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36氪獲悉,TRAVEL EASY 易遊集團宣布完成海通國際領投的新一輪融資,弈秋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此前,TRAVEL EASY 還曾獲得來自高達國際 PAGODA 領投的數百萬美元融資。
TRAVEL EASY 易遊集團(以下簡稱「TE」)是一家以精準導流和電子退稅為切入點的歐洲購物服務公司。
公司誕生於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本土購物消費增速乏力的大背景下 —— 據德勤報告顯示,歐洲經濟受挫使得部分歐洲大型零售商表現欠佳,250 強中歐洲零售商的收入佔比在短短十年內從 39.4% 跌至 33.8%。
一面是歐洲本土零售業受挫,另一面,中國遊客的購買力正在成為歐洲零售增長的一大動力。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人在歐洲旅遊總消費額約達 1500 億人民幣(196億歐元),其中 50% 以上屬於在歐洲當地的購物消費。
服務於歐洲本土零售商,幫其營銷獲客拿到中國流量、實現銷售額的增長,用中國的購買力和技術力推動歐洲零售行業的改革,正是 TE 看中的機會。
幫歐洲零售商「帶貨」
相比於國內新零售的風生水起,歐洲零售商在本土則苦於消費力下降,卻缺乏「帶貨」的玩法,商戶和遊客需求中間存在著三個轉化困境:
1、歐洲零售業態偏傳統:移動端滲透率低、電子化程度低, 不適應中國遊客的使用習慣;
2、缺乏集中獲客的渠道:政府高額的退稅政策雖然有助於歐洲零售商吸引赴歐遊客到店購物,但現有獲客渠道過於分散,導致中國用戶巨大的流量池和最終的到店轉化之間仍存在鴻溝,商戶不知去哪獲客、如何獲客;
3、到店轉化率低:除了傳統頭部零售商有充足的經驗接待遊客,其餘長尾零售企業在接待中國遊客、進行個性化銷售上都經驗不足,即使獲得了流量,轉化率也不高。
因此,TE 從獲客渠道和獲客轉化的問題入手,幫助歐洲本土零售商解決「帶貨」問題:
獲客渠道:TE 和頭部出境旅行集團達成合作,幫助其優化旅遊購物線路,將其每年 200 萬跟團出境遊遊客引入合作的歐洲商戶,實現精準導流。
此外,TE 還連接 2 萬名獨立導遊,通過最高額退稅及商品導購服務(B2B2C),將獨立導遊的長尾遊客也引入合作歐洲商戶。在此基礎上,TE也與自由行旅遊平臺、境外生活服務平臺合作,覆蓋自由行市場。TE 稱,目前已經可以實現每年為零售商引流 300 萬人到店。
獲客轉化:通過最高額度的退稅(最高可達 20% 以上的退稅額),TE可以有效地吸引用戶到店購買,提高遊客購物轉化率。
歐洲退稅是一個已經存在了 30 多年的行業,也有頭部公司 Global Blue 和 Premier Tax Free 佔領傳統市場 80% 的份額。但傳統方式存在退稅少(到手金額少)、退稅手續複雜、容易丟單、未被電子化等痛點。
單拿退稅比例少來講,歐洲政府給到的退稅政策是可退還商品20%左右的增值稅,傳統退稅公司往往給到用戶的比例只在 10% 上下,剩餘稅款成為退稅公司收取的手續費。但 TE 希望幫助商戶以價格優惠的方式獲客,因此在退稅服務上,會將最高額度的稅金返還給遊客,達到更好的促銷效果。
而之所以能做到最高額返還退稅,在於 TE 採用的是「電子退稅」的方式,極大的節省了公司的運營成本。
面向用戶端,TE 為中國遊客提供退稅小程序「退多多」 —— 遊客註冊並生成自己的「電子退稅卡」後,便可以在 TE 的合作零售商戶處掃描二維碼登記,並且離境時也不需要到機場回交紙質退稅單,只需回到國內時將單據寄給 TE 國內的公司,等待退稅到帳即可。
相比起傳統的退稅流程,TE 電子退稅免去了用戶在店內手動重複填寫信息、以及在機場排隊等待退稅的時間,也極大地降低了丟單的風險。
面向商戶,TE 為商戶提供了管理工具,使得退稅流程可以和商戶的零售體系打通。此外,TE 在後端還做到跟海關的數位化系統打通對接,以及和歐洲各國的稅務系統打通,用線上方式為各國提供稅務信息。
電子退稅的好處在於可以極大降低公司運營成本,拿一組數據對比:用手工方式審核紙質單據,傳統退稅公司的一個審核人員一天只能處理 40 張稅單,而 TE 將流程電子化後,一天可以實現 8000 張稅單的審核,人工成本和效率相差 200 倍。這也是為何 TE 可以將退稅優惠高額返還給用戶的原因。
