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14:5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近日,陪伴了澳門30多年,並被視為澳門吉祥物的35歲亞洲黑熊BOBO逝世。據了解,在BOBO離世後,不少澳門市民專程趕到公園祭奠BOBO,澳門民政總署也在二龍喉公園亞洲黑熊活動場外設置悼念區域讓市民緬懷。同時,民政總署計劃將BOBO的遺體製作成標本,延續其與大眾共建的保育及愛護動物的重要意義。
在澳門生活35歲黑熊離世
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消息,自今年年初起,被飼養在澳門二龍喉公園內34年的亞洲黑熊BOBO就出現了食慾下降,精神疲倦等症狀。經尿液檢查後,民署獸醫確診它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
近日,BOBO出現關節退化情況嚴重的情況,民署獸醫曾為BOBO治療及使用處方藥物,但BOBO病情反覆,且BOBO的食慾急劇下降,並開始不能自行進食,須由飼養員餵食才進食少量食物,食量亦不足平日10%。獸醫及管護人員連日努力照顧BOBO及監測其身體狀況,並且為BOBO注射營養液以維持它的身體機能,但是,BOBO的健康情況依然在明顯轉差,最終於11月20日11時許,在飼養員的陪伴下離世,享年35歲。
市民送漫畫祭奠BOBO
BOBO離世後,澳門民政於BOBO去世當天下午在二龍喉公園亞洲黑熊活動場外設置了悼念區域。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民政總署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在BOBO去世後,不少市民自發地來到公園,總署也在公園內準備了一些祭奠BOBO的物品,以供市民悼念用。
27日到訪了二龍喉公園的內地網友「花落成蝕」告訴北青報記者,BOBO的籠社外到處可見市民悼念BOBO的物品,「有畫的漫畫,有棒棒糖,還有氣球等」。除了市民自帶的悼念物品外,現場還有人提供了褐色絲帶。「花落成蝕」表示,他也領了一根,和其他悼念者一樣綁在了籠子上。
BOBO去世後,澳門市民張先生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悼念BOBO的文章。張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是在小學時第一次見到BOBO的,此後每兩三年就會到公園去探望BOBO一次。「之前是我的父母帶著我去看BOBO,後來是我和妻子帶著兒子、女兒去看BOBO。BOBO承載了我近20年的記憶。」張先生說,在看到BOBO去世消息的第二天,他專程請了假去公園祭奠了BOBO。
BOBO將被做成標本展示
據了解,黑熊BOBO是上世紀80年代,澳門政府從一家飯店拯救出來的,最後安置於二龍喉公園內,一住便是三十多年。BOBO代表著澳門動物保育史的開端,是政府與市民合作拯救生命故事的象徵。多年來,黑熊BOBO深受大眾的喜愛,亦宣揚保育動物的重要訊息。民署參考鄰近地區的經驗,亦將別具意義的動物離世後製作成動物標本,並在標本周邊配以動物與人類社會間的歷史印記,讓參觀者認識到眼前的動物曾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繼續發揮影響力教育每一代人愛護及保育大自然。
對於將黑熊BOBO遺體製作成標本,市民有不同意見。民署表示,理解市民大眾對BOBO剛離世心情較沉重,但將其製成標本除可保留真實一面讓大眾以另一種方式回憶外,亦可延續其影響力推廣愛護動物的信息。此外,動物標本對科學研究及科普教育亦具重要意義,是研究動物種群及品種鑑定的重要基礎依據;通過動物標本與其原生仿真環境實境還原的適當配置,參觀者可學習到人、動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據了解,一直以來,澳門經不同途徑收集、收錄的動物標本超過380件,當中不乏一些已經在本澳野外極少發現的物種,如果子狸、穿山甲、馬蹄蟹,亦有中華白海豚、江豚的骨骼標本等。民署計劃在路環籌建動物標本室,計劃展區包括:本澳常見及珍稀品種、丘陵低山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兩棲爬行動物展廳、鯨豚展廳,以及標本陳列廳等。有關計劃已完成第一期的標本修復及整體規劃,正逐步開展後續的工作,預計明年招標及動工,希望通過有關展示讓市民大眾認識在澳門共存的動物種類及自然生態環境,推廣科普教育。
文/本報記者 王天琪 供圖/花落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