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5日 09:0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字號內容摘要:大學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的致辭,近年來成了新生入校的必備甜點。它不只是一個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隆重儀式,更成了傳播教育理念的思想廣場,成為一筆值得全社會聆聽的共同財富。1919年 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內在理性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竺可楨校長曾對新生講: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大內在理性和人文素養,更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批判精神和決斷能力,而這正是你們需要在這裡學習和磨練的。
關鍵詞:質疑;需要;大學校長;思考;思想家;北大;開學典禮;聲韻;批判;應試教育
作者簡介:
開學,聆聽校長寄語
大學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的致辭,近年來成了新生入校的必備甜點。它不只是一個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隆重儀式,更成了傳播教育理念的思想廣場,成為一筆值得全社會聆聽的共同財富。
又到開學季,校長們依舊很忙。他們對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做了哪些新的詮釋?有哪些精彩語錄?為此,我們摘編了4位大學校長在2014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和讀者分享。
——編 者
沒有向上的價值觀,人立不起來
北京大學校長 王恩哥
當你四顧茫然時,請不要急躁,路永遠都在自己的腳下。對於很多年輕的北大人來說,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壯志,而是「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今天我想送給各位新同學的,也正是這八個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沒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只是浮華,一個人沒有精氣神,沒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是立不起來的。
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少年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雖然時代已經改變,但這三種錯誤的人生觀並沒有完全失去市場,仍然值得我們警惕。
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主題。現在同學們來到北大,未來幾年的主題毫無疑問應當是「求學」,研究學問最要緊的是踏實、勤奮,是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苦學、苦幹、苦熬的功夫。
中秋節當天,我看到了學生會發起的倡議,號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車規範停放。這幾天我在學校裡看到,在圖書館前,在宿舍旁,自行車都擺放得整整齊齊。這讓我很有感觸,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僅收穫了整潔、安全和便捷,更從中汲取了正能量。胸懷大志的同時,更要著眼於小事情,從「掃一屋」做起,方能「掃天下」。
具備獨立人格,才能堅守理想
清華大學校長 陳吉寧
做清華人,首先要養成獨立的人格。獨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來自於獨立的思考、大膽的質疑和批判性思維。
同學們都是以高分考進來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們所熟知的知識和認知都是對的。從現在起,你們要學會質疑,要善於質疑,要勇於挑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敢於質疑和挑戰,就邁出了「不唯書、不唯上、不從眾」的第一步。人文學院王步高教授一次課上講到嶽飛《滿江紅》的真偽問題,一位學生提出「河南話裡沒有入聲韻」,嶽飛是河南人,《滿江紅》是押入聲韻的,所以值得懷疑。王老師雖然不同意其觀點,但高度肯定了他的質疑精神。
坦率地講,你們以往的高分,大多來自應試教育環境中對於特定問題所尋找的標準答案,而大學需要自己主動去尋找問題。積極主動才能發現問題,消極被動只能讓生命慢慢耗盡。
同學們現在對清華園充滿了好奇和新鮮,總想在一步一景中感悟她的寧靜與美好。當一切歸於平靜,你們難免會發現很多不滿意,碰見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你們不要習慣於從這些問題旁邊溜走,而是學會提出建設性方案,更要敢於擔當,作為一個領導者、參與者,主動推動問題的解決。只有以這種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問題,你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國家、社會和人類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