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衛輝市政府協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家大樓修繕工程終於開始施工了。
8月19日上午,施工機械在現場不停地忙活,王家大樓東邊半人多高的荒草被清理乾淨,一號樓東頭的圍牆被拆除,成為施工期間進出的大門。
據河南省今古園林古建築有限公司負責人姬經理介紹,經過衛輝市政府多方協調,他們終於可以進場施工了。由於施工被耽誤了近一個月,原計劃10月份竣工的計劃也只能向後延期了。
「我們會加班加點,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工程質量完成修繕工程項目。」姬經理表示,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完工後的王家大樓將與民國初期建成的樣子一樣。
姬經理的話,的確會讓衛輝人內心有一絲安慰。畢竟王家大樓是衛輝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的是衛輝曾經的輝煌,以及衛輝歷史名人叱吒風雲的勵志故事。
在中國近代史上,衛輝出了一位著名的愛國實業家,他就是有著「中國洋灰王」之稱的王錫彤。
王錫彤,字筱汀,號悔齋,晚號抑齋,是衛輝城關人,宣統元年以前主要在河南從事教育事業,其間亦參與地方政事。此後應袁世凱邀與北方最大實業家周學熙一起在京津等地辦實業,先後充任京師自來水公司協理、衛輝(華新)紗廠董事、棉業公會董事等職。1915年曾任民國參政院參政。1938年病逝。
王家大樓其實原本是叫王家大院的,後來做過汲縣縣委和衛輝市委的辦公地。之所以現在叫王家大樓,是因為開發麗湖花園小區的時候把外面的圍牆拆了,只剩下一棟樓在小區內挺立。
「每次談起王家大樓,我的心都是痛的!」衛輝一名物工作者說,麗湖小區是2003年左右開發的,當時文物部門的發聲很微弱,新鄉文物和衛輝文物的前輩們經過力爭、力保、力諫,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可謂力挽狂瀾,保存下了王家大樓。
直到現在,每逢新鄉文物科賀科長及衛輝安希平老師談及此事,還是痛心疾首,雖然沒能阻止當時的拆遷,但畢竟存留下了王家大樓。這一珍貴的民國時期的優秀建築,現在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我們普通人也都意識到,文物是記載鄉愁最醒目的符號,是體現我們人類感情最真的載體,文物保護法也逐漸普及深入到每個普通民眾。
「今年年初,疫情期間,我在家追劇《安家》,其中有一集,房介中產的賣點是上海的老洋房,孫儷扮演者的中介說:能購得此處房產,不僅得身價上億,而且得具備一定的天緣。」衛輝這名文物工作者說,當電視屏幕展示那些老洋房時,她下意識地說道,「這不是我們的王家大樓嗎?」
是的,他們同屬於民國時期優秀的歷史建築,中西和壁的建築精品。所以,衛輝文物部門力盡磨難,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爭取到省級財政資金。希望所有衛輝人都能意識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財富,一旦失去永遠不會再有!
來自你好衛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