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孕育過寶寶的媽媽想必對「破水」一詞並不陌生,這是分娩寶寶時都會經歷的階段。在正常的情況下是先見紅後破水,胎兒進入產道、產婦的宮口臨近全開時才會破水。
但也有準媽媽是先破水後見紅,值得強調的是,大部分未滿37周的早產寶寶就是先破水引發的,這種破水也被稱作「胎膜早破」,風險程度較大。
「寶寶指甲這麼長,破水是他撓的嗎」,醫生調侃:別胡亂甩鍋了
自從懷孕以來,小雨(化名)都非常地小心謹慎,不管是飲食還是作息都按照孕媽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每次產檢報告都顯示孩子發育正常,十分健康。醫生說小雨的條件也很適合順產,現在一切就緒,就等著孩子足月了。
一眨眼小雨已經是孕36周了,還有一周孩子就足月了,但意外的情況總是不期而至。這天,小雨跟往常一樣到點睡覺,可半夜卻突然驚醒,她感到一股熱流從下身流出。身為媽媽的直覺,她馬上意識到流出來的液體是羊水,自己破水了。
小雨趕緊叫醒家人,收拾一下趕往醫院。
醫生檢查後,讓小雨馬上把孩子生下來,否則胎兒會有窒息的危險。還好,孩子雖是個「早產兒」,但各項指標都比較正常,精心護理和足月的孩子沒什麼兩樣。
雖然母子平安,但小雨依然耿耿於懷,自己的各項產檢結果都很好,平時的飲食作息也有遵守,為什麼會提早破水呢?
看著孩子皺巴巴的小臉和緊握著拳頭的小手,小雨半是責怪半是玩笑地說,是不是你這個小傢伙手指甲太長了,把胎膜給戳破了呀?
這句玩笑剛巧被查房的醫生聽到了,調侃道:「你這媽媽倒是會甩鍋,人家寶寶都是呈握拳狀,你不掰都看不見孩子指甲,而且寶寶指甲那麼軟,咋能怪孩子,聽說過踹破水的,還真沒聽說過撓破水的……」
很顯然媽媽的這種「猜測」是沒依據的,胎膜雖然看上去薄薄的一層,但它的韌性是比較強的,就算是手動破水,醫生護士也要花費一點力氣和技巧,所以寶寶的指甲基本戳不破胎膜。
胎膜如此「堅韌」為啥還是會有早破情況?這些原因要知曉
感染婦科炎症:如果準媽媽孕期不注重個人衛生,導致感染了婦科炎症,細菌上行就容易引起胎膜早破。外部壓力過大:很多準媽媽都是在運動或者是幹家務活的時候,不小心壓迫到了腹部,造成腹部壓力過大,引起的胎膜早破,所以孕晚期一定要預防好。宮頸口鬆弛:宮頸口鬆弛會導致準媽媽易流產、破水,這種情況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的,不論哪種原因造成的,都可以被檢查出來,要聽從醫生建議,進行相應的處置和預防。胎膜發育不良:胎膜本身在發育過程中,可能因為一些藥物、輻射等原因導致發育不良。建議準媽媽不要胡亂服用藥物,對於在有輻射環境下工作的孕婦,可以申請暫調崗位,保證寶寶平安健康出生。胎位不正、羊水過多:孕晚期如果胎位不正,胎兒處於臀位,會導致胎膜受力不均,更易發生胎膜早破;而準媽媽如果羊水過多,對羊膜腔造成更多壓力,也容易導致胎膜早破。
實際場景中,引發胎膜早破的原因還有很多,醫學上並無一個定論,身為孕媽一定要在平時生活中,注意自己的飲食和作息,營養不良、勞累過度等都可能引起胎膜早破。
特別是多胞胎的媽媽,羊膜腔受到的壓力更大,比單胎媽媽更容易發生胎膜早破的風險。
發生先破水後不要慌張,緊急應對關乎胎兒健康
破水發生的通常都很突然,沒有任何預兆,準媽媽要懂得正確的應對法則:
一旦破水,需馬上躺臥,用枕頭等東西把臀部墊高,減緩羊水的流出,這時切記隨意亂動,因為破水後羊水流出所產生的壓力,可能會導致臍帶脫垂,臍帶為胎兒輸送養分和氧氣,一旦脫垂,胎兒就會缺氧,隨時有生命危險。
正確的做法是,孕媽媽平躺後立刻撥打120或者是由家人送往醫院進行待產。醫生會根據產婦和胎兒的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在這期間,準媽媽們要放鬆心情,相信醫護人員和醫療技術。
懷孕生娃就像「打怪升級」,途中要經歷各種艱難險阻,才能抱得寶寶歸。你在懷孕中經歷過哪些「生死」關頭,可以留言與大家分享吧。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