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12月,一段9歲中國女孩聯合國演講的視頻火了。視頻中,來自成都的黎子琳正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以大熊貓保護為切入點,介紹了中國青少年在氣候變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並呼籲全球青少年與大熊貓站在一起,踐行環保,對抗氣候變化。臺上的黎子琳上身黃色外套,下身紅色格子裙,說起英語來落落大方,很是自如。
大家很是好奇,9歲的孩子是怎樣做到英語這麼流利?她是不是有國外生活的經歷呢?
媽媽一席話透露出孩子平時學習生活情況。媽媽說她和丈夫都是英語老師,孩子從小在家裡就有氛圍的薰陶。從女兒出生開始,就比較重視她聽力的薰陶,通過英語兒歌和動畫片等打造語言環境。黎子琳從小也喜歡聽英語,每天聽英語的時間也在2-3個小時。日常交流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學習動力。
朋友的兒子,今年讀高中,學習成績根本不用他媽媽操心,都還過得去。他喜歡打遊戲,喜歡網絡主播,經常一邊打遊戲一邊看視頻,也沒有影響到他的學習。而且他的英語棒棒的,朋友說從來沒有給兒子在外面報過英語補習班,平時也不見孩子怎麼看書,但每次考試下來孩子的英語成績還不錯。這跟孩子自己喜歡英語有關係。雖然平常打遊戲,但遊戲中的對話全是英文的,其實這樣就練就了孩子的聽力。
而且孩子在打遊戲的過程中把日語也練得很好,還經常為視頻配音。都是他自己在網絡上看視頻跟著學習的。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沒有興趣的孩子給他報再多的興趣班也無濟於事。
現在的家長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有些是家長希望孩子學,有些是家長想著給孩子培養興趣的。
記得兒子小時候,我也是給他報了各種班。當時的想法就是我不知道孩子的興趣在哪兒,就報班看看他對這些有沒有興趣,找到他的興趣點。那時可以說琴棋書畫、遊泳、跳舞、主持人、圍棋等各種班都學習了一遍,到最後,孩子沒有一樣是堅持下來了。
現在想起來,讓我後悔不已。還不如當初學習一樣他擅長的,讓他堅持下來。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
興趣會開啟希望之門。兒時的愛迪生對科學特別感興趣。一天晚上,愛迪生的母親病了,醫生說:需要馬上開刀。可是愛迪生家裡太暗了,如果等醫生取來手術燈,愛迪生母親的生命就會有危險。怎麼辦呢?看著母親痛苦地呻吟,愛迪生急得團團轉。忽然,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只見他點燃家中所有的蠟燭和油燈,又找來四面鏡子,然後調整鏡子的角度,讓反射的光聚在一起。這樣一來,亮度就足夠了,醫生順利地做完手術。可以說是愛迪生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了母親一命。這件事對愛迪生的觸動很大,他想,為什麼不製造一個很亮的東西來造福人類呢?於是他開始了學習、探索、研究,最後終於成功地發明了電燈。無數次的失敗沒有打垮他,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使人擁有希望,興趣使人擁有智慧,興趣使人成功。所以,興趣是你我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