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這句投資格言一直被支持者奉為經典。說白了就是人性,這東西一萬年都不會變,在股市體現得更淋漓盡致。
「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這句話終究還是在琢磨市場,琢磨別人,琢磨交易時機,也就是擇時。我們不要誤解巴菲特意思,理解市場、尋找價值。貪婪和恐懼其實面對的是價值高估和價值低估兩個關鍵時間點。別人都恐懼的時候,股價往往都很便宜了;別人都貪婪的時候,股價往往都很貴了。老巴想表達的應該是這個,按這個來買賣股票,確實有擇時的嫌疑。
別人恐懼我貪婪,不是說別人一恐懼,我就要買入,市盈率100倍的股票高位跌停,別人恐懼了,我買入豈不是自找苦吃!同樣也不意味著別人恐懼到了極點,我就可以閉著眼睛買入了。
我何時買入與別人的貪婪恐懼無關,不然就是情緒交易了,甚至可能出現「別人貪婪我貪婪,別人恐懼我恐懼」的時刻。買入的唯一判準是:我能理解的好公司遇上了好價格。
貪婪和恐懼都是在大眾的眼光下的,老巴這句話也是講給大眾聽的。其實「別人恐懼的時候」是大眾恐懼的時候,「我貪婪」是我基於深研,絕對價值分析之後所作出的判斷在大眾眼睛裡顯得「我貪婪」,而「別人貪婪的時候」是大眾貪婪的時候,「我恐懼」是我基於價值的判斷覺得極度高估而賣出,這個行為讓大眾覺得「我怕了,我恐懼了」。所以我覺得老巴的這兩句話沒問題。
假如你沒有選股能力,別人恐懼的時候你大概早就嚇破膽了,別人貪婪的時候你大概在到處問哪個票好。
假如你有選股能力,你的賣出標準應該是基本面變壞或者極度高估,你的買入標準應該是你看懂的股票估值合理,和別人貪婪還是恐懼毫無關係。
市場普遍大跌的時候如果我們剛好沒滿倉倒是可以滿上,那是運氣,我們投資的長期業績不能建立在運氣之上。且,我們滿上的標準還是估值而不是市場情緒。保持理性,不要從眾,不要在眾人恐懼的時候也恐懼割肉,不要在眾人貪婪的時候也貪婪。
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千人千種理解,說逆向思維、情緒交易等等。各人理解不同罷了。不需要槓精我只是表達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