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可以試著給自己打針,我勇敢

2020-12-22 溫州高速交警

「壹壹,媽媽現在醫院這邊還有事,晚上不能回家了,爸爸也還在單位上班,打針這事得要你自己來了……」

看著視頻中憔悴的媽媽用沙啞帶著哽咽的聲音和自己說話,壹壹抿了抿嘴唇,對鏡頭另一邊的於小妹說:「嗯,媽媽,我沒事,我可以試著給自己打針的,你教我就好了。」

於小妹穩了穩自己的情緒,忍下心裡的酸楚,「手把手」教女兒怎麼給自己打針:「寶貝不要緊張,你先用針筒把藥取出來,再用酒精棉球把要打針的地方消毒一下,然後想想平時爸爸媽媽是怎麼給你打針的……」

上面這一段對話,發生在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警醫」家庭之中。

小女孩壹壹,今年才11歲,她的爸爸吳書劍是溫州高速交警四大隊的民警,媽媽於小妹是一名臨床醫生。近段時間,壹壹因為身體原因,每天需要注射一定的藥物。如果放在平時,不管爸爸媽媽有多忙忙,也總會有一個人擠出時間回家替她打針。但最近,爸爸媽媽連這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了。

↓吳書劍的朋友圈

於小妹原來是一名婦產科的臨床醫師,當她得知甌海區要成立疫情防控隔離點,所在醫院要派醫生參與隔離工作時,還沒來得及和家裡人商量,她便首當其衝向醫院報了名,主動請纓奔赴戰「疫」的一線陣地。因為她知道也堅信,早已奮戰在這場戰「疫」中的丈夫吳書劍一定能夠理解她,也一定會支持她。自從於小妹進駐甌海區疫情防控隔離點以來,每天需要全副武裝穿戴好防護裝備連續工作11個小時,每天需要面對不斷送來需要隔離的人員,但她無怨無悔!

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責任。自浙江省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以來,從警20載的老兵吳書劍,就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人民群眾的出行保駕護航。在諸永高速的25公裡長下坡、全長7929米的「最長」括蒼山隧道、落差72米「華東第一高架」山早溪高架上都有他寬厚的背影。他既要全力保障轄區高速公路主線的道路暢通、行車有序,又要積極協助收費站防疫檢查點對過往車輛開展疫情防控篩查工作,確保路面管控和疫情防控的「雙安全」。

懂事的壹壹知道,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還有更多人比她更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她滿心期待已久的北京之旅,早已取消。寒假裡,壹壹學會了給自己做飯,學會了洗衣服,學會了給自己打針,還學會了照顧年幼的弟弟。她想告訴爸爸媽媽,她長大了,能照顧好自己,能夠讓爸爸媽媽更加沒有後顧之憂的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這對共同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警醫」伉儷,在忙碌的工作裡,總是會擠出一點時間,聊聊工作,聊聊兒女,聊聊牽掛與想念,最重要的,是告訴對方必須保護好自己。但經常還未等到對方回復,他們已經轉身繼續在各自的戰場上奮鬥。

四大隊黨支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調整了吳書劍的勤務安排,讓他能夠在家裡居家備勤,又能照顧家中兒女,最大限度的解決民警實際困難,讓奮戰在疫情防線第一線的於小妹消除後顧之憂。

醫者仁心,警魂熱血。她是「白衣天使」的一員,他是「藍衣衛士」的一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攜手共進,並肩作戰,選擇最勇敢的逆行,傳遞最美的愛情!

