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三公司 袁襄川
一位湖北老鄉曬出的微博刷爆了網絡,也深深地觸動了我。
還記得微博上,站在小區門口,拎著四大袋蔬菜的她,防護服上寫著「我是湖北人,現在到我報恩的時候了。」
是呀!作為湖北籍的,在北京的國企幹部,我該為防疫做點什麼呢?正想著,下沉的通知就來了,我也第一個報了名。
時間過得好快呀!轉眼已到天倫錦城社區20天了,當過「分揀員」「外賣小哥」,也做過「信息員」「技術員」,四個身份不停地轉換,真是挺累的。累到了晚上,趴在床上連洗澡的勁兒都沒了,腦子也木了……可在社區的那些事兒,還是不斷地在我眼前閃現。
6月19日上午8點,和李昊、張斌剛到天倫錦城,覺得這個社區好大,有3500多戶,9500多人。僅隔著一條黃陳路的這兒,離新發地也真近。
「先幹活吧!老百姓等著中午的菜呢!」聽說是下沉幹部來了,社區的工作人員連姓名都沒顧上問,就把我們仨拉到幾輛貨車前,車上是堆成小山的各種蔬菜。
「中午前一定要送到居民家中,千萬別耽誤了。」又囑咐一句,社區的人就開始送菜了。
一個口袋裡六條黃瓜、六個西紅柿、兩個茄子、一把豆角、一顆圓白菜,10個雞蛋……
天太熱了,有的菜還沒送出去就不新鮮了,我們只好重新查一遍,100多份蔬菜倒騰了兩三遍。看著社區的人把它們送出去,心裡才放心了。這時,已經是中午11點了。
看看車上的菜才分了不到六分之一,我們仨商量了一下,得趕快分,要不菜會曬壞了……
那一天,一氣幹到中午2點,分了800多份。為這,連中午飯就是在菜車邊上吃的。
那一天,菜車旁邊的樓上,打開窗戶傳來一聲聲的「謝謝!」
6月24日快到第二次核酸檢測的日子了,我們穿上防護服入戶登記了。
站在居民的家門口,聞到了粽子香,才想起快到端午節了,想起了奶奶,她一定又為我包好了我愛吃的粽子,可是今年,我不能回去陪她了,想著想著眼眶就溼了。
「怎麼了?」聽到居民一問,我才緩了一下神兒,又開始了登記。
登記到4號樓1單元一戶時,老奶奶遞過來填好的表格,我發現表格下還有兩個小布包。
「小夥子,你們就像我的晚輩一樣,看你們沒日沒夜的忙活,我真心疼。過節了,做了兩個香囊給你們。」聽著老奶奶的話,身邊已傳來李昊的抽泣聲,我也一下背過了身去……
上門登記,也並非一帆風順。
遇到居民衝我們發火,追問小區何時解封,我們都要耐心地回應。心裡把社區的百姓當成親人,受點委屈也就不算什麼了。
繁雜而勞累的入戶持續登記持續了一周。每天脫下防護服時,衣物粘在了身上扒不下來,塑膠手套裡能甩出半缸子水,想在長椅上歇會兒,就這麼坐著睡著了。
7月10日前後,是解除隔離的那幾天,要為陸續社區的幾百位回家的商戶調整健康碼,一下子又忙了好幾天……
20多天,是在不停的忙碌中度過的,忙碌中解除了居民擔心和煩惱,忙碌中也迎來了居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我也很開心。
夜深了,看著還掛在身上的香囊,又想起了那位老奶奶……想起了遠在武漢的父母親人,他們還不知道,我在北京早已下沉到社區一線了。
忍不住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匆匆報了個平安……
張群琛 聞江 整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群琛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