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苦何必加碼,我決定退出雞娃媽媽群,並接受女兒自然的樣子

2020-11-11 玲姐姐談情感

昨晚女兒放學回家,忐忑的小眼神兒偷偷看著我。我淡定地給自己倒了一杯熱茶,說:「別害怕,說說期中成績吧。」女兒脫下羽絨服說:「媽我先去個衛生間。」

難道我真的那麼可怕,可怕到讓孩子快「嚇尿」了?

她磨磨蹭蹭地出來了,我讓她踏踏實實坐下說,她終於說了:

  • 語文86(總分100,排名班級第二)
  • 生物61(總分70,排名班級前十)
  • 英語114(總分140,班級中等)
  • 數學77(總分100,班級中等)
  • 道法、歷史、地理的分數還沒有出來

說完,她還是偷瞄我的眼神,我深呼吸了一下說:「還可以啊。」其實我真的覺得還可以,和我預料中差不多。

瞬間女兒感覺不認識我似的,紅著眼圈說:「媽媽,我一定會努力的。」我起身擁抱了女兒,輕拍她的後背說:「媽媽相信你,努力就好。」


親子關係的緩和,是讓孩子輕鬆的基礎

女兒對我如此般「小心翼翼」,是因為之前的月考她考砸了,被我「胖揍」一頓,還被我「狠毒」地罵了一次。其實打完罵完我心裡也非常難過和後悔,這種心情也只有親生父母才能理解。

哪個媽媽願意打罵自己的孩子?很多媽媽打罵完,自己也哭了。

那次之後我也在反省,不僅在反省這一件事,我甚至在思考我的人生,和孩子將來可能面對的人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教育環境和氛圍、方向和我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

我們小時候是什麼:

  • 父母上班,孩子上學,父母很少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
  • 能上培訓班的非常少,能上藝術類特長班的那種倒是有一些
  • 我們當時最熱門的不是必須考大學,很多中專、職業學校也很熱門
  • 那時候的課程難度比現在低很多,我初中才開始學英語,而我女兒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英語,到現在已經學了7年
  • 我們當時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的難度並不高,而現在的初一孩子,看看他們的試卷難度和範疇,可以說很多都不是課本上的

現在的孩子好難啊,這是真心話!

女兒小學時候,我比較注重學習態度和習慣,但是我根本不去輔導,只給她報了英語培訓班在跟著,因為女兒學校是外國語學校,對英語的要求很高,我那點英語水平早就輔導不了了。

我本以為上初中,還可以繼續這樣。但沒想到第一次月考,女兒就給我個晴天霹靂般的刺激,幾門功課成績都下滑,再加上我本身有睡眠障礙和輕度抑鬱,心情也是不太平和,因此爆發母女戰爭。

不過我這個人有個優點,就是能快速恢復理智並且做決定很快,我冷靜下來後,認真看了女兒的筆記、卷子和課本,確實讓我發現:考砸並不完全是女兒的問題,比如:

  1. 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女兒沒有完全適應。可以說小學的知識和初中知識的難度,不完全是漸進式,而是蹦高式,就是難度加大的比較快
  2. 課本上的知識,和卷子試題很多不一樣,尤其是數學、生物和英語、語文的閱讀理解
  3. 科目一下子增多:小學只有語數英,初中不僅語數英,還有生物、地理、歷史、道法、甚至物理也上來了(孩子的學校是重點,物理已經提前開始)這麼多的科目孩子一下子接受不了
  4. 月考的失敗,孩子心理的難受程度其實不亞於我。女兒自尊心很強,這樣的滿盤皆輸她也接受不了,但是她無所適從
  5. 女兒的困惑是上課明明認真聽講,認真筆記,可以看到卷子就發蒙,很多題沒有見過,甚至之前都沒見過生物、地理、歷史、道法會是什麼樣的卷子

我當時氣憤地和女兒說:「別的同學不是和你一樣的現狀嗎?為何有的孩子就能考得好?」女兒無言以對。但我突然想明白,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家長付出可能也不一樣,很多孩子在暑假已經開始提前上培訓班,而我們沒有補課,完全是按照學校節奏,可是事實證明,按照學校節奏的孩子,如果不是天賦很好,前期真的有可能會跟不上。

我不想吐槽現在的教育了,因為我們無力改變今年有個詞很熱門,就是「雞娃」(意思是給娃們打雞血),我本來考慮自己是不是也要變成這樣的媽媽?