通訊員:四大隊 應澤華

編 輯丨任 億

審 核丨謝作賢 閔 敏

相關焦點

  • 「爸爸媽媽,我可以試著給自己打針的」,11歲的壹壹懂事得讓人心疼...
    「爸爸媽媽,我可以試著給自己打針的」 「壹壹,媽媽現在醫院這邊還有事,晚上不能回家了,爸爸也還在單位上班,打針這事得要你自己來了……」 看著視頻中憔悴的媽媽用沙啞帶著哽咽的聲音和自己說話,壹壹抿了抿嘴唇,對鏡頭另一邊的於小妹說:「嗯,媽媽,我沒事,我可以試著給自己打針的,你教我就好了。
  • 誰說孩子打針不哭就是勇敢的?
    我和很多媽媽一樣對他們說,「打針不疼的,小螞蟻叮一下而已。」 如果兒子真的沒有哭,我也會這樣說,「你好勇敢啊。」這時,孩子對超出自己心理預期的疼痛就會反應很大,「媽媽騙人,哇...」 2不哭=勇敢?
  • 2歲寶寶看到穿白大褂的就大哭,扭來扭去不配合,媽媽我不想打針
    說什麼都要走,在媽媽的懷裡蹭來蹭去、哼哼唧唧、奶聲奶氣的說:「媽媽,走。媽媽,走......」。看到穿白大褂的從媽媽身邊走過,琪琪的兩個小蹄子蹬得更歡了,同時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我不想打針,嗚嗚~」這可怎麼辦?媽媽怎麼勸說都不管用,後來沒辦法給吃了顆糖才哄住,不哭了。就這樣「連哄帶騙」的把琪琪騙到醫生旁邊,爸爸使勁壓著他的腿才勉強把針打了。事後,夫妻兩人都被折騰得滿頭大汗。
  • 耐耐老師講故事 |《我不怕打針了》
    耐耐老師講故事《我不怕打針了小猴噹噹總是幻想著自己是叢林之王。這一天,噹噹生病發燒了,媽媽說:「噹噹,咱們得到醫院去打針啦!」 噹噹從來沒打過針,挺害怕的,可是他裝出勇敢的樣子說:「去就去,叢林之王難道還會怕打針嗎?」 可是,當他坐在醫院的椅子上,等著打針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根本不是什麼叢林之王,只是一隻膽子很小的小猴子。河馬醫生舉起了手裡的注射器,那個針頭好長好可怕呀!噹噹覺得自己變得更小了,他真想從椅子上逃走。
  • 分享繪本《我爸爸》《我媽媽》
    這兩本書是非常經典的繪本,寶寶兩歲時我給她購入。內容簡單卻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並且覺得非常有意思。《我爸爸》全書爸爸的形象圍繞著一件格子睡衣展開,把爸爸在孩子們幼小心靈的偉岸、高大、幽默展現的妙趣橫生。
  • 「我不要打針!」你是如何回應孩子的?請來這裡get新攻略
    我沒有正面回答她可以不打針或是必須打針,只是共情她:「媽媽今天也和爸爸抗議來著,和他說不要打針不要打針,爸爸居然笑話我,說我怎麼像個孩子!可是想到打針媽媽真的是有點害怕!我都好久沒有打針了!」灣妹:我就不要打針!我不要打針!我:嗯,我也不想打針,上次打針還是好久之前呢,好像那次是在手背上扎了一針!
  • 孩子抗拒打針,每次都像打仗!眼看又要打疫苗了,我該怎麼辦?
    確實,成蹊每次打針,扎針的時候哭,平均不超過3聲就不哭了。(然後基本就睡覺了)肯定會有媽媽說,你的寶寶真勇敢啊!我是成蹊媽媽,家庭心理諮詢師、應用心理碩士,讓我來回答你吧——其實,做到下面這幾點,你也可以培養出勇敢的不怕打針的寶寶!
  • 爸爸媽媽對我說的話(精選200句)
    18、三年前,帶著爸爸媽媽無盡的愛,你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是如此的冰雪聰明,對於新鮮的東西你總是一學就會;你十分活躍,總是愛上竄下跳,妙語連珠;你敢於探索,總是喜歡問為什麼並努力去嘗試各種新奇的事物;你很勇敢,摔倒的時候會自己爬起,打針也不哭;你的笑容很美,充滿陽光純真無邪,你給我們增添了無限歡樂,感謝你的到來!
  • 「最不搭父子」火了,寶寶打針哭得撕心裂肺,爸爸樂得合不攏嘴
    每個孩子都逃不過打預防針,打針時寶寶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很勇敢,淡定地看著護士把針打完;而有的則懼怕不已,哭得撕心裂肺。視頻中,護士給寶寶消毒時,小傢伙還很悠閒地坐在爸爸懷裡喝奶,等到消毒完畢,護士小姐姐將針扎進寶寶胳膊後,孩子下一秒立馬哇哇大哭,奶粉也不肯喝了。看到寶寶的反應,爸爸的表情亮了,非但沒有安慰,還樂得合不攏嘴,仰面哈哈大笑。
  • 萌娃非要找爸爸,去醫院後卻沒想到爸爸是打針的,網友:任人擺布
    害怕去醫院,害怕打針,這是很多孩子都會有的情況。最近微博上一條視頻中,一個小男孩因為害怕打針,所以鬧騰著非要找爸爸,但是沒想到,爸爸是一名醫生,就是給孩子打針的。這可算是撞在槍口上了。小男孩好不容易見到爸爸,一開始還非常開心地撲倒爸爸懷裡,可是和爸爸擁抱了一會兒,孩子發現情況不對勁了。原來爸爸站了起來,一手託住兒子的背,就要帶著孩子進到診室裡去。進去幹什麼呢?當然是打針了。孩子走到門口,又想偷偷溜走。可是爸爸就在他身後,哪能讓他溜了,於是小男孩還是被提溜進去了,真是非常無奈啊!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說:「弱小,無助,任人擺布,哈哈哈哈。」
