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試管不是買手機
01 先來講故事。
小明和小紅是一對夫妻。
他們辛勤備孕多年無果,來醫院檢查後發現小紅輸卵管堵塞,加上小紅已經37歲了,於是醫生建議他們做試管。
經過一番X度搜索之後,小紅認真地對醫生說:『醫生,聽說現在試管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了,我們想做三代……』
哪知道......
「狠心」的醫生竟將他們斷然拒絕!
......
好了,知音體的煽情故事暫時先放一放。
其實要是羊醫生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問這對夫妻:
「合著您以為做試管是買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嗎?」
02 人們關於試管嬰兒的類型選擇確實存在誤區。
而且這個誤區是中文語境下的特產。
為啥這樣說?
因為英文系統裡面並沒有這樣「一代」「二代」「三代」的說法。
試管嬰兒(Test-Tube Baby)是什麼?是指通過體外授精生出來的嬰兒。
這個單詞是從英語直譯過來的,但是「一代」「二代」「三代」卻純屬中國原創。
這種我國的原創叫法雖然便於大家記憶,但卻也帶來了不小的誤解。雖然技術的確是在進步,但並不是體現在這三代試管技術上。
畢竟,做試管不是買手機。
這三種不同的技術之間也不是像手機那樣簡單的迭代更新,而是適用於不同的情境。
所以其實叫做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試管嬰兒才更為準確。
03 上次我們講過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
先促排卵,再取卵,然後和精子配成胚胎,再重新植回女方的子宮。
那麼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呢?
「一代」 VS 「二代」
「一代」(IVF)=自由戀愛
只是把精子和卵子放到一起,讓它們自己去結合。這裡面自然選擇的法則依然存在。畢竟精子有一大堆,進去需要競爭。
「二代」(ICSI)=包辦婚姻拉郎配
強行將精子注射到卵細胞裡面去,這就繞開了自然選擇的過程,變成了全人工選擇。
那怎麼能知道我選擇的那條精子是不是最好的呢?不能。
我只能看它長得好不好看,僅此而已。
但男人不能光看長相,精子其實也一樣。不過,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評價方法。
「二代」 VS 「三代」
「三代」(PGD)=「二代」+篩選
「三代」試管是在「二代」的基礎上,配成胚胎之後,把每個胚胎都取一個細胞出來進行基因測序,看看這個胚胎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我們再把它放回子宮裡繼續發育;如果有問題,我就不把它放回去。
所以這三種技術之間其實是這樣的關係:
04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做試管,該選哪個呢?
我們生殖科醫生的首推始終都是「一代」。
如果你條件太差,達不到做「一代」的標準,或者說做「一代」失敗了,才會選擇做「二代」。
而「三代」則是對染色體異常或者單基因遺傳病等特殊人群才能應用。
劃重點的
分隔線
所以:
做試管不是買手機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 HansenM, et al.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birth defects: 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um Reprod Update. 2013;19(4):330-53.
—————— E N D ——————
編輯 | 楊陽
我是楊陽,一名生殖男科醫生
專 業 解 決 「男」 言 之 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