用是什麼?
A: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最主要的意義,就是明確指出了複習的最佳時間節點,只要在這幾個時間節點做到再一次記憶,就能長時間的保持記憶且難以遺忘。一般的時間節點為5分鐘、30分鐘、12小時、1天、2天、4天、7天、30天,也就是只要在這幾個時間左右,完成七次記憶
Q: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對於高三學生的複習有什麼指導意義?
A:高三學生學習節奏之快,學生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之多,是人生其它學習階段難以相比的。其實對於高三複習來講,學習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學習緊張、壓力大」,而是人們不常提起的「遺忘」。學了記不住、記住了又容易忘才是高三學生學習提高的最大問題。所以對於高三學生的複習來講,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克服遺忘。只要做到了克服遺忘,高三衝刺提高就變得相對簡單。
新學高考在2017年對「TLE高考應試教學系統」做第二次修訂的時候,就加入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理論,在新學高考的「TLE高考應試教學系統」中對於學生的授課和課後的複習均有著嚴格的時間節點的把控,把學生各個時間節點的複習落實到了日常教學的每一步,如下圖:
新學高考所有學生通過上圖的七次記憶,可以有效地保證學生在複習階段對於知識點的記憶。通過以往幾屆學生的成績提升,也充分的印證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學生教學複習過程中運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