  • 寶寶打針就是嚎哭大賽?這個寶寶又萌又暖:自己不哭還安慰爸爸
    不過也可以理解,一些大人都尚怕打針,何況是那麼一丁點兒大的孩子呢。不過最近也有一位寶寶也因為打針而出了名,不過她可不是因為哭得厲害,而是因為一點兒都沒哭才出的名。在打針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疼得哇哇大叫,唯獨這個可愛的小女孩不僅沒哭,還不停地安慰爸爸,但抿著嘴,委屈的樣子真是萌死了,不過卻也更讓人心疼了。
  • 像不像小時候打針的你?寶寶怕打針,媽媽只需這樣做
    之後隨著記憶力的增強,打針的疼痛感就會隨時能夠提取出來,看到醫生或針管就能條件反射似的感覺到將要疼痛,對打針產生了畏懼。到了再大的時候,就有能力做出反抗了,可以選擇逃離了,家長和醫生就要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回來。這時候,媽媽可能會說:「寶貝,不疼的。」孩子雖然不說什麼,心裡肯定在想:「又不是扎你!你又在騙我!」
  • 四年級作文:我想對爸爸媽媽說說心裡話
    爸爸、媽媽,我有一整個肚子那麼多的心裡話想跟你們說,但是,我總是沒有機會說出來,今天,我就借寫作文的機會,把我的想說的心裡話寫出來吧!記得那一次,我小的時候,我生了一次大病,不管怎麼吃藥、打針作用都不大。
  • 小孩怕去醫院打針,父母放心,一件小東西就可以幫到你
    還記得那天我乘公共汽車時,旁邊一個小男孩的哭鬧聲一直伴隨著我,他拿著一杯酸奶和一根香蕉,一邊用手腕揉著眼睛一邊對爸爸說:我不去醫院了,孩子的爸爸一邊哄著他,一邊和各種動物一起嚇唬他,剛開始張牙舞爪的抱著老虎說你不去醫院了,老虎會吃掉你這種不乖的孩子的,爸爸一連串的勸說,孩子都哭了,說:去醫院吧
  • 我的閨女寫的作文:我想成為勇敢的人
    曾經,我問自己:「我想成為怎樣的人?」而每當這個問題一出現,心中就會有很多答案,讓我無從選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想成為膽大而勇敢的人。也許我愛哭,很懦弱,怕內心的懦弱會影響自己;也許從小膽小的我,想試著膽大起來,不再害怕困難。但我相信,更多的原因還是希望能走好漫長的人生之路,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
  • 「媽媽,我害怕」。孩子,你真的可以不勇敢
    孩子已經四歲了,從出生到現在,陸陸續續為他買書、借書,閱讀量也已經數百本了,從來都知道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也儘量保持每天都和他看書的習慣,但親子閱讀究竟重要在哪裡,孩子從閱讀中可以汲取到什麼,父母從陪讀中可以獲取什麼,我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的思考過。上周,在為孩子借的一本《小阿力的大學校》的書末導讀中,我讀到了梅子涵教授的文字。
  • 偷懶的爸爸,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爸爸我不是媽媽一個人生的
    最近看到很多的電影和電視劇,這些題材都是關於單親家庭或者爸爸的缺失家庭當中的有的家庭明面上是一家三口,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爸爸為了工作奔波,但實際上在孩子的世界裡面只有媽媽的存在,爸爸永遠是一個稀缺品。
  • 我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在老公鼓勵下,我勇敢地走進了手術室
    作者:寶寶知道 小小流年且行且珍惜生病是件很痛苦的事,在我看來手術卻是更痛苦的事。很多人都說只要堅強樂觀,即使得了癌症也能治癒,對此我深信不疑。我從小身體就不好,媽媽說因為我沒吃到母乳,奶粉也只喝了一年多。我上學之前還好,不是經常生病。可是上學以後總是生病,只要班級裡有生病的孩子,我都會被傳染。由於身體不好,我經常吃藥打針。
  • 寶寶愛閱讀:我可不怕打針繪本
    作者:寶寶知道 Max的媽媽《我可不怕打針!》:今天是是必須打針的日子。打針好疼,打針好可怕,我最討厭打針了。有沒有打針不疼的?這樣想著,我的心神從身體裡溜了出去,出發前往打針不疼的國家……有什麼樣的奇遇呢?打針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 寶寶怕打針隱藏大學問 三個故事讓寶寶不再怕打針
    寶寶打針時哇哇大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多數寶寶在媽媽的安慰下可以很快平復,也不會特別抗拒打針,而有些寶寶卻反應非常強烈,媽媽用什麼招都不靈。看似差不多的寶寶為什麼表現如此不同?從下面這三個關於打針的故事中,你或許能找到自己和寶寶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