解決了前端流量來源和轉化的問題,下一步,TE 的計劃是幫助商家盤活供應鏈、解決去庫存難題,TE的終極目標,是使得購買力和商品可以更為直接地對接。
這一塊業務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TE目前在試水的是行中電商。由於赴歐遊客有 50% 左右的購買屬於計劃性購物(比如去前已經確定要買哪些大牌、奢侈品),TE 可以在行前收集到旅客的購物計劃反饋給商戶(類似於「預售」),從而幫助商戶建立線下線上結合的供貨體系,實現「免稅」貨品在歐洲境內流通,同時也解決遊客「去哪兒買」和「買不到」的購物需求。
切入供應鏈後,TE 未來想做的是提供跨境電商的服務,直連歐洲商品與代購、帶貨達人、垂直電商、跨境電商等購物渠道,連接歐洲零售商戶與中國購買力,並用大數據能力幫商戶去做動態庫存 管理和分銷。
TE 商業模式圖
海外戰場的價值窪地
在流量紅利消失的當下,中國網際網路創業的平臺型機會越來越少。但如果把目光放向海外,2018 年跨境旅遊賽道裡誕生了獨角獸公司 Klook,以及軟銀 4.84 億美元投資的 GetYourGuide,主戰場之外,仍有價值窪地可尋。
旅遊購物無疑是窪地之一。根據尼爾森的數據,旅遊零售將在 2020 年成為 5800 億人民幣的大市場。而據 CBO 報導,2017-2020 年期間,亞太地區免稅銷售額佔全球總量的比例將從 45% 提升至53%,也能看出亞太地區用戶對於免稅購物的熱情。
雖然是藍海市場,但作為市場的新入者,TE 仍面臨兩方面的競爭:
一是來自歐洲傳統的退稅公司 Global Blue 以及 Premier Tax Free 的競爭;二是和 TE 一樣瞄準國人歐洲遊市場的初創公司,比如36氪曾經報導過的 Wevat、EasyEuro 等。上文已經提到和傳統退稅大公司相比,TE 認為其競爭壁壘是手握中國 300 萬跟團遊及自由行流量,以及電子化的網際網路打法。
而和其他創業公司相比,TE 認為競爭壁壘則來自於對歐洲市場財稅法的理解,是否能拿下相關牌照,以及是否有能力確保服務合規。
楊泱已經在歐洲旅遊購物及退稅行業有 16 年的行業經驗,他認為退稅行業的 knowhow 積累至關重要,知道退稅可能會在哪些環節出現風險、如何去做風控,是公司服務能否長期合規的關鍵。
此外,退稅的技術壁壘則體現在需要和商戶、海關、各國稅務局打通,而歐洲各國的稅務體系和規則都不同,要能運營好退稅這個金融業務,需要對財稅法都有深刻的理解,並且技術上保證系統的穩定以及流程不出錯。
從數據上來看,TE 已經獲得14個國家的退稅牌照,總部設立於德國法蘭克福,並設有義大利、捷克、希臘、芬蘭四個分公司,全面覆蓋傳統西歐市場和新興旅遊市場。
此外,TE 也已經和歐洲的頭部零售商、機場零售集團、國際品牌建立了合作,如老佛爺、德國百貨、萊卡、MCM、施華洛世奇、菠丹妮等中國消費者高頻消費的品牌。目前,TE 一共覆蓋了 5000 家歐洲優質零售門店、以及數百萬熱品 SKU。
TE 的商業模式主要來自兩個層面的收入:一塊是退稅業務,另一塊則是面對商戶的流量分發 + 營銷服務,其中,退稅佔到約 1/3 的收入。
據 TE 提供的數據,目前公司 2018 年已經實現了 5000 萬歐元的收入,並且有 1 億人民幣的毛利。同時,公司交易額年增長率超過 250%,預計 2019 年 GMV 150 億。
提及下一步發展,TE 創始人楊泱表示:「易遊集團計劃進一步整合、拓展旅遊消費行業,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成長為大型的融電子退稅為一體的綜合性購物服務平臺。」
核心團隊方面,創始人楊泱是連續創業者,有 16 年歐洲目的地電商、數字營銷、CRM、BI 及海外零售行業經 驗。2003 年創立德國 Atop,曾服務 P&G、漢莎航空、德國電信、Disney 等 24 家世界 500 強 公司,幫助其搭建品牌電商平臺、線上電商活動運營、Social Commerce、SCM/ERP 集成、供應商管理平臺,累計完成超過 100 個項目。
全球商務拓展負責人 Kai Niedermeyer 有 9 年退稅行業經驗,曾任歐洲第二大退稅公司 Planet (前 Premier)德國區域總經理,曾創辦退稅公司 CROSSPLUS+。 中國商務拓展負責人高立中,有11 年旅遊行業經驗,是原最大的出境遊社區窮遊網副總裁,負責商業平臺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