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胡錫進在個人微博上發文,談及馬保國現象:
中國泛輿論場的價值取向的確有值得調整的地方。比如,搞笑要更多基於幽默、自嘲和智慧,而不是對人格的的無情貶損以及審醜圍觀;宮鬥劇透過爾虞我詐的情節最終應該弘揚善良和純樸,而不是告訴人們必須學會用狡詐應對狡詐,等等。
講真,老胡活這麼大歲數,遇到過很多利益衝突導致的人際關係複雜,但從沒有遇到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我們的泛輿論場總體上有些悲觀和玩世不恭,消極因素經常壓倒積極因素,這在很多時候可以理解,尤其是當它發生在網際網路上時,有些與網際網路的天性有關,也不必時時都很認真,但我們應當有我上面說的集體意識。
我不認為這都是網民和圍觀者的問題,它更多是因為我們社會的內在活力不夠充分,提供建設性大紅大紫、又接地氣又好玩娛樂產品的能力不足,泛輿論場轉而擁抱一些負面的元素,形成那些東西越來越受歡迎的市場習慣。
有超級市場號召力的建設性消費品只會來自於活力的不斷釋放,這種釋放離不開圍繞建設性標準的寬鬆審視及包容。中國人總的來說非常上進,崇尚良善,娛樂的價值取向不太可能偏離社會整體價值取向太遠的。
關於馬保國現象,還是那句話:我對他的憐憫多於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