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文創企業形成集聚效應5連增·杭州日報

2020-12-20 杭州日報

  柯橋的規劃是,打造以文化製造業、文化旅遊業、文化創意業、出版發行業、廣告會展業、影視演藝業等為主體的產業發展體系,培育一批文化骨幹企業,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形成一批文化名牌產品。

  通訊員 張帆 駐紹興記者 程鵬宇

  

  憑藉紡織立區,紡織產業佔到柯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如今的柯橋正通過文化產業「倍增創新」計劃再次釋放市場。

  鋪在紡織上的文創產業是特色

  柯橋的文創產業處處帶著紡織的影子,業內人士比喻柯橋紡織行業的跨界轉型:以前兩條腿都浸在染缸裡,現在一條腿往前邁了,還帶著染缸裡的水。

  網上輕紡城,正是依託著傳統實體的紡織市場。「將現有輕紡城實體門市產品搬至網絡,藉助電商展示平臺與多渠道推廣模式,使門市經營戶獲得更廣泛的優質客源與更多訂單。在幾大B2B網站中,越來越多紡織行業商戶離不開我們的網上輕紡城。」浙江中國輕紡城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建軍介紹,畢其功於一役的網上輕紡城去年的收入突破了50億元,這一個項目就相當於杭州濱江區文創收入的12%。

  紹興盛夏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其投資方原來是一家傳統紡織企業,現已將經營重心轉向文化產業,「我準備投資2.5個億在楊汛橋建一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及旅遊文化消費型綜合體。」盛夏影視董事長夏華君介紹,目前37.74畝老廠房已經拆除,綜合體項目準備上馬。

  從染缸裡邁出來的文創產業,同時也帶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漣漪效益」正在染缸裡擴散開來。2013年柯橋區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2041億元,同比增長4.1%,是柯橋區紡織業歷年來創造的最高產值。

  文化產業增速連續5年超30%

  紹興曾是全省第一大文化產品出口城市。但紹興的隱憂也恰藏於此。以文化製造業見長的紹興,如何拓展優勢?

  柯橋對此的規劃是,打造以文化製造業、文化旅遊業、文化創意業、出版發行業、廣告會展業、影視演藝業等為主體的產業發展體系,培育一批文化骨幹企業,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形成一批文化名牌產品。

  就目前看來,成效顯著。截至2013年底,柯橋區共有文化產業單位4495家,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超50億元,佔GDP比重達4.74%,從2009年至今,柯橋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30%。

  有學者曾提出紹興文創企業是「散兵遊勇」,難以形成集聚效應,「就像散著的雜花,賣不出去,收集成花束就有人買了。」而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正是應策之舉。F5創意園(創意大廈)、科技園(科創大廈)、中國輕紡城創意園三大園區已於今年正式建成投運。到目前為止,三大園區共集聚企業265家。這些文創企業同時也為周邊企業帶來了75億元的銷售收入。

  「未來肯定要進一步擴展內涵,要結合科技創新、工業設計、文化創意以及創意營銷,建設一個較為完善的創意產業鏈條。」柯橋區科技局副局長趙亦芳對文創產業的發展信心十足。

  紹興底蘊促就

  文化旅遊轉型升級

  在柯橋區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中,文化旅遊業是除創意紡織外另一項極具紹興特色的項目。柯南的鑑湖文化、柯橋和安昌的古鎮文化、齊賢的羊山文化、蘭亭的書法文化、漓渚的花木文化等躍然紙上。

  柯橋區通過每年舉辦紹興虞舜文化旅遊節、安昌臘月風情節、浙江省(漓渚)蘭博會、稽東香榧旅遊節等品牌節會,不斷擴大地域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形成特色鮮明的文化休閒旅遊產業帶。

  2013年,柯橋區實現旅遊總收入121.77億元,同比增長21.49%;接待遊客1187.64萬人次,同比增長20.56%,其中境外遊客20.78萬人次,同比增長2.85%,開創了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柯橋範本」。

  柯橋區還出臺扶持政策,引導「非遺」產業化發展,建立了民間手工藝協會,集聚發展民間手工藝產業,實現了「非遺」文化的傳承和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仁昌記」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享譽海內外,塔牌紹興酒也已成為全國黃酒出口量最大的企業。

