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培養人才

2020-08-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8月11日電 (李佩珊)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部區合建」寧夏大學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大力引進優質教學資源,支持寧夏大學與境外高水平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寧夏大學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才聯合培養,爭取新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3個,加大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力度,到2025年力爭在校留學生規模達到800人以上。

寧夏大學是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該校現有「化學工程與技術」1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群」和「民族學學科群」2個「部區合建」學科群,「草業科學」1個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史」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此次制定的《方案》共涉及4方面18條措施,針對寧夏大學建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補強的短板,內容涵蓋了學校內涵發展的全部領域。

《方案》明確寧夏大學將加快建成10個左右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5個左右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到2035年,新型煤化工、民族研究、現代農業、資源環境等領域若干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學科行列,有3個—4個學科領域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學校綜合實力進入西部地區高校前20名、全國前100名。同時,寧夏大學將建立流動開放的高端人才聘用機制,配套推進合同工資制、年薪制等全新分配方式,開展校企雙聘高水平人才引進試點,爭取2025年寧夏大學省部級以上人才總量超過200人,教師中博士比例達到70%以上。

寧夏是全國首個「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區,寧夏大學也是「網際網路+教育」試點單位。今後該校將重點推進在線開放課程、虛擬仿真實驗室和智慧校園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構建「網際網路+」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教育服務和高校治理新模式,推動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

