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男人保護女人,但在紅旗村,女人照樣可以保護男人。」這是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白橋鎮紅旗村黨總支書記葛開雲近期常說的一句話。作為鄭蒲港新區唯一一位女村支書,48歲的葛開雲衣著樸素、面容和善、談吐淳樸,自2015年擔任紅旗村黨總支書記以來,一直以實幹篤定前行,用「硬核」擔當守護一方安瀾。
「乘風破浪」的姐姐誓與洪水搶速度
2020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成為「加試」考驗,牽動人心,更讓紮根基層的村幹部在風雨中挺起「硬脊梁」。
今年汛期,受連日強降水與上遊來水影響,紅旗村境內長江江堤、牛屯河河堤水位持續攀升,最高水位達12.09米。面對防汛大考,如何搶抓時間打好「退水」之戰,築牢安全「堤壩」?葛開雲用實際行動給出答案。
「快,大家加把勁,我們要抓緊時間把這些沙袋運到大堤上。」堅守在防汛一線的葛開雲一邊扛起重五、六十斤的沙袋,一邊為大家鼓勁,一幹就是2小時,全身被汗水浸透。這是防汛搶險現場,最常見的一幕。
7月14日,眼看牛屯河水位上漲,葛開雲心急如焚,火速帶領村民挖土、裝袋、堵漏,一直幹到凌晨2點。
7月19日,雨勢強勁,防汛警報再次拉響。葛開雲發動身邊黨員、村民以及周邊志願者,組成一支100餘人的搶險隊,立即投入一場「防洪戰」,最終用沙袋築成一道長150米的安全防線,防止了險情發生。
「8月8日是兒子18歲的生日,當時正值防汛關鍵時期,我沒有時間給他買蛋糕。」談及孩子,葛開雲有些愧疚,「晚上12點多回家陪兒子簡單過完生日,我又回到了防汛點」……
「當時情況緊急,我必須要帶頭幹。」對於葛開雲來說,防汛搶險「不缺席」「衝在前」是一名村支書的責任,也是對村民的交代。
除了搶險一線,日常巡堤現場也能時刻看到葛開雲的身影。
「巡堤是個細心活。」葛開雲負責的堤段總長約6公裡,如何提高巡堤效率?一輛摩託車成了她的「法寶」。
「我每天都騎著摩託車來回巡堤。」葛開雲打趣地說,摩託車「出鏡率」很高,「村民們一看到那輛車,就知道我來了」。
作為一名村支書,自7月3日長江江堤防汛點設立以來,葛開雲更是保持著隨時待命、高度緊張的狀態,連著十幾天,一天只睡1—2個小時。「沒有時間睡覺,也不敢睡覺。」直到8月26日牛屯河防汛點撤離,她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扶貧帶頭人 拓寬小康幸福路
紅旗村轄47個村民組,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村,在葛開雲和村「兩委」的合力攻堅下,全村於2016年順利從貧困村出列,幫助93戶192個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眼下正值汛後恢復生產關鍵時期,搶抓時間節點復工復產,將汛情影響降至最低是穩住脫貧成果的關鍵一環。」結束「汛情」加試考驗,「乘風破浪」的葛開雲又在扶貧路上披荊斬棘,全力念好「快」「準」雙字訣。
第一時間安排除草、施肥;被淹的農田及時補種水稻;受損的光伏發電機準備檢修……放眼紅旗村,在葛開雲的帶領下,一場「穩產增收」的「大生產」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為全村上下共迎小康幸福生活全力衝刺。
「一路通,百業興。」說起脫貧之路,葛開雲侃侃而談。
近年來,紅旗村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如今,道路「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已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為群眾加速脫貧致富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
「實現高標準脫貧,村集體經濟是個『聚寶盆』。」說幹就幹,葛開雲結合地方種植業特色,引入了市場需求量大的瓜蔞種植產業,並通過發展戶級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入股有實力的周邊企業為貧困戶保底分紅。2019年,村集體經濟營收達76萬元。
截至目前,紅旗村瓜蔞種植面積320餘畝,共有3個公司、1個供銷社,吸引20多名脫貧戶在村集體公司就業。
其中,村民吳豐智就是紅旗村就業扶貧的一名受益者。「40多歲的吳豐智,自己開了個小賣部,雖然身患殘疾,但幹起活來認真負責、可圈可點。」這些葛開雲都看在眼裡。
在葛開雲的介紹下,吳豐智做起了電商,負責售賣村集體的瓜蔞子、土雞、土鴨等農特產品。憑藉一股幹勁,村裡還聘請他擔任會計,一時間,吳豐智「身兼數職」,日子越過越紅火。
「瓜蔞子銷售額可達五、六千元,土雞蛋銷售額大約三千元,村會計收入兩千元……」葛開雲給我們算了一筆帳,吳豐智一年的收入有2—3萬元,一家三口於2016年成功脫貧。
因為情系村民,一心想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葛開雲也贏得了村民的肯定。「姐姐來啦」「葛書記您今年真是辛苦了」「先吃點飯再幹吧」……一字一句真摯誠懇,讓葛開雲深感欣慰。
風雨過後終見彩虹,「鏗鏘玫瑰」迎風綻放。在紅旗村這片熱土上,葛開雲用最質樸的姿態展示著一位女村支書的初心與韌性……(張梅梅、丁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