相關焦點

  • 上海文創園區集聚效應顯現,未來將推動產業集聚、產城融合
    視覺中國 資料圖這兩個網紅地標,其實都是上海的市級文創園區。因產業轉型需求而生,在城市更新中摸索發展的文創園區,在十幾年間,不斷拓展自身內涵,帶動產業升級,提升市場經濟活力,並積極與社區、街區相融,推動產城融合,滿足市民多層次消費需求。如今,上海僅市級文創園區就有137個,入駐文創企業達2萬餘家,其集聚效應已逐步顯現。
  • 石獅童裝品牌集聚效應凸顯 童裝業形成集聚優勢
    石獅童裝品牌集聚效應凸顯 童裝業形成集聚優勢 2017-11-09 10:33:12 來源:慧聰網
  • 獨家探訪:紹興柯橋萬達廣場
    從首次進入浙江到首次進入杭州,萬達集團在浙江已經走過十年,目前擁有9個萬達廣場,布局寧波、紹興、金華、杭州、溫州等5座城市。  柯橋萬達廣場是萬達最新的第三代城市綜合體,於2010年12月正式開業,據當地媒體報導,在開業的短短一上午,人流就突破了26萬人次。柯橋萬達廣場,作為隔入大杭州「同城效應」的第三代城市綜合體,逐漸成為區域都市經濟圈的地產明珠。  萬達集團通過先招商,後動工的思路,在不斷複製的過程中創新,融入地方的特色。
  • 紹興市柯橋區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紹興市柯橋區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始創於2009年,2014年經過體制改革,成為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一家國有獨資旅遊企業。「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2018年,正值步入成立的十年之際,經歷了十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奮鬥歷程,柯橋旅發集團始終圍繞「做實做強」,不斷「強身健體」,成長為一家集景區旅遊、酒店住宿、遊船觀光、文化創意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國有旅遊實體企業。  隨著柯橋區全域旅遊建設的全面展開,「柯橋旅發」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紹興大城市建設的排頭兵、接軌滬杭都市圈的橋頭堡」戰略定位。
  • 柯橋下個5年發展藍圖來了!
    發展重點,概括起來就是兩點:吸引杭州高端外溢產業,吸引杭州外溢人口定居。為此需要放大地鐵站、杭州中環快速路等交通項目輻射效應。同時加強發展本土企業總部經濟,以及加快布局居住配套和服務性功能設施。這意味著,錢楊新城接下來,將圍繞地鐵站和杭州中環,進行產業與配套的大建設。與此同時,還會開發更多房地產項目,來吸納人口。很少有宅地出讓的錢楊新城,接下來極有可能成為土拍市場的常客。
  • 杭州臨平新天地文創園 有美食娛樂休閒也有文化創意
    昨天,杭報集團、金都房產集團、餘杭區文創辦聯合舉行「杭州·臨平新天地文創園」發布會,宣布臨平新天地今年夏天開園。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翁衛軍,副市長陳小平出席發布會。  一座原先的老綢廠,即將變身成為餘杭時尚休閒、文化創意綜合體,同時也將成為杭州市文創產業示範園區和文化新地標。
  • 助力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杭州東站邊新添文創產業園
    泰豪德必易園是第一個集聚科創、文創企業的新型智慧創意園區。園區地處杭州東站商貿圈,總投資20816.71萬,園區總面積52964方,含「文科創意」與 「產業融匯 」兩大功能,為文創、科創企業提供一個引領中心。
  • 臺灣南投縣竹山鎮「小鎮文創」團隊到杭州參訪
    日前,臺灣南投縣竹山鎮的「小鎮文創」團隊陳高明、張文山、李承翰等一行6人應邀到浙江杭州餘杭區百丈鎮參訪交流,實地踏看了百丈鎮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環境。雙方還就現代竹製品設計理念和小鎮文創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
  • 恩平舉行投資推介會力促高質量發展 產業集聚效應日漸凸顯
    胡偉傑 攝江門日報訊 (記者/吳健爭 譚錦波) 昨日,由恩平市人民政府主辦,江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江門市商務局指導,深圳市機械行業協會、東莞市機械行業協會、恩平市機械行業協會協辦的「新產業 啟協同 強制造」2020恩平投資推介會在恩平舉行,恩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兵,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健忠,市政協主席禤纘靈出席活動。
  • 杭州龍塢茶鎮「旅遊+文創」 激活美麗城鎮產業美
    杭州龍塢茶鎮「旅遊+文創」 激活美麗城鎮產業美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9-27 10:14:15自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發表「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講話以來,龍塢茶鎮在文化浙江、文化杭州的建設中始終堅定信心,積極探討「旅遊+文創」的合力發展,位於龍塢茶鎮長埭村的白樺崊手作園便是「旅遊+文創」深度融合的文創園區代表。