此外,在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方面,寧夏大學將加快推進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創建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推進葡萄與葡萄酒研究院建設發展,力爭新增一批自治區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南洋理工胡逸山: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設語言學院
    中國網11月14日訊(記者 王琳)由「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義烏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義烏)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國際論壇」在浙江義烏舉行。在下午的分論壇三:大學校長對話,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國際化辦學的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胡逸山發言如下:最近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互動很多都是集中在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我來自於新加坡,所以我更多會講海上絲綢之路,比如:合作的機會,另外還有人才的開發,沿著一帶一路,特別是中國和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合作。
  • 香港馬登中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合作培養「一帶一路」人才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劉斐)16日,香港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師生一行近30人探訪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這是兩校合作培養「一帶一路」人才行動的一部分,也起到了為馬登中學非華語學生拓寬畢業出路、推動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學歷教育:地位、問題與對策
    我國應制定「一帶一路」來華留學學歷教育發展規劃,打造來華留學學歷教育發展的優質環境,對接重點項目定單式培養高技能人才,打造關鍵區域高校群和優勢學科群,充分發揮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引領作用,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學歷教育的發展。
  • 《中國語情》選載 |「一帶一路」相關外語人才培養狀況調查
    2017年,該校外國語專業總量已達84種,其中非通用語種77個,成為我國開設外語語種最多的高等學府以及非通用語種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到目前,開設外國語言已達101種,覆蓋了所有與我國建交國家的官方用語,完整開設了歐盟、東協官方語言。上海外國語大學於2015年啟動「非通用語種卓越人才培養基地」,著眼於培養在上外就讀的中外學生,尤其是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
  • 餘光武等:「一帶一路」沿線阿拉伯國家語言國情及相關建議
    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面向這些國家的語言對策與提升語言服務能力的建議:(1)根據「一帶一路」倡議需求,培養複合型人才,建立「阿拉伯語+」人才培養模式;(2)加強師資隊伍培養,修訂相關教材,提升教學的實用性與時代性;(3)考慮文化差異,重視阿拉伯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4)加強我國與阿拉伯國家的交流,進一步加大雙方合作辦學、開設孔子學院的力度。
  • 西安外國語大學:用語言溝通「一帶一路」的未來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語語種齊全的普通高校,西安外國語大學依託區位資源優勢,以語言為核心競爭力,以「人才培養」「語言服務」「智庫建設」作為三大著力點,發揮自身優勢,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助力國內一流企業走向世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用智庫促進「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實施,促進沿線國家之間跨文化的交流、溝通與經濟貿易往來,助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就。
  •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53種官方語言,對不同語種翻譯人才的需求空間巨大,尤其是小語種翻譯人才匱乏。如何培養符合時代與社會需求的翻譯人才,是目前翻譯人才培養院校首要思考的問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家間交流既有文化溝通,又有技術等專業領域的合作與談判。這對翻譯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訴求,構建翻譯人才質量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 防災減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國際災害資料庫的統計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1995年至2015年,全球前10個因氣象災害受災的國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7個。科學的防災減災是沿線國家共同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是各國間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2010年,巴基斯坦北部山區發生滑坡,形成一個很大的堰塞湖,其規模超過了汶川地震的唐家山堰塞湖。
  • 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英語變體 增強語言服務能力
    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對英語語言服務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當前的人才供給現狀卻不容樂觀。受母語和歷史文化影響,沿線各國形成的本土化英語變體和標準英語相比差異較為明顯。這無疑增加了聽辨難度,造成語言服務工作的種種困難。社會語言學家B.B.Kachru將世界英語劃分為內圈、外圈和擴展圈三個同心圈。
  • 「一帶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問題探究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交流日益加強,各種涉外活動日益增多,涉外法務活動空前頻繁。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國家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國際競爭的涉外法律人才。
  •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出路
    摘 要: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根據對外開放的新步伐作出相應調整,培養能夠進行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的新型國際化人才是當務之急,需要高校在培養方案中加強外語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同時增加經濟貿易基礎知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課程內容,並嘗試建立與國內外相關機構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模式。
  • 這所大學建校60周年,拉起「一帶一路」朋友圈
    會上,該校「一帶一路」學院宣告成立,今後將重點開展「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教師交流互訪,科技合作以及相關智庫建設;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中心也落戶北化工;中國-西班牙先進材料聯合研究中心也揭牌亮相。目前,北化工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的140多所學校籤訂友好合作協議。
  • 「一帶一路」大背景下 複合型外語人才緊缺
    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往來日益密切,經濟文化活動開展頻繁,對於外語人才的需求也更為緊迫。  那麼,當前我國外語人才數量和質量如何?是否能滿足「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經濟文化活動的需要?高校在外語人才培養方面應如何改革?
  • UK NARIC助力中國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院校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教育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教育交流和人才培養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不斷創造平臺中國職業教育伴隨著我國日益強大的現代工業體系而成長,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為助力中國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院校合作,UK NARIC 英國國家學歷學位認證評估中心將在人才培養方面、標準建設方面、人文交流方面為院校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的匹配。
  • 東華大學發揮學科優勢 實施「一帶一路」專項行動計劃
    」交流中心和時尚中心上海總部,在人才聯合培養、科技創新合作、時尚人文交流、服務自貿區建設等方面著力,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提高留學生培養水平。穩步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優化留學生結構,著力提升培養質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紡織產業培養高層次人才。每年舉辦紡織服裝產業「一帶一路」產能國際合作高級研修班,吸納聯盟成員選派學員來華學習培訓。鼓勵各學院、中心、部(處)舉辦按不同專業和國別的「一帶一路」專題研修項目。根據紡織相關產業「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需要,密切服務企業人才需求。
  •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觀察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及其他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大米、小麥以及大豆等農產品的重要進口來源地,包括豬肉等肉食產品。總體看,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貿易呈現以下特徵。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合作加強。
  • 長安大學加入「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
    日前,「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2020年會議暨校長論壇以「雲會議」形式舉辦。此次會議上,長安大學受邀加入「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來自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波蘭、亞美尼亞等12個國家26所高校的150餘名中外建築類高校校長、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聚焦「構建『一帶一路』建築教育共同體」主題,共同研討建築工程領域創新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以及全球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如何應對未來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以期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築類大學的交流合作。
  • 北京科技大學建設「三橋三路」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北京科技大學堅持「特色化、精品化、國際化」辦學思路,以深化改革挖潛合作內涵,以開放辦學牽動交流活力,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綜合發力,架設「三橋」、鋪就「三路」,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架「聚集優勢」橋、鋪「聯合育人」路,人才培養互聯互通。
  • 沿線國家點讚「一帶一路」
    很快,記者收到一條新聞連結:匈牙利成為首個籤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他說,匈牙利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些項目已提上日程,包括匈牙利-塞爾維亞鐵路和其他重大建設項目等。「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匈牙利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樂文特的表情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眾多人士的表情。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如您需了解更多的「一帶一路」資訊與商機,請留言提供您的郵箱,我們將給您定期發送「一帶一路」研究WEB刊。文 |亞布力論壇研究中心編者按:「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構建國家新戰略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推行國際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