那幾天我不斷思考,思考的不是女兒的成績,而是人生

我自己的前半生也總是在拼搏,盡力去爭取,想賺錢、想名利、想成功,為此我也付出很多很多。但是不知道是命運給我開玩笑,還是我的運氣真的不太好,縱使我萬般努力,最終一場創業輸得一塌糊塗。

這幾年我都處於半休息的狀態,也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職場,也離開了浮華的社交圈子。甚至前幾年貌似得了輕度抑鬱症,最嚴重的症狀是睡眠障礙,嚴重的時候我需要六片安眠藥才能睡著。

那時候我最害怕半夜,也最喜歡半夜,害怕是因為我睡不著,喜歡是因為這個時間大家都在睡覺,不會有什麼打擾我的地方。

我曾經擔任過幾年銷售培訓師,心靈雞湯也好,卡耐基人性也好,我都懂,並且還給很多人上課。所以我知道自己需要的不是如何勵志,而是如何面對。

我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活著?到底怎樣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學歷?能力?生存能力?開心自在?情商?智商?拼搏?隨遇而安?

這些我都思考過,從傳統的職場退出,我開始做電商,七年電商道路上,看到是太多的「假繁榮」和「真心碎」,我發現不論做什麼,能讓自己快樂自由,隨緣自在是最難的。

曾經一度我對這個世界失望了,對自己的人生也失望了。但是看著還小的女兒,我不忍心離開她,不忍心讓她失去媽媽。

親情的羈絆就是我的救命仙丹,使我終於扛到現在。除了父母,女兒是我在這世界上最親的人,如果她不快樂,我的快樂在哪裡?

這幾年我學會舍,我想對孩子的期望也應該學會舍

這幾年我放下了很多欲望,愛情、金錢、名利、地位,我統統都放下了,我曾想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兒的未來。但我現在決定,對女兒的未來期望我也放下我最應該在乎的是親子關係,女兒真正的快樂,而不是什麼將來的望女成鳳。

我前半生為欲望所困,後半生就是要捨棄這些。那我不妨再大膽一些,捨去望女成鳳,讓我和女兒都活得平凡一些,甚至平庸一些。

那次月考之後,我和女兒深度談心,我給了她一些建議,比如:

  1. 報一個數學輔導班,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讓女兒面對數學,能有一個「拐杖」支撐,走得不那麼辛苦,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畢竟才初一,還有機會跟得上
  2. 每天晚上女兒學習時,我在旁邊看書或者寫文章,只要她需要我幫忙看看背誦,或者討論一些題目的時候,我就和她一起,她不需要我,我就在旁邊靜靜的做我自己的事情,她知道媽媽在側會有一些安全感,不會感覺很孤獨
  3. 每天晚上睡覺時間不能晚於十點,但可以更早,根據每天的狀態,如果感覺累了困了,就早睡,身體永遠最重要
  4. 以後無論考什麼樣的成績,我絕對不會再打罵,而是幫助她看看如何解決不會的知識,能解決多少解決多少,確實搞不懂的就放棄
  5. 將來不論考不考得上高中,還是去了職業學校,都無所謂,只要她開心,我都同意

我捨去望女成鳳、捨去對她上大學的執念,捨去對她成績的期盼,這個決定,我只思考了兩天。

人生本苦,何必加碼

我們是父母,更是過來人,我們要不要承認,人生本苦?既然人生已經是苦味,為何還要加碼?快樂自在不香嗎?我現在又能看到古靈精怪的女兒,又回到和女兒鑽一個被窩的親熱,和女兒逛街吃飯如同閨蜜一樣的生活,不香嗎?

有時我們拼命想抓住的,其實很多時候都抓不住,隨緣自在,反而能得到一些,不是嗎?