  • 江幹一批文創企業亮相動漫節·杭州日報
    這麼牛的企業,由漫宇文化和「歡小鋪FUNSHOP」一起為大家介紹而來,當然他們也帶來不少好東西。比如,一大波好玩的扭蛋來襲,囊括了《航海王》、《love live》、《銀魂》等人氣作品的各種掛件、徽章、擺件系列……總有一款能吸引你的眼球。 除了漫宇,今年的動漫節上,來自江幹的文創企業還有定格文化、哈喜國際、乾華泰豪等都精彩亮相。
  • 打造工業園區改革提升的「柯橋樣板」
    柯橋區現已形成1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領航前行、5家特色產園區並駕齊驅、18家小微企業園後續跟進的「雁陣」發展格局。紹興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我區園區改革提升的「領頭雁」,整合了原來的柯橋經濟開發區、濱海工業區等區域而成,從最初的僅僅21平方公裡擴展到現在的近200平方公裡,同時,在體制上把開發區管委會從社會事務上剝離出來,專注於招商引資和項目服務,輕裝上陣。
  • 柯橋紡博會以實效印證價值
    從這些數據可以窺見,新的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更願意走出去,開拓市場,開闊眼界,尋求新契機。、南京、大連、湖州、義烏、盛澤等省內外服裝產業集聚地和南京面料展、杭州面料展、深圳面料展、上海面料展等紡織專業展會開展精準招商。
  • 上海市文創辦副主任:強化文創園區價值聚焦,避免重複建設
    自2010年上海市文創辦成立以來,7年時間裡上海的文創產業基本形成了規模效應,也體現出了上海特色。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市級文創園區128家,總建設面積已經超過1000萬平方米,入駐園區的企業近2萬家。此外,在這128家市級文創園區中還有10家示範園區。如今,各類文創園區已展現出從簡單租賃到平臺搭建,從粗放發展到產業集聚,從單打獨鬥到連鎖經營的新趨勢。
  • 他山之玉|英國文創產業集聚區運營成功案例分享
    隨之產生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產業轉型過程中不僅為文創企業提供了物理空間,也日益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本文將介紹及分析英國文創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典型成功案例。
  • 形成集聚效應 促進產城融合
    5月18日,「江西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園」與「江西基金產業園」在紅谷灘全省金融商務區正式掛牌成立。「兩園」的正式運營對紅谷灘新區加快構建機構聚集、金融市場完善、金融業態完整、金融創新活躍、金融生態優良的中部區域現代金融中心有著重要意義。
  • 杭州高新區(濱江)物聯網街集聚數十家國內外知名高科技企業
    「杭州是一座富有生活氣息的城市,同時它創新創業的氛圍毫不遜於北上廣深。比如濱江,區政府非常支持技術領先的企業以濱江為試驗田,先行先試,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雖然這個不大的區域已經培育了很多在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但是對待尚處於成長期的企業同樣傾心支持,一視同仁。」他說。  自2009年起,他帶領團隊專注於洪水預報領域這一世界性的難題。
  • 【論文簡報】集聚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選擇行為
    集聚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選擇行為張鑫  朱英明(南京理工大學)  李玉見(山東日照職業技術學院)集聚經濟是影響地區生產率的重要原因。以往無論是新古典經濟理論提出的勞動力池效應、中間品和基礎設施共享以及知識溢出效應,還是克魯格曼在新經濟地理理論中提出的集聚的向心力和分散力,都是基於集聚效應的分析,是從宏觀視角解釋集聚經濟與生產率之間的關係。
  • 浙江恆逸引領科技創新 期待2020柯橋坯布展再相遇
    集團率先在全國同行中形成「滌綸+錦綸」雙產業鏈驅動發展模式,旗下參控股企業現具備年產1350萬噸PTA、755萬噸PET、60萬噸DTY、40萬噸CPL、46.5萬噸PA6的生產能力。據悉,恆逸集團已逐步實現產品結構的"多樣化、系列化、優質化、獨特化"。針對差別化纖維及其生產技術領域,恆逸集團共申請專利124件,其中發明專利73件,實用新型專利51件。
  • 禪城打造連鎖品牌總部集聚區
    原標題:禪城打造連鎖品牌總部集聚區佛山秋季歡樂購暨連鎖企業品牌100計劃啟動佛山日報訊 記者鄧磊 通訊員季豔姝報導:昨日,佛山秋季歡樂購暨連鎖企業品牌100計劃啟動儀式在禪城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