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不屬於超範圍。
近日,有媒體報導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公眾誤解為「預防」,引發搶購潮,甚至一夜脫銷。
針對雙黃連事件,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張伯禮院士做出回應。
雙黃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不屬於超範圍用藥
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中,對於疫毒襲肺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症患者)建議口服: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雙黃連口服液(顆粒)、清開靈膠囊等。
「很多清熱解毒的中藥都有抗病毒作用,藥理學及臨床都有證據,沒有什麼新鮮的。」張伯禮說,雙黃連有雙花、黃岑、連翹組方,包括這些藥味的有很多同類藥,比如複方金銀花顆粒、抗病毒口服液、蓮花清瘟膠囊、熱毒寧等都有這類作用。它們都有抗病毒的功效,也都是廣譜的,不是特異性的。
「新型冠狀病毒是新發生的,所以需要實驗來證明雙黃連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張伯禮說,體外的研究要做,臨床研究也要做。體外實驗有作用,據說正在安排做臨床研究。
北京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防治方案中以雙黃連口服液作為推薦藥物
這裡面需要釐清的第一問題是,這個臨床研究如果不涉及藥品修改適應症,並非有些媒體說的需要「動物試驗、一期臨床、二期臨床、三期臨床」。
「雙黃連口服液已經是獲批上市的藥,用於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對症治療,由於對新出現的病毒進行研究,主要看是否有效。」張伯禮表示,雙黃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治療是擴大了它治療範圍,按照擴大適應症管理辦法處理。現在首要的是回答療效問題。
讀懂不良反應
「每個藥都有不良反應,雙黃連也有不良反應。」張伯禮說,有些報導把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與口服用藥兩者混為一談,兩者都有不良反應,口服液比較輕,如有些過敏反應等。
科技日報諮詢的不良反應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相關報導中說的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大,因為這是個常用的老藥,臨床用量大。雙黃連口服液的藥品說明書表明該藥品未提及嚴重藥品不良反應。
所謂「是藥三分毒」。相關專家表示,除了外用藥之外,其他大部分藥物是全身作用的,通過血液、或通過胃腸道吸收入血到達全身,雖然它的靶器官可能只是一個,但藥物對全身器官系統都可能會產生反應,例如一個藥針對心血管系統起治療作用,它對身體其他器官系統產生的反應就可能是一個不良反應。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不良反應100問中對不良反應有明確說明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中的《藥品不良反應知識100問》中對不良反應、嚴重不良反應有詳細的解釋和說明。
實驗室證實有作用,應抓緊臨床評價
」實驗室證實有作用,疫情蔓延,形勢嚴峻,抓緊臨床評價,這是很正常的事呀!「張伯禮說。
關於科研院所將獲得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進行發布的事情,張伯禮認為,院所表達的是它在體外進行了研究,證明了是有作用的,讓其他科研人員知曉,給其他科研人員一個信息,也給大家一個希望,推動後面的臨床評價,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張伯禮認為,相關報導似有不夠嚴謹,易引起誤導;再加上部分人盲目搶購就買藥,就是不理性了。
張伯禮呼籲公眾理性對待:關鍵是要注重臨床評價的結果。」雙黃連「抗病毒並不是『非他莫屬』,很多清熱解毒中成藥都有類似作用。這就是我經常舉的例子,沒有饅頭的話,有大餅也是一樣的,就是這個道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