所以,我退出雞娃媽媽群,從此不再比較孩子的分數,只要她努力她願意,什麼樣子我都接受。

相關焦點

  • 女兒畢業後媽媽瞬間退出「家長群」,老師質問原因後,羞愧不已
    女兒畢業後媽媽瞬間退出「家長群」,老師質問原因後,羞愧不已女兒剛走出教室,媽媽這邊就被退出群聊了,老師看到後有點生氣,就在微信上質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媽媽說:「這幾年我一直在忍,我和老公都是有正經工作的人,因為你們平時在群裡的虛情假意,我耽誤了好幾次開會。
  • 清華大學副教授:我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雞娃家長:不能接受
    文|西紅柿媽媽前幾天,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發表了一個演講,她表示: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其實,對家長來說,把孩子變成「雞娃」是改變孩子命運最有效的路途。所以,在雞娃之路上,焦慮的父母應該如何做,才是真的對孩子好呢?
  • 「開學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長群」
    孩子說:「媽媽,自從你退出家長群,氣色好多了。」家長群的存在,把這種還算可愛的好勝心,演化成了「我強你弱,我有你無」的零和博弈——攀比。家長群裡那些明裡暗裡的炫耀,那些溜須拍馬的橋段,被一些不稱職的父母當作飯後消遣,在孩子面前毫不遮掩地八卦、大談特談。當名車、豪宅這些詞語從家長口中說出來,孩子們自然有樣學樣,簡單重複成人的話,模仿成人的語氣去評價自我和他人。
  • 學習實踐半年後,我認為海澱式雞娃的精髓是……
    ,如今卻變成了可以近距離圍觀的現實存在,我從來沒有如此之近地接觸到一個又一個超級牛娃,或許等我老了可以對人吹噓,那誰誰,當年就是個可以挑戰愛因斯坦的天才,我曾經和他的爸爸/媽媽在一個群裡聊過天兒,嗯。 上周遇到一個女兒已經在YC頂級班型的西城媽媽,說因為西城的派位政策,孩子又沒有政保,所以從孩子上學那一刻就一直在焦慮,所以即便是政策說不需要學奧數了,他們也一直在做準備,就是為了機會降臨時,能夠一把抓住。
  • 接受了我的孩子終將平凡的事實,我從雞娃的戰車上解綁了自己
    劉瑜教授只是想要將家長們從盲目雞娃的戰車上解綁,引導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成功,思考教育的意義,並非某些人解讀的「叫你認命」。我很認同劉瑜教授的教育觀: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課。媽媽們比完成績,比興趣班,你上4個,他上6個,我恨不得給孩子報8個興趣班。我兒子的班級群裡,經常有媽媽不安地問:「你們家孩子昨天作業寫到幾點呀?」聽說別人家的孩子作業寫到夜裡十點,有些媽媽就莫名緊張,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漏了作業沒有寫,否則憑什麼9點就能上床睡覺?
  • 雞娃之路:戰爭從幼兒園就已打響
    這是家長們難以接受的。為了考上大學,首先要考上高中;為了考上高中,就得升入好初中;為了在小升初中拔得頭籌,就得讓孩子從小開始玩命學。李虎在機構接觸到的海澱家長們似乎都認準了這個道理,開始給孩子打雞血,培養所謂「雞娃」。「只有一半人能上高中」這個事實像驚雷一樣擊中了李虎。孩子媽媽是北大本碩,他實在不能接受孩子連高中都考不上的可能性。
  • Angelababy自曝是「雞血媽媽」引爭議:別讓盲目的「雞娃」害了孩子
    不少網友指出:這位媽媽也太拼了吧!你可不僅僅是打雞血,是妥妥的「雞娃」啊!我們需要結合孩子的成長特性,興趣與特長,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收穫圓滿的人生。 壹 馬伊琍在教育的過程中就非常注重孩子的興趣和特長。 大女兒文君竹(愛馬)對舞蹈感興趣,馬伊琍和文章一直表現的非常支持,還經常去看女兒比賽,在場邊給女兒加油,囑咐注意事項。
  • 全民「雞娃」了,就能讓孩子過好一生麼?眾多雞媽為何「退群」
    中國家長們的雞娃行為,有時也確實堪稱「迷惑行為大賞」,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做不到的。家長們「雞娃」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數學和英語。所以,現實的情況是,別人都在「雞」,你不「雞」,你就可能會落後,你的孩子,將來會和這些孩子在中考、高考中競爭,你能接受
  • 在雞娃界混了三個月後,我發現了這11個教育真相……
    在雞娃界,我是一個新選手。身邊很多人都驚異我的變化:「咋好好的,開始雞娃了?別的孩子聽說讀寫早晨9點群裡就打卡了!我到晚上22點才能打卡。我一打卡,老師立刻給我鼓掌,給我點讚,嘖嘖,看看老師這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學不好能怪孩子嗎? 看到別人孩子那麼優秀,我連焦慮都不配吧!
  • 晨讀 |「雞娃」這件事
    話題如走馬燈,兜兜轉轉,總不免落在「雞娃」上。捫心自問,我確實有些急躁。所謂啟蒙,有興趣跟得上,不妨一試,接受不了,便是時候未到,強求無益,放彼此一馬,海闊天空,來日方長。便長嘆一聲,隨她點鼻尖去了。  如果說數學是力有不逮,語文之於我女兒,就是壓根不肯給眼神。
  • 雞娃是什麼意思?孩子打雞血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在北京某雜誌社工作的孫琳琳正面臨這樣的問題,「我不想讓孩子成為『雞娃』,但還是採用了培養『雞娃』的方式」。孫琳琳為了不讓女兒在學習中掉隊,也為了保護女兒的自信,給孩子報了一些補習班。「朋友的小孩都是幼兒園上的,我女兒是在小學開始上的。」但令她擔心的是,女兒剛剛升入初中,因為沒有在暑假報班提前學習課程,導致現在學習上很吃力,比起其他同學有些跟不上。
  • 養育一個雞娃,需要背負多少重量才能不焦慮
    我是家庭育兒師蛋卷,關注,分享有料的家庭育兒方法。傳說中的「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是出了名的雞娃媽媽代表,站在家庭教育的最前沿。對世界名校掌握著教育專家都不得知的一手資料。如果養這樣的雞娃,是我所不能承受的重量,你行嗎?即便沒有重量,我也依然焦慮。我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因為他爸爸媽媽就是平凡的大多數。
  • 【島妹說】沉迷「雞娃」,不能自拔?
    啥叫「雞娃」?當年,嶽雲鵬輔導女兒寫作業崩潰,還上了熱搜。圖源:網絡一  「雞娃」即給娃打雞血,指家長調動一切資源,力求使孩子成為考學競爭中的佼佼者。島妹一個朋友最近被拉進某「全國雞娃群」,平時當慣了虎媽的她,這回算是開了眼:「站在宇宙中心的是『海澱媽媽』,海澱家長振臂一呼,東城、西城緊緊追隨;其次是『杭州選手』,杭州城西某小區的幾個家長自辦奧數班,提升住戶子女重點學校入學率,讓小區房價漲了10倍;再往後就是『上海爹媽』『深圳親友團』……」眼見島妹一臉懵,這位朋友又介紹起了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他逼著女兒去學小提琴,女兒非常牴觸,把學小提琴視為世界上最痛苦的事。這時候他再去給她報奧數班,學而思,女兒反倒很開心了,覺得學什麼都比拉小提琴好。正是通過杭州媽媽,我知道了「雞娃」。在查看雞娃的相關資料時,一場焦灼的教育競賽和圍繞著它的龐大焦慮中產在我眼前浮現。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美式」會把孩子的自尊和愛好放在首要的位置,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個性,讓孩子按照自然興趣發展。這種育兒方式努力建立一種平等有愛的親子關係,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發育,像呵護珍寶一樣呵護孩子的自尊。  中國父母常常會為自己的孩子做決定,父母的意願很多時候會凌駕於孩子的個人愛好之上,並且會採用一些強迫、勸誘或其他方式來推動孩子朝著父母指定的方向努力。在中國父母看來,只有勤奮和不懈地努力才會成功,而成功會帶來自尊。
  • 45歲媽媽寫信給大二女兒:孩子,我能優雅退出,但你冷淡就對嗎?
    當下的代際情感困惑,在下面這封45歲媽媽寫給20歲女兒的信中,或許可見一斑。01、媽媽寫給女兒的長信親愛的女兒:上次媽媽從你學校離開時,沒有回頭,因為不想你看到我滿面的淚痕,那只會令我更加尷尬,尤其是在發生過那樣的爭吵之後。在那個小旅館裡,你冷漠地扭著身子,對我說:「我已經不需要你了,你可以走了。」
  • 28年追蹤13個孩子:再「雞娃」的父母,可能也要面臨一個結果
    「你瞧瞧,每一步棋怎麼走、為什麼要這麼走,我都拍下來,還加上標註了。」她甩出厚厚的一沓筆記,全然不顧一旁的我驚得目瞪口呆。想一想,閨蜜人到中年,還要零基礎學一門以前不喜歡的棋類。而我只不過是和孩子死磕二年級的語數英,又算得了什麼?這年頭,不「雞娃」孩子的中年老母親,都快擠不進媽媽群了。
  • 「女兒滿月小姑子發8.8紅包,看到婆婆一句話,我退出了家族群」
    前段時間,收到小玲的留言,她說:「女兒滿月小姑子發8.8紅包,看到婆婆一句話,我退出了家族群」。小玲剛剛和老公黎凡結婚的時候,小姑子還在上高中,因為當時小姑子學業比較緊張,再加上小玲他們小兩口住的地方離小姑子學校近,所以在婆婆的要求和黎凡的默許下,小玲把小姑子接到家裡來住了。
  • 「雞娃媽媽」:比起激勵孩子努力學習,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情商提升
    6歲半女兒可可上小學了,住宿的,一周回家一次。學校生活老師交待說要自己帶一把梳子去學校,老師每天也會幫忙梳下頭髮。我於是帶著可可去超市買梳子,她挑了一會後,果斷選擇了一把給我去買單。但是我覺得老師幫我梳頭髮時用這把梳子會比較方便。如果是我喜歡的話,我會選這把紫色的卡通小梳子。
  • 對待小朋友的教育上,我終究還是成為了一個雞娃老爸
    曾經的我在對待小朋友的教育上是個標準的佛系老爸。當老婆每天沒日沒夜的研究哪所小學好,哪個培訓機構性價比高,哪個技能需要培養,哪個興趣班需要去上的時候,我都會輕描淡寫的應付來一句,「嗯,可以,你看著來就行。」搞得老婆經常埋怨我彷佛這些娃不是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